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民宿故事多(31)——千年古建二龙塔,圣树梵城天池寺!

民生   2024-08-23 06:04   陕西  

编者按:
山水长安文旅视频号2023年推出了“民宿大叔讲故事”系列视频,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与认可。根据大家后台留言要求,我们在新的一年,将视频内容整理完善成文字版,并以“故事详解”、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大家展现“长安处处有故事,我们民宿故事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陌上花栖民宿


我们民宿故事多(31)——长安名胜,千年古建二龙塔,圣树梵城天池寺!

       每年春天桃花盛开,到王莽赏花的游客们拍照的背景必然选择二龙塔。             

       二龙塔在王莽街道土门峪村半山腰,唐朝建筑,四棱密檐式砖塔,现残存七层。塔身内原有木楼梯可登高远眺,清朝末年毁于兵火。二龙塔所处的地方,古代称二龙里,因此叫二龙塔。此塔一种说法是昙远禅师的灵骨塔;一种说法是唐太宗李世民听取天文学家李淳风的建议,建造的护佑大唐王朝的风水塔;目前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龙塔南望可见天池寺,当年是皇家寺院,山下有汤房庙村,是当年皇亲国戚朝山拜寺的临时歇脚地。




故 事 详 解






详解一:长安二龙塔的故事

“东风著意,先上小桃枝”。每年三月春和景明之际,二龙塔周围大片大片的桃林,仿佛一夜之间桃花怦然绽放,不出一二日“花信”传遍西安,闻讯而来的游人徜徉在花的海洋里,彼时空气中都会弥漫着氤氲的香气。人们在二龙塔下游玩,看平畴阡陌,赏“人面桃花”,二龙塔便也自然地成为了打卡拍照的弘大背景,圈粉无数。几乎每年“王莽桃花音乐诗会”都是选择在塔下举行,足见其魅力。

    二龙塔位于土门峪西南的台塬上,据史料记载建于唐太宗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历经一千三百余年的岁月洗礼,仍矗立于桃花盛开的地方,惯看秋月春风。二龙塔为密檐式砖塔,形制古朴,风格独特,大体造型和西安小雁塔较为相似,同属唐砖塔建筑风格,原为层,其上南面各层正中有券洞,北面各层正中设有不透体墙券门洞。据当地老人讲,塔内原有木楼梯可以攀登而上,历代都有修缮,清末民初被焚后,周边村民取塔砖建房,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拆除塔砖用于搭建小高炉(继续拆除时因故终止),但关于顶部近三层塔身是否也毁损同一时期,尚未有史料记载。2005年之前所见到的塔损毁严重,整个塔身仅靠底层的“两条腿”支棱,却能岿然不动天地间,实属奇迹     如今我们看到的,是2005年西安市文物局拨款修缮加固的二龙塔。按照“修旧如旧”原则,修补塔壁和塔檐,维持“残存六级”的旧状,修葺后实测底层每边长7.35—7.61米,西壁南偏东20度;原底层券门下半部用砖封堵。修复后的二龙塔已有了往昔的雄伟肃穆与庄严轩昂。

二龙塔修复前后对比照

关于二龙塔的来历有三种说法:一说是相传伴君到长安城南避暑的李淳风(时任将仕郎,即太史局置掌天文、地理、制历、修史之职),发现此地有二龙头交错之势,乘时运十户九当官,担心大唐社稷乱于长安人之手,便向皇上谏言,在此处修建层高塔以镇龙脉,于是唐太宗李世民调动天下能工巧匠,从龙头向下挖十丈零八尺深井,掏尽“龙脑”,修宝塔一座以压制二龙,塔名亦由此而得,也被称为“风水塔”。二龙塔从结构及发现的莲花纹方砖看,为唐初遗物,是研究初唐砖塔建筑技术和工艺水平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也有说是“昙远禅师塔”,据明朝赵崡的《游城南》记载:“考寺直至玉案山北,是故龙池寺(天池寺)。东北坡上,有昙远禅师塔”。这里的“昙远禅师塔”具体是天池寺塔,还是二龙塔,未有详细说明,而两座塔均在一个山坡上,位置一上一下,但未从二龙塔发现石碑等遗迹来作证其为“昙远禅师塔”,反倒是二龙塔西南的天池寺塔,被认为是“昙远禅师塔”(舍利塔,后文详解)。二龙塔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后是民间关于二龙塔的来历,据传此地曾有两条恶龙缠斗,搅得土门峪、蛟峪周围村落,常闹水患,年年庄稼欠收。一天有位法力高强的仙人路过,不忍百姓受苦,誓要斩除恶龙,一番激烈搏斗之后,仙人终于将恶龙制服,遂造塔以镇之,从此这里平安无事,百姓安居乐业。

眼前的二龙塔,不论是“风水塔”还是“舍利(灵骨)塔”,还是“镇龙塔”,这些留给历史学家和考古家再去论证。如今,二龙塔已成为西安市长安区一道独特风景站在塔下极目远望,视野广阔,向北便是千年长安,一览无余;向南而望,群山绵延,吸引众人去寻古访幽,以揽人文之盛

详解二:千年古刹天池寺

站在二龙塔向西南望去,能隐约看到不远处蛟峪山上天池寺,同长安多数古寺一样历史之悠久,千年香火延绵。天池寺,寺名来源于大殿前的一个椭圆形水池,据说池中有泉眼汩汩,聚水成池,水清且凉,故名曰“仰天”,或称“天池”,故俗称天池寺。天池寺被人熟知,还得追溯至隋文帝在龙潜时,据传有梵僧以舍利授之,正是基于这个机缘,隋兴后钦隆佛法,勤崇释教,并于开皇七年(公元587年)令各州名山营建舍利灵塔,龙池寺地处天都畿辅,应诏建塔(今天的天池寺塔)供奉舍利,但当时的寺名为龙池寺,尚未用“天池”做为寺名。后经风雨剥蚀,舍利塔身受损,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在保持原塔风格基础上,重修为六边七层楼阁式实心砖塔


      唐太宗贞观六年(公元632年)亲诏华严宗初祖杜顺进宫,赐号“帝心”,命其主持修建兹德、弘福、龙池诸寺,并改龙池寺为普光寺,在方圆十里立标明界,可知当时寺址之大,由于地处“天池”,故又俗称天池寺。     明洪武初秦愍王朱爽督修普光寺,开拓御道,分为上下两寺,上寺(今天池寺)有殿宇、僧舍百间,藏经千卷,良田百亩;下寺(今崔家河与沙场村之间,今已荡然无存)有寺庙五座,殿宇祠堂、廊庑库厨60余间。民谚用:“上有天池,下有普光”,“修好天池寺,吃倒翠花山”来形容普光寺的宏大规模,一时间声著遐迩,名冠长安。     清代称普光吉祥禅寺,后改为天池寺文革时期被破坏殆尽。现存天池寺塔,共六面七层,高约13上有1米高的铸铁尖顶,每层皆有拱形佛龛,内置佛像。寺内还有舍利塔残件、石蘸纸炉、“重修普光古禅寺”碑首等古老石刻,以证寺院历史。2012年对天池寺塔进行加固维修时,在顶层发现银骨舍利一枚、化石两块,现藏于长安博物馆内。做为皇家寺院的天池寺,山下沿途建有皇亲国戚朝山拜寺临时歇脚的汤房,称汤房庙村,以至于今天仍能从上山小道看到一些残砖旧瓦,没于荒草中,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荣光。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与我们联系。




   

长按扫码关注 

赏秦岭景,吃农家饭,喝山泉水,
住民宿院,山水文旅 美好长安。
了解长安旅游更多精彩内容,
请详阅“乡约长安”导览图!

“山水长安文旅”旗下运营管理项目展示











西安市长安区民宿协会会员企业推荐

山水长安文旅
山水长安文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