起于大巴山麓,止于江津山脉,华蓥山一头连着重庆,一头连着四川。在这座山下,2021年,川渝两省市共同批准设立首个新区——川渝高竹新区,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搭建起重要平台。
2024年12月27日,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暨第十届“治蜀兴川”法治论坛在广安市举行。来自十余个省(区、市)的法学法律界专家学者、政法系统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强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协同 助力共建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主题,聚焦成渝双圈协同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中的难点热点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解决、对策交流,探索法治护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行路方向。“在法治语境下,一体化建设体现为法治一体化,并具体表现为两地立法的一致性、政务服务的协同性和跨区域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设等。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一体化建设主要面临三个挑战:法律规范体系的完备性与一致性不足,政务服务便利化与执法协同性有待提升,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与司法协同机制仍需加强。”论坛现场,四川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冯帅分析道。他表示,譬如在执法协同性上,两地的执法协同主要依赖区域间的联席会议、专项整治行动、联合执法等临时性合作,监管主体与监管手段较为单一,跨区域执法过程中的多元主体参与及数字化等多元手段运用不足。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典佶则更为关注“飞地司法”的实践运行问题,无论是完全或部分让渡司法权,或是两地共享司法权,都将引发权力让渡的正当性问题、管辖主体的界定问题、共享模式下约束力不足问题和司法非标准化配套问题等诸多争议。“当两地的裁判尺度不一致,就容易造成公平正义的‘区域差异化’感受,譬如对‘飞地’盗窃物品的定价,两地认定标准不一,势必将对法律适用造成影响。”李典佶举例说。“2022年7月,最高检明确由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履行对成渝金融法院的法律监督职责,承担对重庆30个、四川111个基层检察院的金融民商事及涉金融行政监督案件业务指导责任。”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职员徐旭感慨道,成渝金融检察改革是一项全国未有先例、毫无经验可循的改革,改革初始面临着金融检察专业化发展不平衡、金融案件司法标准不尽统一等考验。成渝金融法院综合办(审管办)调研宣传室主任李真慧则以成渝地区金融审判实践为切入点,列举了成渝地区法律适用不统一的五个方面,包括对新类型金融案件标准把握不一、规范文件对同类问题裁判标准不一、对同类案件的司法观点存在差异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法官金融审判理念不统一、审判队伍经验积累不足等主观原因,也有缺乏法律适用分歧发现机制和法律适用统一配套措施的客观原因。”李真慧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上述新挑战、新任务,树牢“一盘棋”思想,践行“一体化”理念,是川渝法治协同的破题重点。近年来,川渝两地政法系统坚持理念共通、法治共谋、发展共促,持续健全完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互助、合作共赢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政法合作联席会议,厘清当下和未来的工作思路和方向。“作为毗邻地区,广安和重庆多地开展了政法机关之间的交流合作实践,如广安市政法系统积极探索‘1+4+N’协作体系,与重庆政法系统共签订35个全面合作协议和9个专项协作协议;广安、渝北两地法院围绕促进法律适用统一,助推两地法院、检察院、公安等机关统一出台川渝高竹新区裁判标准等。”广安市广安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主任唐菠说。积极实践法治协同——近年来,川渝两地在执法司法、社会治理、风险防控等方面进行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合作,开展检察一体履职试点,积极推进跨省域警务一体化,共建调解专家库、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库等,旨在不断深化边界政务服务联供、治安联控和法治联宣,切实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超过8万亿元的经济体量保驾护航。深入开展课题研究——自2019年11月《川渝政法工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以来,川渝两地法学会深度聚焦服务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涌现出诸如《成渝毗邻地区法律服务协同性研究》《成渝金融检察改革的挑战及创新发展路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法治进路》等一大批理论价值高、实践指导性强的研究成果,为双城的法治协同注入了智慧力量。尽管论坛现场各家观点百花齐放,亮出实招落点不一,但与会者仍达成了最大共识:以更高水平、更宽领域的法治合作,努力为双城经济圈建设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重庆、四川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具有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独特优势。与会者纷纷表示,法学会和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要牢牢把握川渝“中国经济第四极”这一特点,深入开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研究,深入开展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治保障研究,推动形成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法治保障体系。要深化“一带一路”共建、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制度型开放研究,做优涉外法律服务平台,加大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力度,深化对外法学交流与合作,更好服务优质企业“走进来”和本土企业“走出去”。“国家战略的实现依托党和国家政策,应当将区域协同‘立法功能’界定为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基本方向。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协同立法实践中,应有效整合硬法法律与软法政策,构建软法与硬法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制度体系。”西南政法大学立法研究院助理谭舒元说。四川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冯帅告诉记者,“探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法治路径,应基于公平竞争、系统性、商事效率三项原则。在立法层面,需健全成渝地区协同立法机制,并加强成渝地区法律规范内容与国际高标准规则间的兼容性;在执法层面,需同步推进成渝地区政务服务数字化建设和执法协同机制完善;在司法层面,需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与成渝地区司法协同机制。”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入深度融合、相互赋能、量质齐升的新阶段。会议结束后,与会代表们将返回各自工作岗位。他们表示,将以此次论坛为重要契机,坚定实施“同城融圈”首位战略,持续深化跨区域法治一体化建设,以改革之力建设更高水平法治川渝,为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贡献更多力量。《民主与法制》社是中国法学会主管的中央级新闻事业单位,拥有《民主与法制》杂志、《民主与法制时报》等传统媒体,以及民主与法制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