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 与失亲家属的沟通是器官捐献协调员及相关从业人员的日常工作之一。不同的离世原因会让家属产生不同的感受,具体如 “非预期的”, “一切都变得陌生”,“失控”,“无助”,“愧疚” ,“无处发泄” 等,而这些感受都会让家属产生不安情绪。悲伤和不安情绪可能导致家属认为面前的很多事情都是敌对的,会引发其产生被侵略或想退缩逃避的感觉。因此,学习如何在家属沟通中建立安全感、信任感,以及妥善应对心理危机是器官捐献协调员及相关从业人员必修课程,这也是为家属提供高质量人文关怀服务的科学依据。本文尝试梳理相关知识,让读者初步了解情绪产生的基本理论及与情绪对应的生理反应,以及一些基于神经科学研究提出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
要点
了解情绪和社会行为的多迷走神经理论
在学习如何化解心理危机前,让我们首先了解情绪产生的理论知识以及与情绪对应的生理反应。Stephen Porges基于自主神经进化观点在1994年提出多迷走神经理论(Polyvagal theory),多层是指迷走神经的分支是具有阶层,我们在正常情况下会根据外在环境决定使用哪一个阶层。这个理论让我们理解人是如何根据自己身体的感觉与旁人的声音、脸孔做微妙的互动,再进一步判断环境是安全或危险。多迷走神经认为,人类许多的精神症状,包括忧郁症、创伤后症候群,以及在儿童身上常出现的过度哭泣、过动、自闭症等,其根本原因皆来自安全感的缺乏。
两种迷走神经系统
进化过程中较早产生的、原始的无髓鞘迷走神经系统:在大多数脊椎动物身上都有;它与装死、 僵滞行为(freezing behaviors)等被动防御相关;
进化过程中较晚出现的髓鞘迷走神经系统:只有进化程度较高的哺乳动物才具备;它与平静的情绪有关, 并能够调节内脏状态以支持社会参与行为。
髓鞘迷走神经对心脏等起调控作用(例如在大多数情况下, 髓鞘迷走神经主动抑制心率, 并且抑制交感神经对心脏起搏器的激活。但是, 当环境对人体提出挑战性的要求时, 大脑皮层就会使迷走神经的抑制性作用瞬间撤出, 导致心输出增加, 心率瞬间提高, 从而使有机体得以有效应对环境挑战。当环境需要个体的平静的行为状态和亲社会行为时, 对迷走神经闸的重新启用则会使心率下降, 或者产生自我安慰行为), 经由进化逐渐与调控头面部肌肉的脑神经之间产生了神经上的联系, 成为情绪和社会行为的神经基础。已有的相关实证研究表明, 髓鞘迷走神经与个体的情绪表达与调节、社会行为以及情绪与社会行为障碍密切相关。髓鞘迷走神经使社会行为呈现出更加适应的特性。如果没有髓鞘迷走神经, 机体会表现出更多较原始的防御行为, 进而损害社会行为。比如, 机体会表现出更多的由交感神经系统调控的争斗-逃跑行为和发怒-攻击行为。
从演化到行为:三个层次
红灯状态(层次一):最古老的防御系统(无髓神经迷走神经被激活)- 可以导致个体完全封闭和僵滞。它也被描述为原始的副交感神经系统,它的功能在于通过抑制新陈代谢活动来面对威胁。在行为表现上,这一层次多采用非主动(immobilization)行为,比如装死、昏厥、停止等策略来应对出现的生命危险,其表现如同许多低等生物。
黄灯状态(层次二):被描述为交感神经系统,能够通过增强新陈代谢功能,调节肾上腺素来提高人的应对能力。以产生“争斗或逃避”(fight -flight)的主动(mobilization)行为。在这个阶段,事情看起来是敌对的,荷尔蒙在体内涌动,会引起侵略或退缩的感觉。这是悲伤家庭的常见状态。
绿灯状态(层次三):社会神经系统,是哺乳动物所独有的,能通过迅速地调节内脏器官的输出,形成参与或者不参与社会环境的行为,行为调节上采用与社会互相联系的策略,比如表情、语调和倾听等。与第三层次相伴随的是对脸、咽喉的肌肉神经控制,于是得以产生复杂的、可与社会互相联系的脸部表情和语调。在这个层次下,机体可以产生安全感,人类社交联系正常发生。
Porges创造了[神经觉] 一词来描述人类神经回路评价周遭环境危险或安全的能力。当外界事物刺激引起我们的反应时,层次三首先反应:通过微笑、倾听等社会沟通方式拉近人际距离,获得安全感。如果层次三不能使个体感到安全,那么就转向层次二,启动交感神经系统,进行“战或逃”的选择;如果层次二仍未奏效,那么转向层次一,出现昏厥、装死等原始的应对反应。这三个回路的激活遵循一种“解除原则”:先激活最新的回路,当该回路功能受损时或者无效时,才依次调用较原始的两个回路。
要点
人性化举动刺激迷走神经,让家属进入开放的绿灯状态
一些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互动,包括:眼神接触; 调节自己柔和的声音和语调; 呈现一副令人安心的样子; 在一个没有嘈杂声的安静环境等等,都是一些能让家属产生安全感的举止行为。
基于神经科学研究的“PART 在同共信” 的沟通方法:
人际神经生物学先驱之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正念意识研究中心的联合创始人 Dan Siegel 教授通过大量的临床实验发现,自我控制与大脑结构之间存在着普遍规律。他把前额叶和杏仁核所处的大脑位置想像成是一座复式的房子,分成“楼上大脑”和“楼下大脑”两个部分,“楼下大脑”包括边缘系统和脑干,这是大脑中体现原始功能的部分。负责:呼吸、眨眼、心率等基本功能;先天反应(战斗、逃跑或僵持);强烈的情绪比如愤怒和恐惧等。“楼上大脑”主要包括大脑皮层,这部分和思考、判断、想象力、制定计划等能力相关。掌管的是合理的决策和计划;控制情绪和身体;自我认知;同理心;道德品格等。
根据上面对大脑结构发育的分析,我们明白当家属处于愤怒、恐惧等强烈情绪和压力之下时,他们掌管理性的“楼上大脑”是无法运作的,这致使他们失去理解和思考的能力。那在此时,我们首要就是安抚他们的情绪,让他们的“楼上大脑”回归运作。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和家属 “连通”。Dan Siegel教授《心脑奇航:从神经科学出发,通往身心的整合之旅》一书提到一种实现“连通”的方法:“在同共信” ,具体指:
用心在场 Presence:以开放和宽容的心态与他们相处。同时,谈话中你的情感若能跟随谈话内容有所变化,这会让家属感受你的存在。
同频 Attunement:进入他们的内心,关注对方的情绪,而不仅是表面的行为。同时,家属需要感受到自己在被关注。例如你的倾听,或在合适时候提出问题等的行为会让家属感受到被在关注。
共振 Resonance:允许自己被家属的经历所影响,向对方反馈你的感受,让家属感受到你懂他们。
“用心在场 ,同频共振” 是在临床工作中创造信任(Trust)的基本条件及方式。当我们的患者/家属感受到这种安全和治愈之爱时,他们的“社会参与系统-绿灯状态”就会被激活,信任就在他们的主观体验中产生了。
守正创新 · 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蔡丽云,淺談多層迷走神經理論 (Polyvagal Theory)
秦荣彩, 王振宏,吕薇.情绪和社会行为的迷走神经活动基础[J].心理科学进展, 2011, 19(6):853-860.
Porges SW. The Polyvagal Theory: Neurophys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Emotions, Attachment, Communication, Self-Regulation. New York, NY: W.W. Norton & Company;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