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评:最肥美的时候

文摘   2024-10-20 17:11   上海  

昨天,好朋友带我去阳澄湖吃螃蟹。

天空灰茫茫的,时不时的飘过一阵小雨,明显降温了,身体冷飕飕的,夏末初秋的闷热感已经完全不见了。

车下高速、快到湖边码头的时候,遇到了超级大堵车。不过大家一点也不着急,看着一路向前的热闹车流,情绪更加急迫,满心期待着螃蟹🦀️。下了车,我们沿着池塘和小河岸边,一路寻找饭店。

小池塘的水声,冷风中的枝叶,陡然降温的体感,让人更加清醒和轻松。‍‍‍‍‍‍‍‍‍‍‍‍

坐下来点好菜没多久,五花大绑的螃蟹就被端了上来。

除了螃蟹,还有手掌大的大虾,据说是这边村民探索养殖的新品种。

母蟹的黄香喷喷的,公蟹的膏也形成了,蟹肉蘸醋生出一股清甜爽嫩的味道。大虾更是前所未见的弹,Q弹。一年之中,能吃到这样的时令极品美食,是比任何事情都更幸福的。‍‍‍‍‍‍

后来,又上了一道不知道如何做出来的红烧鱼,那个浓油赤酱的香味是我从没有尝过的,任何城市里饭店的味道都比不上它。或许,这就是原产地农家乐的锅气的味道吧?

老婆说,从现在开始到12月中,公蟹的膏会越来越肥厚,12月上中旬就是吃公蟹最肥美的时候。那我准备着,12月必须再来一趟。‍‍

不过,过了最肥美的时候,螃蟹的风味就立刻急转直下了。所以,最肥美的时候,往往也是快结束的时候,让人更加留恋,却留恋不得。‍‍‍‍‍‍‍‍‍‍


本周的科技行情也是一样。随着“人生能有几次博”的金口玉言,展开了冲锋态势,也到了最肥美的时候。‍‍‍‍‍‍

巧的是,我们在9月27日的文章《三天站上3000点:接下来,怎么看?怎么干?》提到的第二波的2个参考标的XYS和YWK,都一前一后爆出了和英伟达展开合作的消息。

这就是最肥美的时候:过去的预期,变成了现实;过去的猜测,变成了实锤;过去的门可罗雀,变成了挤破门框。

我们这样几只标的,不但突破10月8日的高点,也将创出历史新高。还是上面那句话:“最肥美的时候,往往也是快结束的时候,让人更加留恋,却留恋不得”。‍‍‍‍‍


我们在《抓住接下来12个月的翻倍机会:小盘股集结号》中写到:

任何一个新兴产业,当他的渗透率达到了理论最高限度的50%,在大众认知中还是新兴产业,在投资上却已经是明日黄花。因为10%到50%的渗透率意味着:新兴产业刚刚验证了自身存在的合理性(突破了10%),即将迎来5倍的增长空间(10%到50%)。而渗透率到了50%,则意味着增长空间不足(50%到100%只有一倍),更多的新进入者会带来恶性竞争和价格战。
我们在《如何选择和交易一只股票?》中写到:
新兴产业的空间大,但必须注意产能扩张周期与需求周期的不匹配问题。就是当你快速发展的时候,你感觉公司的产能永远跟不上市场需求。但当你产能全部建成之后,就产生了所谓的产能过剩。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股价就只能走A字形了。中国做不了的,都是高端硬科技;中国能做的,都是低端过剩产能。

如果你还留恋,不妨问自己:

这个科技股标的的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人才厚度能够超过英伟达了吗?

答案大概率是No

然后,不妨再问一句:

这个科技股标的的估值水平赶上英伟达了吗?

答案很可能是Yes

所以,从产业周期博弈的角度来看:在部分科技股最肥美的时候,反而是我们应该逐步离开的时候。


当然,我这里不接受任何关于“明天就清仓吗?下周就清仓吗?我的科技股还没怎么涨要清仓吗?”这样的问题。交易要看个人。

我觉得:一些低位的、还没有充分发酵的科技股(如卫星互联网、具身智能),还不属于要清仓的范围,反而是科技板块内部将来高切低的加仓对象;而以芯片、半导体为主线的一些持续创新高的个股,当股价逐渐脱离基本面(市盈率超越英伟达),就可以在合适的位置,坚决地逐步减仓。


那么,问题来了?离开之后去哪里?

我的答案是明确的:

阿洛哈
本号是关于生活、财经和股市的投资笔记。 只为自己记录,只与有缘人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