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问题显性化占比的相关思考

文摘   军事   2024-12-16 21:39   北京  


质量问题内控,质量问题倒挂,当前是常态,不利于质量问题的综合分析和举一反三,更不利于组织的真正提升,所以有必要对质量问题的显性化(最关键的是显性化于组织、显性化于专业)。或言之,让质量问题对单位和专业透明,而非简单粗暴地显性化于质量问题信息系统、上级和领导,以便问题处置的合理、恰当、适宜、客观,既然不是显性化于质量问题信息系统,那么此层面的质量问题显性化比例就应该理所当然的是100%才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有一些难言之隐和审慎对待:
①低层次质量问题,主要是指疏忽大意而起的问题
低层次质量问题在业内经常性地发生,又深深为所有人所不齿,项目一旦发生纸层次质量问题,也立刻被所有人质疑和瞧不起。所以一旦遇到此类问题,除非是造成了重大损失和不可挽回的损失之外,一般性的问题会被雪藏,但不太好的是此类问题既不显性化于质量问题信息系统,又不显性化于全项目范畴(怕更多人知道),自然也就不显性化于单位/组织和专业,得不到切实的处置,尤其是管理层面的改进必须依托于组织,否则都将是形式化的东西。

②因用户而起的质量问题,这个经常性地遇到,不再展开。

除此之外的问题都应该显性化于组织、专业和项目全线,一般也应该在80%以上才算做正常。
其实所有人关注的,尤其是上级关注的是所有质量显性化于质量问题信息系统,以便于更好地把控和拿捏,而受制于当前上下包括用户之于质量问题的不宽容,即使有不断的要求下发、反复强调甚至于"恐吓",包括所谓的分级分类管理要求,针对特别人员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可以预见,效果不会太好。

可以客观一些,想让所有的质量问题显性化不太现实,所以显性化于何处、比例是多少有必要进行区分:

【1】单机研制过程中的问题

此处的过程是指单机未出厂交付之前的所有研制过程、包括设计生产和单机级试验验证(验收测试和例行试验测试),这中间出现的问题分为多种情形,不合格品、一般类质量问题、组织关注类质量问题和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因为在问题区分层面

存在着诸多的差异和不认同,因此此处需要把握注一点,即涉及到更改图纸、工艺文件、技术文件更改的问题,一定要显性化于本级组织(是组织、单位,而非型号项目)和系统/总体,符合此要求的必定要做到100%

【2】产品交付后在各类型系统级、大型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定要100%的显性化于本级组织(是组织、单位,而非型号项目)和系统/总体,之于系统和总体是不存在难度的,但是难就难在显性化于单位,此类问题之于单位和专业极为关键,即问题通过验收测试和例行试验测试发现不了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比较严重的,需要仔细分析一下此类问题,属于层次不高的设计、操作、工艺问题,还是系统性质量问题。
所谓的系统性质量问题是指在系统的特定使用环境、工况条件下,因为不匹配(软件接口不匹配、硬件接口不匹配、边界工况下的不匹配),而导致的质量问题。因为系统性质量问题需要系统的环境、工况、边界条件来验证,而单机阶段又难以搭建所谓的系统性验证平台,所以只剩下两种途径:
①单元测试覆盖系统测试,正常搞过工程研制的都知道这是痴人说梦;

②将需要系统性验证的环节/项目,放到系统级测试中去,出现问题即解决,如果不是颠覆性的更改,就当作一般类质量问题/组织关注类问题进行处置,100%显性化于组织、专业和项目即可

【3】总装测试、靶场测试、合练中出现的问题,留守设备检修出现的问题。这些一定要100%显性化于质量信息系统、组织、专业和项目。

这里面可能存在内控的就是合练阶段和靶场留守设备的检修问题,其实大可不必,合练本来就是要暴露问题的,检修也是要提前发现质量隐患和问题的,暴露出来后要真正当做成绩来看待。

现在总装测试和靶场测试中,个别难以显性化的就是低层次质量问题和用户方的操作类问题,而这两种情形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项目必须100%地针对此类问题进行梳理,看当前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是否存在真正的缺失或语焉不详,有则改之,无则强化规矩意识的宣贯和落地。

【4】产品化产品问题

这类问题必定要100%显性化干组织/单位/专业层级,项目往往对此类问题束手无策,特别是产品化产品的举一反三层面的工作,非常棘手,要不要更改怎么改,都是需要做决策的,需要王方在一起讨论做决策(产品化产品设计方、产品化产品选用方、组织/专业)。




田村山下
我以我写荐轩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