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宝贝”的笑容从何而来?看“常熟海虞答卷”实现“家门口的幸福感”

民生   2024-09-18 16:16   浙江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衡量发展、推进改革的新标尺。

在这个老龄化日益凸显的社会,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为老人创造美好生活,不仅是小家的“愿望”,更是整个社会孜孜以求的目标。
如何让“老宝贝”的平常日子变得可期可盼?晚年生活如何实现幸福“升级”?
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便是对“幸福”的最好诠释。近日,议事苑观察员获得了一份“常熟海虞答卷”:“家门口”的一次次志愿服务,一份份银龄餐食,一节节快乐课堂,都蕴藏着老人的“幸福密码”。


温暖从“心”出发

幸福从“头”开始


早上8点,走进常熟海虞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一楼门口的一角便是“解忧理发铺”。爱心理发师朱红边理发边和老人们唠着家常,满满温馨与欢乐。一把剪刀、一把推子、一把梳子、一块围布,伴随着剪刀的清脆声,老人们凌乱的头发被修剪得整齐利落,精神气十足。
“我每天6点就起床,先给自己打扮得美美的,接着就来这里给周边所有年满70岁的老人义务理发……”朱红笑着说,她的这份“志愿”心,已经坚持了近二十多年。
早在1997年,朱红在海虞镇开了一家理发店,并立下“店规”:70岁以上老人或者腿脚不方便的年长者,理发一律免费。那时还没有“志愿者”的概念,许多人起初并不相信,但后来随着口口相传,朱红也收获了许多老人及其子女的感谢和赞赏。

“我从小被奶奶带大,‘孝敬老人’是刻在骨子里的。后来长大了父母都走得早,就把自己对父母没办法再付出的爱转移到了这些老人身上。”听到朱红这么说,理发店内其他几位志愿者也频频点头。

朱红也很受老年朋友喜欢,不仅仅是免费理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她还能满足不少爷爷奶奶“爱美”的追求。一位正在理发的老爷爷告诉记者,他们也喜欢换发型,有时候看到喜欢的发型,他们也会给朱红提要求,朱红总是很认真地满足爷爷奶奶们的要求。

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成,“解忧理发铺”也便搬到了此处,每天能为十多位老人理发,遇上节假日人数会更多。从成立至今,“解忧理发铺”已经为五百多名老人理发。

除了朱红,还有2位爱心理发师也会日常来到“解忧理发铺”,为爷爷奶奶们免费理发;一批又一批志愿者主动走进“解忧理发铺”为老人们洗头、打扫卫生……

音乐“小课堂”

让银龄生活“有知有味”

海虞镇海福新城社区居住着130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700多位70岁以上的老人。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再单纯满足于老有所养,而是追求起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如何把社区变为老年人的“幸福家园”,社区书记徐月红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把居民放到主位,社区为辅,充分发挥居民自己的主动性。

音乐“小课堂”

老人们闲来无事,想学习音乐,就自己联系退休的音乐教师来教,社区提供场地和工资,也欢迎周边退休老人来免费听课。音乐“小课堂”奏出了和谐社区“大乐章”,也让“老有所乐”成为“最美夕阳”的生动注脚。
把“小事情”放在心上,把“幸福感”扛在肩上,用小实事累积成大民生,让一个个美好愿景变成民生实景。

吃西瓜、包馄饨、学习文化知识、拓展兴趣爱好……在海福新城社区,几乎每周都会有精彩而有趣的活动,让银龄生活更加“有知有味”。

徐月红为居民分月饼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生于斯、长于斯的徐月红也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看着长大的书记”。“我从这里长大,以后退休也会生活在这里,我只想切切实实为大家办点实事,真正做到惠民利民。能获得社区居民的托付,这既是信任,也是荣誉。老人们的笑脸,是对幸福最好的注解,”徐月红说。

用心呵护“食在幸福”

赢得老人“实在幸福”

福山社区是一个“高龄”社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超50%,75周岁以上人群超20%,且大部分为独居老人。买菜做饭对他们而言并不轻松,“随便对付”成为日常。因此,无需费力就能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成了老人们的最大心愿。

今年5月,老人们的心愿在“家门口”得到了实现。

来自顺丰快递的志愿者将饭菜准时送达

福山社区“银龄食堂”里,窗明几净,干净整洁,五张方桌整齐摆放。临近中午11点,来自顺丰快递的爱心志愿者将饭菜准时送达,土豆烧肉、黄瓜炒蛋、青菜、番茄蛋汤……社区志愿者忙前忙后,很快便为老人们打上了一份份热气腾腾的“美味”。

“这个青菜煮得很烂,我能咬动,味道也不错!”“现在每天中午都能和老朋友们一起吃饭聊天,还挺高兴的。”“方便又实惠!真是为我们老年人办了一件好事、实事!”……宽敞的餐厅、干净的菜品、实惠的价格,福山社区用一餐饭的暖心温度,守护着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
“食堂的餐食来自海虞护理院,是专门针对老年人需求制作的,软烂适中,口味清淡,健康安全。”福山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斌说,“银龄食堂”在保本微利的基础上,对老年助餐实行价格优惠,每周都会对菜谱进行设计并提前公示,按照两荤一素一汤的标准,保障菜品多样。“食堂内的餐具、消毒柜、冰箱都是附近的爱心企业送来的,真的太感谢了!”王斌说。
个人掏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
“银龄食堂”实施就餐差异化补助支持政策,年满75-79周岁的户籍人员自费6元/餐,年满80周岁及以上的户籍人员自费4元/餐,其余部分由社区按标准补贴;年满75周岁及以上的户籍人员被认定为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及低保边缘重病困难对象、重点优抚对象、市级以上劳模,可享餐费全免。
“项目运行下来整体情况非常好,无论是菜品、口味还是服务,都得到了老人们极高的评价。”王斌说,接下来,福山社区将逐步扩大就餐群体,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积极参与食堂运营,探索建立长效运营机制。

热心细心又耐心的“汪桥阿姨”

“志愿矩阵”托起幸福“夕阳红”

善良和奉献,是情感,更是一种能力,它们不是人生答卷上的“必选项”,但在海虞镇汪桥村,有这样一批人将它奉为使命,在细微处让人倍感温暖。

下午3点,村民黄丽平拎着工具箱走进86岁的村民金阿婆家中,为老人洗头剪发。在村民口中,黄丽平有一个特别的称呼“汪桥阿姨”。“汪桥阿姨”不是个体,而是14个汪桥村的阿姨组成的“暖心养老服务队”。

汪桥村党委书记钱晓东介绍,“汪桥阿姨”暖心养老服务团队是海虞镇汪桥村为满足农村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需求,探索出的符合农村实际的养老服务新模式。2021年,汪桥村经过前期调研摸排,招募了本村一批热心、精心、细心、耐心又有爱心的“汪桥阿姨”,组织她们参加培训,由她们为特殊群体提供生活照料、居家清洁、个人卫生料理、助餐、助医以及看护应急等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政府“买单”,为特殊群体提供免费上门服务,这虽是一项小举措,却在小村庄吹起了敬老、尊老、助老的文明乡风。截至2024年6月,“汪桥阿姨”已服务特殊群体36人,服务时长达6000多小时,群众好评率100%。
逢年过节去探望,陪着聊天谈心……“汪桥阿姨”也不仅仅是“帮助者”,她们和村民之间更是一种家人般的羁绊,是老人幸福指数飙升的“催化剂”。有时遇上村民之间有口角,“汪桥阿姨”也是矛盾的“润滑剂”,村与民的“粘合剂”。

像“汪桥阿姨”这样的志愿服务团队,目前在海虞镇共有40个,志愿者2.9万人。

“丽都奶奶”爱心缝纫部、“陶医生”义诊、“好理围圆”宅基路演、24项“学雷锋‘5’来做”重点志愿服务……海虞镇以“多元化”矩阵构筑群众“幸福圈”,“多点发力”用温度提升老年人幸福度,精心编织了一幅幅温暖人心的社会图景。

今年以来,海虞镇开展理论宣讲、扶贫帮困、科技科普、文化惠民、医疗卫生等志愿服务800多场次,累计服务时长6000多个小时。海虞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点单式”志愿服务40场,群众满意度100%。


观察员: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

责编:王烨

议事苑
临事精敏,博采众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