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才能成全艺术?人生赢家打脸来了。

教育   2024-10-09 10:35   浙江  

查看 艺术课程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1

有句话说,痛苦是(伟大)艺术家的养料。伦勃朗、维米尔、莫奈、梵高等等,不是穷困潦倒就是备受误解,尝尽人间滋味。


 可是今天要说的这位艺术家,基本吃了一辈子的蜜。


鲁本斯自画像,1623

 

巴洛克代表人物鲁本斯(Rubens),就像是班上那个最让人嫉妒的同学,偶像剧里的杰克苏。如果要他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可能会是这样的:


大家好,我是鲁本斯。我觉得自己不应该站在这里,因为我躺着也能赢。


Rubens, Ermit and sleeping Angelica, 1628 


他们都说我是艺术史上少数的幸运儿,我觉得不对。我不仅是个成功的艺术家,还是个出色的外交官,幸福的丈夫,头脑精明的商人,顺便也是个不错的建筑师——所以我是人类历史上少数的幸运儿。

 

为什么我能获得这一切?可能因为我长得帅,聪明有活力,性格又讨人喜欢,无论王公还是贵妇,都被我的魅力征服。他们给我高官厚禄,允我临摹他们的艺术藏品,花钱让我为他们画像,用今天的话说,我就是上流社会的“团宠”。


上:《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1629

下:《法国王后(奥地利的安妮)》,1625


我的婚姻也很美满。我的妻子来自名门望族,比我小12岁,我们很相爱。


 鲁本斯和妻子伊莎贝拉


妻子去世后,我又娶了她16岁的外甥女,比我小37岁。她是我的缪斯。


 鲁本斯,海伦娜(第二任妻子)肖像,1638

 

我住着豪宅,有宽敞的工作室和一群学徒,我很擅长管理和合作,我会让他们把大概内容画好,然后再加以完善,产量和品质都有保证,客户们从来没有抱怨过。


鲁本斯和老扬·勃鲁盖尔合作的《五感》之“听觉”


鲁本斯和老扬·勃鲁盖尔合作的《花环里的圣母》


这时候可能已经有同学翻白眼了,这种顺风顺水的故事实在太无聊了,说好的转折呢?成功必经的苦难呢?鲁本斯憨憨一笑:不存在的。

 

这就是鲁本斯的传记,我看过最无聊的艺术家故事。唯一的亮点是他父亲的狗血剧情:政治顾问与公主偷情被下狱,妻子不离不弃苦等浪子回头。浪子回头以后,就有了鲁本斯。


这是鲁本斯的儿子

 

爱与宽容的结晶鲁本斯,身上有种快乐的天性,他热爱一切形式的美,色彩、肌理、结构、动态,都让他感到愉悦。


当然,要说鲁本斯人生毫无痛苦是不成立的,他幼年丧父,妻子生病离去,自己也不够长寿。但和大多数艺术家相比,他的事业和人生的确说得上是一帆风顺。


鲁本斯和第二任妻子以及他们的儿子,1639


鲁本斯的画有种蓬勃的生机和动感,他的色彩源自提香,光线则受卡拉瓦乔影响,但最终,他笔下的东西,都变成了“鲁本斯式(Rubensian)”, 热情而欢快地活了过来。

 

贡布里希有句形容很贴切,他说,即使在博物馆冷飕飕的气氛中,(鲁本斯的画)仍然保持着他们的生命力。


Landscape with Milkmaids and Cattle, 1618



 Rubens, The Wolf and Fox Hunt,1616


他不喜欢古典美的“理想”形式,他画的男男女女,是他“眼见心爱的那一类活生生的人”——也就是被大多数观众嫌弃的“胖子”。

 

但是,胖归胖,那种快活与神气劲,真是越看越顺眼。


快活地发胖。


鲁本斯,《镜前的维纳斯》,1615

 

快活地胡吃海塞。

 

Pythagoras Advocating Vegetarianism, 1618-1630


快活地争强好胜。


Rubens, The Judgement of Paris, 1638–39


这种喜庆的感觉,是不是超适合拿来贺岁的?


 

2


当然,光快活,并不能让鲁本斯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他想象力惊人,对故事素材有极强的驾驭能力,情感把握高超,放到今天,差不多就是斯皮尔伯格这样的大片导演。

 

先来看他画的一则故事:《参孙与达丽拉》。这个故事被无数画家描绘过,但只有鲁本斯的版本,让我对女主角恨得牙咬切齿。


 鲁本斯,《参孙与达丽拉》,1609-10


以色列英雄参孙与达丽拉是一对恋人,达丽拉受了腓力斯人的贿赂,诱惑他说出自己力量的秘密,原来是那一头从未剪过的黑发。于是达丽拉趁参孙睡着时,剪掉他的头发,失去神力的英雄变成腓力斯人的俘虏。

 

鲁本斯如何表现这一幕?他让身材健硕的英雄参孙,像个孩子一样,趴在达丽拉的大腿上安然睡去,达丽拉衣衫凌乱,左手轻抚恋人的背——这是恋人间极其亲密的姿势,你仿佛能闻到浓浓的荷尔蒙的味道。



穿蓝色衣服的仆人,正拿着剪刀,小心翼翼剪参孙的头发,他两手交叉,这个姿势象征着背叛。旁边的老妇举着蜡烛为他照明,脸上表情冷漠。



 

画面右侧,门已经悄悄打开,一群腓力斯士兵鬼鬼祟祟,等着英雄的神力消失,好将他一举拿下。


 

一束光从左侧越过达丽拉袒露的肩膀,照在参孙脸上,他睡得如此安稳,全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也没有料到恋人会背叛自己。

 

这就是鲁本斯的戏剧张力,和其他版本比起来,参孙的姿势显得毫无防备,他对爱人的信任越深,背叛就越让人心痛。

 

对比一下其他版本,高下立现。



3


再看另一个故事,《基督下十字架》,依旧是被无数次“翻拍”的题材。

 

鲁本斯也画过好几版,但最打动人心的,是安特卫普圣母大教堂的那幅三联画。


 鲁本斯,《基督下十字架》,1612-14


先看中间,对角线的构图,把8个人集中在耶稣两侧。耶稣的身体已显示出苍白的灰色,伤口还在汨汨冒血。



两副梯子搭在十字架上,梯子顶端,两名工人正小心翼翼放下耶稣的身体。右边那位,用牙齿紧紧咬住裹尸布,右手握住耶稣的手臂,慢慢让他降到红衣男子的怀里。


 

红衣男子是耶稣的门徒圣约翰,他一脚踏在梯子上,身体向后弯成弓形,双手托住老师。


 

穿着藏青色长袍的圣母,悲伤地张开双臂,伸向自己的孩子。



一名金发女子跪在地上,将耶稣的一只脚放在自己白皙的肩膀上。她是抹大拉的玛丽亚,被耶稣拯救的妓女。



玛丽亚身后跪着另一名女子,关切地看着这一幕,脸上挂着晶莹的泪珠。

 

地上的铜盆里,散落着耶稣的荆棘头冠,被行刑的钉子和滴下的血。



光线沿着画面对角线,从右上方往左下流动,照亮了每个人的脸。耶稣双目微闭,头和身体垂向一侧,脸上似乎还残留着死前的痛苦,让人为之动容。



你也许觉得这已经够悲伤了?但鲁本斯还没有结束,左右两幅画,用“回忆杀”把情感推向高潮。

 

左侧,圣母玛利亚还很年轻,戴着礼帽,红色衣服衬托下娇艳动人。亲戚用手指着她隆起的肚子,那时的她满怀忐忑,期待小生命的到来。



右侧,耶稣降生了。东方贤士闻讯赶来,朝拜他们的神。一把胡子的贤士抱着还是婴儿的耶稣,望向天空,眼里饱含激动的泪水。



鲁本斯再一次运用了对比的戏剧张力,生的希望和欢乐,变成死亡的悲伤与绝望。希望越明亮,悲伤越深重。

 

我们的震撼,部分来自鲁本斯高妙的技艺:精美的构图,人为控制的光源,生动的人物;但更来自他的情感:对上帝坚定的信仰,对生命和爱的强大感受与激情。


这种激情是如此蓬勃,朝你扑面而来,几乎让人站立不稳。看着基督苍白的脸庞,我们或许能理解鲁本斯的那句话:你们以为我醉心于世俗的欢乐,但我的激情来自天堂。



参考资料:

1. C. V. Wedgwood ,The World of Rubens.

2. Peter Paul Rubens, Parkstone International, 2011.

3. Woollett Anne, Rubens and Brueghel: A Working Friendship.  




查看 艺术课程 点击“阅读原文”

那特艺术
拥有全球师资的在线艺术学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