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至,热浪逼,一年一度荷,盛夏正当时。今年的高考结束已月余。莘莘学子们正翘首以待理想大学的鸿雁传书;殷殷的老师们总牵念欣慰着又一季的桃李芬芳;务实的家长们也转而为孩子们离土深造、放飞梦想,也为望子(女)成龙(鳳),不遗余力地“备战备荒”。我们这些爷爷辈的人也没闲着,古稀之年,又在自己的“学友群”里,抚今追昔,忆及峥嵘,感恩老师,互䜣衷肠,意欲为即将步入大学的孙辈们鼓劲喝彩的同时,切记:常记老师的教诲,铭印老师的仁德,不负老师的希冀。回望人梯,感念师缘,知恩图报,谨致谢忱。激奋思绪飞扬,放怀精彩人生……
在回忆我们六十年前入学之初和学业期间一些有情有意、有声有色的含英咀华、生动活泼的学习和生活片断,以及几许模糊斑驳、且哏且逗的趣闻轶事的同时,陡然心隙生澜,脑海中顿时浮现出当时甘为人梯的众师相,更加感怀曾经为我们传道授业、点亮心灯、启迪人生的原林县七中(任村)的诸位老师们……
一别一甲子,半世成蹉跎。试图穷尽方法拜寻老师的过程异样辛苦,也终因讯息悠闭、通信不畅,一直停留在杳无悉果的渺茫之中。而今对多位老师的形貌体态、慈眉善目依然是其风华正茂时,他们将大把的青春奉献给了太行山下这片灵秀之地却义无反顾,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随有关政策的调整,大多外籍老师,带着留恋不舍和人文情结返回了原籍。之后的情况及现状我们不得而知,只能靠回忆、遥想和猜度。悔恨隔窎相阻,抱撼未及近前。但师生情谊早已根植心底,从太行山到伏牛山,再到大别山,千山万壑,延绵不绝。
自从五年前偶然获悉侯留坤老师的电话后,我们心旂激荡、欣喜若狂,几位在县城工作生活的同学急切地奔走相告,着手协理如何早日跟老师取得联系:是马上打通电话?还是等把同学们找齐聚在一起时再给老师一个惊喜?我们选择了后者。之后,由我分别先与远在海南的傅金聚、生活在天津的程兰英,近在安阳、林州的李加瑞、申金存、傅杰林、彭德斌、石虎山、石新柱等筹幄筹措。
经半个多月的骑行寻找,于十几位过世的同学家属以慰问,与十几位同学面见或索得了联系方式,并于当年“六一”(2019)组建了“同窗情”微信群。又经三个月的努力,终于将尚健在的27位同学的电话悉数集齐。期间,得知老师仍然是使用座机与外界联系,老俩口都没有手机,只得先索要了老师子女及孙子的电话和微信。至此,千里之外封堙了半个世纪的讯息开始活络起来。前期铺设成型,一切准备就绪,与老师初话、共话的庄严且忺意的时刻指日可待。
我们于当年(2019)10月24日举行了首次同学聚会,见面不识又似曾相识,大眼对小眼目瞪口呆,五十多年离散,重逢老泪纵横。一番自我介绍,互致问候,举觞互祇,推杯由衷,高潮迭起,气氛热烈,同学们久违的快意和欢欣尽情释放着,一张张布满沧桑的老脸顿时乐开了花。此时,酒过三巡,人声鼎沸,同学们等待已久的重头戏即刻开场,老师在那头等着,我们在这里盼着,跟老师的视频连线遂之接通。圆桌前先从女同学开始,限定每人不超过2分钟,力求把自己心中的千言万语凝练成诗一样最为诚挚的话说给老师听。其实,2分钟时限是为老师的身心承受力设定的,毕竟83岁的老人了,又患过二次脑梗。
19位同学依次通话下来,竟足足用了80分钟。有十几位同学老师一眼即认出,马上唤出名字来;少数几位同学老师打量须臾,稍显迟疑,当对方报出姓名的那一刻,老师脱口就能说出你是那个公社那个村的,温馨依旧,和蔼如初。一个多小时的通话中,老师早摘掉了近视镜,两眶噙满了泪花,不时地淌下来,又不停地用衣袖擦拭。几次语带哽咽,又几次掩面失声。此情此景,同学们更是心酸楚、泪满面,有的跟老师对视抽泣、语无伦次,也有的女同学索性哭出声来。这样的同学聚会半世难逢,别开生面,喜极而泣,最大的收获就是与老师彼此互动、久别重逢,实现了几十年来的期盼、念想和夙愿。在人生的孝道场上,祝语虽短,但至衷至诚、虔然于心,且应时而宜孝也。
翌年四月初,我们又拟定了“看望老师,谢恩西亳”的动议,趁着老师康安,我们虽老身板尚可,一致决意到洛阳去,见老师人,谢当面恩。我与杰林、兰英、德斌等牵头筹措礼品(一副松鹤图匾、数件土特产、几条横幅),并先予邮递了过去。
二十一日,我们一行八人分乘火车、汽车于当日晚汇聚洛阳偃师首阳山镇,悄悄下榻于侯老师家门口的酒店。当晚与酒店方商定好了宴会规格、会场布置、送匾活动、谢恩仪式、跟踪摄像等事宜。次日一早,又复置礼品,连同先前邮寄过来的土特产等,抬上画匾,在当地热心人的引导下,横幅开路,音乐伴响,一行人偡排健步进入偃师一高家属院,遂踏入老师位于三楼的家中,寒喧、相拥、亲昵、拍照后,即搀扶簇拥着老师及家人移步并落坐于酒店早已布置好的宴会厅,谢恩仪式正式开始。先由彭德斌同学代表大家致谢恩辞,然后分别发言,每人限时5分钟。
同学们在老师面前很激动,准备好的稿子读起来都难免嗑嗑吧吧,语及旧事,情到深处,都是和着泪水念完的。近一个小时的宣读,老师更加激动,高大的身躯总是躬前俯首倾听着,不断嗫嚅着,欲语难出,全程泪花打转,不时溢流双颊。老师几年前曾患过脑梗,尽管对肢体、思维、表达等均无大碍,但一激动便说不出话来。鉴于此,我们也不再强求老师总结、寄语,大家会意,老师摆手、又合掌示歉,一切尽在不言中。
最后程序是在酒店临时腾置的会场举行谢恩仪式。大堂内,收起餐桌、凳椅,连同甬道,辟出一大块场地来,吊灯彩灯点亮,司仪音响前置,酒店员工整齐划一分立两旁,靠前方墙壁的顶棚处拉起一道横幅,上写“原林县七中15班同学谢恩侯留坤老师”,下方正中摆上二把椅子,大家分别搀着师父母正襟危坐,音乐响起,司仪肃定,同学们两两并立于老师面前,接续向老师恭行鞠躬礼。“好日子”的歌声、喝彩声、掌声连成一片,满堂生輝,热烈而庄重。
此趟洛阳谢恩,我们低调,老师更低调。本打算让老师告知偃师一高或相关人员参与本次活动,以期对老师、对学校、对社会或许会产生一定意义和作用,可老师却说:“咱们的事咱们办,不惊扰大家,不麻烦领导。再者,这楼上住的都是退休老师,你们远道而来,他们很羡慕、很高兴,也很感动,这就足够了。若通知学校,未免有些张扬了,还是这样好。”等返回后的第三天,老师电话过来说,学校领导还是听说后赶过来看望了他,并告知了市教育部门,问及我们是否还在洛阳?怎样联系?有关部门想采访报导等等。
我们15班人,我们这些曾经去洛阳谢恩老师的人,有一个共同感知:尽管我们这些“老三届”人学业未竟,学识有限,一辈子平平淡淡、碌碌庸庸。但老师的教诲时刻言犹在耳,铭记于心,一直相伴终生。能够在晚年的时光里再见晚年的老师,以纯洁的灵魂再次与高尚的灵魂相交相融,千里贽敬,施礼相拜,不求惊天动地,只为心心相綮。洛阳归来,幸至福栽。此举正应时,此去似年轻,此生无憾哉!
前年老师又因老年性肺炎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病虽愈,但肺功能还是受到了一定影响,说话的声音嘶弱,气力明显不足。本来在我多次撺掇下老师购置了一部手机,子女们也积极施助支持,也因一场大病消磨了心志,迟缓了反映,告之不思再学,依然秉持旧习,坚持每天看报纸,看电视新闻;保持两点一线(三楼居家至小区门岗),上下午各来往一次,或老者对弈,或驻足看牌,几个老叟只玩棋牌,不玩手机。站着不聊网络事,坐下只顾楚汉争。无欲无求,逍遥自在。不睬小道烦忧,营造无人之境,也不失是另外一种惬意、淡泊且忘我、忘情的晚年生活。
近几年,我与老师有每月通话的习惯。随着交流频次的增多,你会隐隐发现,老师接电话、说话,不再那么敏捷、声亢,不再那么健谈、唠叨,不再那么语境逻辑缜密,不再屡屡邀你去洛阳看花,有时候还会答非所问。疑似老师日渐蹒跚的身影频闪脑际、若隐若现,好像明显衰老了许多。好在师母小他7岁,身体尚好,服侍的周到、体贴。子女各有其事,均不在身边。二老形影相伴,相依相随,生活简单,作息规律,又慈仁大度,或许就是寿之福所倚吧。
据悉,当年教我们的那一拨老师(外籍者居多)大多已经离世,在世且健康的均已耄耋或期颐之龄。如果我们隔三差五还能听到老师的教诲和笑声,师生同乐,电话如面,该是多么的三生有幸啊。但愿这条特别的、隐秘的,且无型无迹的恩情线一直有讯直流、畅通无阻;祈愿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一直有师左右、有恩守候而长情绵绵……
一晃六十年,窃自苦撑船。学生艰辛,老师也很难。人生海海,老师仍在岸边;树木参天,根土才是因缘;花开艳艳,只因园丁浇灌。师恩如山,情深似海。余生就应该珍惜当下,守牵心缘,祈福老师,合杖悆前。老师在,有依赖;老师好,烦忧少;老师安,幸之焉!
文图/常书喜2024.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