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将有最后一跌

汽车   财经   2025-01-12 14:00   上海  

2025开年不顺,市场持续调整,A股将何去何从,简单分析供朋友们参考。


首先,直接谈结论。下周将有最后一跌,调整的区间在年线和半年线之间,也就是在3062-3128点之间,最可能的位置在3108点生命线附近。


其次,讲讲技术上的逻辑。我讲的这条生命线自2022年3月7日跌破之后,直到2024年9月30日才形成突破。期间2023年4月、2024年5月略微突破后无功而返,重新回到该线之下。这足以证明这条生命线的有效性。除了这条线之外,还有2023年6-7月份的箱体下轨线,差不多就是在3150点一线。此外2024年5月20日的高点3174点。这些点位的连线刚好就是当前这一区域。除此之外,就是9月30日的向上跳空缺口,这个位置在3087.53点,也处于3062-3128点的区间之内。我们可以将此次市场的调整看成是针对大盘在9月30日对生命线及多重压力位的突破之后的技术性回抽。


现在,我们再来讲讲政策上的逻辑。我们不要去谈某报、某交易所的言论,而是要看证监会这一层次以上的。这才能代表最高决策层的意图。近期市场大跌之后,他们表明的态度是要打击造谣者、要促进楼市、股市稳定。也就是说,当前市场的运行明显不符合最高决策层的战略意图。当然,我之前的多篇文章中也讲到中国经济已经到了BK边缘。除了通过消费来提振经济之外,并无他法。此外居民部门的债务也已经到了“非化不可”的境地。因此,资本市场是不允许长期走弱的,这是政治任务。


那现在有朋友要问了,为什么市场总会有杂音,甚至还包括一些官方媒体。实际上,之前的文章中我也和大家讲过,资本市场是一个利益巨大的市场,这个市场绝不是铁板一块,甚至一些利益集团为了满足私利,不惜通过各种手段配合西方做空东方。这也是为什么虽然最高层对于资本市场的态度是积极有为的,但市场总是在关键点位有不同的声音,甚至在盘面中有巨大的抛压。这些行为的背后就是利益在作怪。


当然,必定有朋友要质疑我的论点,认为市场涨多了就得跌、跌多了就得涨。可事实是这样的吗?如果说去年9月底10月初就算是涨多了,那也实在无话可讲。要知道,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济的增长是实在实的,但这并没有反应在资本市场之中,主要原因是房地产吸收了大量的流动性。如果没有这一因素,以及没有过快过大的扩容,我相信A股市场如今应该在万点之上。


我说这些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虽然A股市场有各种问题,但作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也并非一无是处。在中国从投资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变的过程中,A股市场理应承担更重大的职能。同时,在房地产的吸金能力大不如前的今天,A股市场的蓄水池作用则更加重要。一旦形成向上的趋势,资金必将如洪水一般倾泄而至。去年国庆前后的那一幕,不久的未来我们还会看到。


此外,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一波行情下跌的最主要原因?其实就是杂音太多。除了满天飞的做空小作文之外,就是打击“炒小炒差”、“慢牛论”等等。之前的文章中,我将其定义为“计划经济时代的”监管思路。从当前市场的表现来看,很明显这种监管理念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但请大家注意,这只是言论,并不代表市场的基本面。


当前市场的基本面是什么?就是处于历史低分位的估值水平。当前沪深主板估值18倍、创业板33倍。我并不知道主板市场的未来如何,但我对创业板的未来还是比较看好,因为在国家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科创类机会将远好于传统行业占比更大的主板市场。


科技类企业有更好的前途,不仅仅是我说的,而且央国企及各级政府产业基金也是这么做的。为什么政府产业基金及央国企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这个之前我也讲过,除了引导社会资本促进我国的科技创新之外,更重要的是国资要在未来的科技浪潮中掌握话语权。当然,盈利也是非常重要的。假设,监管层确实打击“炒小炒差”,那么首先社会资本是不愿意参与进来的,因为投资机构根本募不到资。所以,国资就变成了孤家寡人,无人应和。由于科技是长周期产业,需要更多机构来参与ABC多轮投资。如果因为二级市场这种愚蠢的监管理念,那么再好的创新也会烂尾。其次,即便你最终实现了上市,但如果监管理念还是不变的话,不仅估值不高,且流动性也较差。我们又究竟如何给予创业者回报?


我认为导致当前市场持续低迷的原因之一:打击炒小炒差根本是有意为之。一方面确实可以打击过度投机,另一方面则可能是为了更便宜的优质中小市值公司的筹码。


A股市场的未来,实际上已经有股票指明了方向,这就是寒武纪。虽然寒武纪常年持续亏损,且体量仍比较微小,但他的走势已经告诉我们,未来还会涌现出第二、第三个寒武纪。当更多的寒武纪们站出来,中国的科技创业者们才会真正地竭尽全力,因为创业除了情怀之外,还有利益所在。


鉴于我对于当前点位的判断以及未来的展望,我认为下周市场将可能迎来2025年的最后一杀,在完成对生命线3108点附近的确认后,A股市场将在2025年全年迎来大的上涨周期,科技必然是最核心的主流。


中利单账户委托计划,请看多图文



这是我的一个新创业项目,有兴趣的朋友点击图片进入。







陈星宇,中利资产执行董事,上海财经大学MBA,中国特色价值投资理论首创者,擅长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研究。曾担任上海交通台财经评论特约嘉宾。:

星宇说势
把握交易密码,专注实盘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