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到了我们头脑里的三个维度,分别是自恋维度、关系维度和体验维度(也叫作镜像维度)。什么是自恋维度呢?其实就是脑子里只有自己而没有别人。那么关系维度是什么呢?就是我既能感受到自己,也能感受到你,还能够感受到别人。所以当一个人的心智在关系维度上很深地展开了,他就会得到一种救赎力量。假如这个人的心智没有在关系维度上展开,他就必然是活在自恋维度里的。
这三个维度都有特别重要的特质,自恋维度的特质是高低,就是力量的强弱、权力的高低,关系维度的特质是平等,体验维度的特质是真假。高低、平等、真假。如果一个人想在自恋维度上使劲儿,想驯服自己的全能自恋,是没戏的,只有进入关系维度,体验到情感的力量,这个时候,他的心智才能够从全能自恋之中走出来。
原生家庭可能会塑造一个人在这三个维度的状态。比方说父母的情感力量很窄,那他就没办法让孩子在关系维度具备很强的力量。所以说,这是人困难的地方。自恋维度还有两个别名,叫权力维度和力量维度。当一个人把自己的专业力量都发挥出来了,公司也经营得很好,那就说明你的力量维度发展得非常好。但是假如一个人只有权力维度,他就会不顾一切地追求权力,不惜一切代价,就是为了待在高位,让别人处于低位。
很多传统的中国父母不就是这样子的吗?父母怎么做都是对的,他们永远在自恋维度的高位;孩子怎么做都是错的,所以孩子就在自恋维度的低位。当父母控制孩子的时候,其实构建的是权力关系,而不是情感关系。什么叫听话?下级听上级的话,权力低位的人要听权力高位的人的话。所以,很多时候,当父母想要一直处于这个权力高位,甚至不惜一切代价维护这个位置,那就活在了自恋之中。
很多家长不顾孩子的愿望,不顾孩子的能力,非得给孩子安排工作,恐吓孩子必须干某个工作,“你不回来我就死给你看”,我们真的见过很多这样的案例。其实这就是一种关系维度非常狭窄的自恋状态。
很多中国家庭的矛盾都是如此,有时候发生在父母跟孩子之间,有时候也发生在伴侣之间。很多时候是这样子,“你说得那么复杂,千方百计地东说西说,不就是为了让我听你的话吗?”“凭什么呀,就算你说得对,但你是你,我是我,我为什么要听你的呀?”
全能感会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全能自恋。我提出一个愿望,他人、世界(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因为有时候我会指挥自己的身体去做一件事)就得立即完美地去实现它,不能有时间的延迟,不能在空间上有变化,比如我让你现在喝水,你就立马按照我的指令执行,而且必须符合我的想象,即使喝水姿势不对,我也会很难受。
全能暴怒就是你不按照我的指令来,我恨不得毁了你,如果不能毁掉你,我就毁掉我自己。所以很多时候,有些父母在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就会打孩子、骂孩子。等孩子长大了,他就“一哭二闹三上吊”,寻死觅活,用虐待自己的方式来控制全家。
所有的暴怒都是全能暴怒,都是全能感遭到了破坏。全能暴怒就是第二个阶段。但是你看,只要是有理智的人都知道,我们不能随意地全能自恋,如果别人不听自己的,也不能全能暴怒,因为有法律等东西起到约束作用,对方也会惩罚你,所以你的暴怒不能随意表达。当你既不能表达全能自恋,又不能表达全能暴怒,就会进入彻底无助的状态。
彻底无助。比如,有人在工作上受挫,或者谈恋爱没谈成,又或者因为生活里的其他小事受挫,就动弹不了了。而且彻底无助的时候,就会衍生出第四个变化。彻底无助的时候会有被害妄想。这个不是精神分裂症的被迫害妄想,被迫害妄想是精神分裂的经典症状之一,为了有所区分,我们称其为被害妄想。如果彻底无助是一百分的无助,有些人可能七八十分时就觉得自己无力了。当一个人感到无力的时候,必然会觉得,外部世界有个力量在伤害自己,这叫作被迫害焦虑,或者受害焦虑。
书里提了一个特别简单的概念self,self是什么?它的本义是“自我”,后来我用“精神生命”来表达它。我们有肉体生命,还有精神生命。精神生命和肉体生命不同。肉体生命从一出生开始,到死结束,一生一死,我们的细胞也在不断地生生死死。
而精神生命有赖于一个又一个精神碎片的存活。我把杯子放在这儿,就放在这儿了,我的感觉就活了,我的精神生命的碎片就活了。如果我构成了这么一个基本体(就是我的生命基本上是这种感觉),而且还能够按照我自己的感觉来生活,那我就获得了一个整体的感觉——精神生命,以此呈现在这个世界上存活。
其实这四个状态基本是连在一起发生的。首先是全能自恋,“你怎么就不懂我呀”“我教得你这么清楚,你怎么还不明白呀”,这就是全能自恋。这时候就会开始攻击孩子,有的父母甚至还打骂孩子,这就进入全能暴怒的阶段了。当发现孩子既不能打又不能骂时,感觉自己都要得心脏病了,就到了彻底无助阶段。有的父母甚至要跳楼自杀了,觉得孩子是个魔鬼要害自己,很多父母就说“我不想有这样的孩子”“他为什么是我的孩子”。
比如我们在看书的时候,翻到了一处暂时看不懂的地方,心智比较成熟的人,你知道这是个客观困难,你再努力一下,或者把书读完后再重新读一遍,或者请教人,你就读懂了,你知道这是个客观困难。但是对于有投入困难症的人来讲,其中隐藏着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客观困难主观化。他会觉得这本书在嘲讽他,所以在他被嘲讽之后,他的全能自恋受损了,接着就产生了全能暴怒,这时他就产生了敌意,和这本书不能再建立关系。
我们有时候做不好事情,读不进书,不能专注地工作,不能专注地玩,不能专注地摄影和旅行,或者你觉得自己和所有的事情中间有一个障碍,那个障碍其实就是敌意,这种敌意本质上就是我们因自恋受损而产生的全能暴怒,它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变化。
后来,我越来越深地明白,“对事不对人”就是把客观事情客观化,甚至主观问题也客观化,最后你就能够对事不对人。但是这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是对人不对事,很容易会觉得事情背后藏着主观恶意。当父母把孩子弄得极其痛苦以后,将来遇到困难时,他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挫败、被批评、被瞧不起,客观的世界变成了一个欺负他的主观的人。
“妈宝男”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实就是妈妈照顾得过分了,有时候也是控制得过分了,导致孩子一直都在她的羽翼之下。书里有一个词叫母爱包围圈。因为母爱经常是无微不至的,女性的关注点非常细腻,如果妈妈关注着孩子所有的事情,而且妈妈同时是高自恋的人的话,她会希望所有的事情都要符合她的想法,这本身就对孩子构成了控制。
“妈宝男”一方面被过度满足,另一方面又被过度控制。假如最后形成了一个特别严重的包围圈,孩子出不去了,他想做任何事情都被妈妈的意志挡着,那他就成了一个没有长大的婴儿。结果他的身体长大了,但是他的力量、人格……他的精神生活死了无数次。
如果你嗔恨心很重,比如说经常生气,嗔恨心总是很重,对治的方法是去关爱众生。思维就像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瞬间就能到西天,但是孙悟空取不到真经。唐僧一步一个脚印,路上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这样才能够取到真经。所以我们做事的时候,如果你活在思维之中,用思维要求自己,这就构成了头脑暴政。因为思维不仅看着自己,还看着所有做事的人。
如果你出现这种感觉,那一定出大问题了。“你们怎么这么慢”“你们怎么这么差”“你们怎么还不明白”……有些父母辅导孩子做作业就是这样,其实都是活在头脑暴政中。如果你想要做到,你得“取真经”,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哪儿那么容易。所以用体验做事的人,就会自动地慢下来,而且他最初的慢会成就最后的快。思维和事物构建的关系,是虚假关系。
用体验做事的人,尊重自己感觉和内心的人,构建的是真实关系。真实关系是可以成长的,虚假关系成长不了,这是人和人之间最显著的区别。虚假关系的成长曲线和抛物线类似。你刚大学毕业或者读书的时候,真实关系和虚假关系的差别并不明显,因为读书时我们学的是知识,但是一旦进入社会,开始工作,就会有非常明显的差别了。
比如,你二十二三岁开始工作,逐渐累积一些经验,开始上升,但上升不多,到大概35岁就会开始下滑,你的记忆力、体力各方面都不行了,这就很悲催。但是如果你构建的是真实关系,你的成长是几何指数上升的,是这么一个曲线型成长,幂次曲线。
全能自恋加思维,这是一个特别可怕的结合。为什么我们会向思维认同,就是因为受到了全能自恋的驱使,我们希望立即完美地掌握事情。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太着急了,所以我们应该別着急,慢慢来。也不要指望自己把书读一遍就懂了,其实读个大概就可以了。
维克多·弗兰克尔的一句话,幸福感不可直接求来,它是一种投入的副产品。当你投入地去爱一个人,投入地去做一件事,幸福就降临了。但这种投入也会给人一种假象,好像你在此刻投入,幸福感就会在此刻降临。当然,可能也会立刻降临,比如你能够体验到哪怕5分钟的全神贯注,你就会感觉很愉悦。
但是很多时候,投入是需要持续的,当我们能够持续地和一件事情建立深度关系,和一个人建立深度关系,这种幸福感就非常美妙。全能自恋是一切的开始,也是各种问题的源头,而深度关系是答案。其实自恋无所谓好坏。核心是你有没有足够的其他维度的支撑。这才是一个人变得成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