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声而来|丁宁:静待花开

时事   2024-11-13 17:45   北京  

“我只想尽我的职责,我在努力为法律和正义服务”。二十余年的风雨历程,中闻律师事务所已经汇聚了一群怀抱共同理想与坚定信念的杰出律师。从经验丰富的50后“定海神针”,到充满活力的90后法律新锐,每一位成员都怀揣着个人的理想与抱负,为维护世间的法律正义而发出自己的强音。他们闻声而来,共聚中闻,又在全国各地绽放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


「闻声而来」系列文章将一一揭开他们背后的故事,带您揭开精英律师底色下的独特一面。


01

第一次承办企业发债法律服务



2019年,某上市公司对债券发行的法律意见服务项目进行招标,我虽然曾间接参与过金融资产的发售,但对直接的债券发行法律服务还是第一次。于是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向北京办公室寻求帮助?

 

于是我在公司的大群中求助,没过多久,北京办公室的周加志律师就来与我联系。他主动帮我提供案例支持,全力配合我们招投标的工作。不仅如此,他还对相关的服务方案、报价策略、团队组建等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最终,同心协力的我们获得了这次债券发行的法律服务机会。


在中标后的整个服务过程中,我和我的团队也深度参与。整个过程虽然紧张,却格外充实。在和评级机构、审计机构、证券公司的一次次会议、审核中,我们不仅学到了怎么做,还学到了为什么要这么做。每一周的工作简报、各方的文件审核结论、互审互核的过程……都让我对企业发债的全过程又有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丁宁与团队开会讨论

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紧凑的发行过程变得无比漫长,法律意见书多次超期,需要重新再做。因为申报流程问题,法律意见书超期;因为交易所审核未能如期完成,法律意见书超期……每一次法律意见书的超期,都需要我们反复对法律意见书调整和修改。其中一次还碰到企业公布年中财报,我们又需要针对新的财报周期重新审核,形成新的法律意见书。


虽有波折,但我们最终如约履行完成了超短融、中长期、公司债的发行。在中闻,我有了更高的天空可以翱翔,投融资业务已成了我们团队的主要业务之一。


02

出版人生的第一本书



2023年—2024年,我带领团队完成了《高效读懂合同》一书的创作,并在2024年8月份经由法律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这是一本适合非法律人士的书,我们通过这本书尝试重构了合同的理解架构,让非专业人士可以从人、物、事、行四个方面快速读懂和理解合同。这本书可以说是我们团队全体智慧的结晶,里面对法律事务问题的回答也是对我们法律生涯的总结。

轻舟已过万重山,但第一次出书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排期、编辑、修改问题等基础的工作暂且不说,我们还碰到新法、新司法解释的出台,又要及时进行调整。回想起来我觉得可以浓缩成三个主要的困难与挑战。

 

第一个困难是选择。


我们不缺少内容,而是面临着太多的选择。最初选题应该怎么定?那么多合同问题需要筛选,要留下什么?我们想表达的内容又是否会和我们预期的一样?

 

前期,团队汇集并整理了将近400个合同方面的问题,而因为选择太多,在编辑的过程中,我们总是会执着于具体问题的回答,导致在全书逻辑上一直缺乏整体性。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想到,我们可以用统一的回答结构来形成全书的整体化,从而快速筛选前期的200个法律问题。该想法促使该书形成了人物事行四个结构+具体合同十三个章节的体例,打通了全书的整体结构编排。

《高效读懂合同》的目录

第二个问题是文字书面化。


律师的日常也是天天写法律文书,但法律文书和一本书的写作标准还是不一样的,读者也不一样。苦于书写风格的问题,经常有读者反馈说晦涩难懂。而在前两稿的编辑过程中,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毕竟写作习惯又岂是一朝一夕之间就可以改变的呢?

 

但本书第三稿的第一批读者在反馈中给出了一个好办法:可以用小学生修改作文的方式来修改文稿。用小学生改作文的方式,让我们一起重回2年级?乍一听仿佛有点好笑,但在实际尝试之后发现,书稿中确实也存在了很多连小学生也不应该犯的毛病。

 

比如,关于主语混乱和谓语缺失问题:我们已经习惯了日常对话的说话方式,在写作中经常会忽略掉主语,但书面上就可能给读者造成障碍。还比如有些书稿中存在跳跃回答,直接回答了应该怎么做,反而忘记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有些法律术语并未作出解释,也未能注意读者的理解能力和专业基础。有时候我们被纷繁复杂的世界所困扰,以至于忽视了一些近在咫尺的解决方案,但答案往往就隐藏在我们身边,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工作中的丁宁

第三个问题是时间。


律师的时间不确定性很强,随时可能面临案件的突发情况。在图书编辑过程中,对稿和问题的探讨又往往需要全体统一时间。

 

起初,我将会议安排在周五下午,却发现很难协调大家的时间,于是,我提议在周末的中午以聚餐的形式相聚,将加班的场所从律所转移到我家,把餐厅变成了我们的临时会议室。面对面的工作方式既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又降低了沟通成本。更重要的是,在每一次的午间聚会中,我们一起头脑风暴,一起修改细节,保证了我们文稿的统一性又让我们团队之间变得亲密无间。

 

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用了4个月完成了40万字的初稿和第一次修订,又用2个月修订了第二稿、第三稿。在交到法律出版社手中时,我们已经六易其稿。交稿后,因新《公司法》、民法典合同编司法解释的出台,书稿又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审查和调整……算下来,我们总共完成了近300万字的输出和修改。这不仅是我对合同法律知识的一次大整理,也是我们团队的一次大挑战。虽然过程中留下了一些遗憾,但反过来想,这也为我们留下了进步的空间。新的合同架构已经建立,我们正在等待下一刻的花开。

《高效读懂合同》新书发布会



03

以法之名  守护美好




今年,已经是我执业的第15年了。跟其他所有同仁一样,我的律师生涯也是从处理各种琐碎纠纷中摸爬滚打出来的。每天都在回应当事人的疑问、起草诉讼文件中、不是在去法院就是在去法院的路上。曾经的我未曾想过我的律师生涯该是如何?我的个人成长规划又会是怎样?


但我加入中闻这个大家庭以后,经历了许多职业成长的里程碑事件,我完成了从律师到合伙人、团队负责人、管理者的跃迁,也经历了许多职业成长的第一次。今后,我也将继续秉持对法律的热爱和对正义的执着追求,为社会提供更加专业的法律服务。


我是中闻郑州办公室的丁宁,以法之名,守护美好。


郑州办公室

合伙人

丁宁

·  中闻郑州办公室管委会副主任。毕业于郑州大学法学院,鹰潭仲裁委第三届仲裁员,在河南省律师协会投融资委员会、郑州市律师协会公司与证券委员会担任委员。


·  与团队共同编著《高效读懂合同》一书,2024年8月由法律出版社出版;


·  代理某融资担保公司系列担保纠纷,最终确认合同无效,减少损失近4亿元;


·  合作某上市企业债券发行业务,克服疫情冲击,最终完成中票、公司债、超短融发行;


·  代理某外企在国内被侵权案件,在48小时内制止侵权行为;


·  受某县人民政府委托,对信访项目进行尽职调查,核减巨额不合理主张。


·  座右铭: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



推荐阅读



闻声而来丨刘维:时光的雕刻


中闻律师事务所荣登2024年度《IFLR1000 中国》榜单


中闻律师事务所荣登“GCP 2024中国律所年度排名:合规与监管”榜单

中闻律师事务所
欢迎您关注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公众平台,我们将努力为您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