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的文章中和大家讲了关于换场子玩的内容,只是后来被微信官方给删除了。实际上,文中的内容并非是要看空中国,而是要提醒决策层如果不及时采取积极措施,那么必然会导致大量的资本流出 ,那个时候不仅是资产价格难保,外汇市场也会出问题。
事实上,虽然境外ETF普遍有大的溢价,但同样是供不应求,以至于基金公司只能暂停买入,我想这或许并非是基金公司的真意意图,而是来自于管理层的授意。但我要说的是,这样做没有任何意义,要想让资本不再外逃,根本办法就是要让资本市场彻底火起来,而不是他们意图控制下的慢牛。
股票交易的背后是人的行为,人是希望往高处走的,所以在股票市场中人们往往是买涨不买跌,涨得越厉害,大家越抢着买,跌得越凶,则卖得越狠。除了逆向交易者,绝大多数的投资者都是这样的,所以资本市场中就会强者恒强、弱者更弱。除了资本市场,其他的情况也是差不多的,比如餐馆,大家总是喜欢去排队多的去消费,而不是门口罗雀的商家。现在,中国和其他国家股票市场的弱强大致如此。
在消息相对封闭的年代,或者说在行业垄断时代,你没得选择。要么你存银行、要么你买大A,除此而外,几乎没有什么金融产品供你选择。现在可不一样了,除了国内基金公司所创设的境外产品之外,你也可以合规合法地自己开个境外账户进行交易。如果没有互联网时代,个体行为也就罢了。在互联网的传播下,个体行为变成群体行为时,这个后果必须要引起决策层的高度关注,因为资本的外流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可不是什么好事。
要想遏制资本的外流,决策层该如何做呢?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回到常识。资本市场中的常识就是公正、公开、公平。监管者要始终把自己放在独立第三方的位置上。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去影响市场走向,更不要企图控制市场,指导市场参与者的交易行为。所谓“慢牛论”、打击“炒小炒差”等等都应该坚决杜绝。
确实我们应该回到常识,不仅是资本市场的监管,还是社会上的一切,都应该回到常识,其实就是遵循规律。这几年中国社会、经济以及方方面面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我们不尊重规律而陷入被动。对于中国经济、中国资本市场,我是一直很有信心。不过,真正让我感到绝望的并不在于经济和市场本身,而在于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只要我们能够认清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要轻易将自己视为无所不能的救世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规律发生作用,当下中国的很多问题都会逐步缓解。但前提一定是“无为而治”。
中利单账户委托计划,请看多图文
这是我的一个新创业项目,有兴趣的朋友点击图片进入。
陈星宇,中利资产执行董事,上海财经大学MBA,中国特色价值投资理论首创者,擅长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研究。曾担任上海交通台财经评论特约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