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推进生态教研2.0版行动,去寻找生态育人导向下深耕课堂的教学行动者,去发现蓬勃的情感和深刻的理性潜心探索的共生课堂样子,去逐步建构“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儿童学习思维模型。让我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儿童,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更让学习深度地在课堂生长,让好课堂滋养师生,更让好课堂成就质量!
——题记
教师简介
洪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现任综合组教研组长。从教五年来,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在三明市第六届中小学教师教学大赛中获二等奖;在2024三明市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评选中获二等奖;数次在三明市基础教育精品课中获市优质课;指导多个学生在市县各项绘画比赛中获奖;作为组员参与多个市县级课题研究;曾获沙县区虬江街道“优秀教师”、沙县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课例介绍
1.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设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实践活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设计的内容不断扩大,逐步分解为若干个专业的设计体系。设计的概念是:把某种计划、规划、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视觉语言传达出来的过程。设计是一种针对目标的求解活动,是以创造性的活动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或从现存的事实转向未来的可能的构思和想象。本课内容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工业设计主要是指对工业产品的功能、材质、构造、形态、色彩、装饰以及表面加工等因素,从工业产品既要满足人们实用功能的需要,又要满足人们审美需要,达到实用与审美相统一而进行的综合性设计。
2.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对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程也并不陌生。通过之前学习的《头饰设计》《威武的盾牌》等课程,学生已经了解了形状和用途的关系,能够运用不同工具和不同媒材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通过《纸盒变家具》《做笔筒》等课程的学习,认识并使用过多种媒材,学习了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但学生对绘制设计图还比较陌生,本课正是指导学生学习用绘制设计图的方式表达自己设计构想的课程,这一学习内容将填补学生在这一学习领域知识的空白。
精彩回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笔的历史吗?古时候的人们拿的是什么笔?和我们一样吗?我们一起进入笔的发展史,看看笔是如何一步步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生:笔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首先第一个阶段是以杆为笔。第二个阶段是蘸水笔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我们中国出现了中国的“笔祖”——毛笔,毛笔用竹节做杆,动物毛为笔头,与墨、纸、砚并称为文房四宝。
师:那么西方的笔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西方的“笔祖”叫做羽笔,西方人发现鸟儿的翅羽的长羽质地较硬,适于手握,羽杆又是中空的,刚好可以蘸取少量并留存墨水,用于书写字母相当方便,于是羽毛笔应运而生。这是第二个时期蘸水笔时期。
师:拿出笔袋中的笔,观察、拆解、同学之间讨论,笔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构成:笔杆、笔帽、笔芯、笔头
师:笔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变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样子,同时功能也变得越来越多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各种各样的笔。
- 陈丽婷老师 -
关键词:活跃课堂 以生为本
洪老师从猜谜引入本课主题“笔”,既活跃了课堂氛围,也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认识不同的笔到介绍笔的功能最后再动手设计笔,以浅入深,重点突出。同时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以生为本。
- 高慧丹老师 -
关键词:积极参与
1.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学生都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设计出与众不同的设计图,并且主动分享自己的设计意图,积极学习他人作品的优秀之处,反复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2.环节紧促,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价值在每个环节都能够体现的淋漓尽致。
-于洋老师 -
关键词:动手实践、设计美感、互动交流
这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笔的多样性和设计美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教师运用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等,使课堂生动有趣。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动手实践,设计出了各具特色的笔。评价环节,学生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了互动交流,课堂氛围活跃。整体而言,这节课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探索中感受美术的魅力,教学效果良好
采编|洪 钺
初审|黄秋菊
复审|詹兴斌
终审|校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