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 运营前置模式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径

文摘   2024-12-11 18:00   河南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编者按

乡村建设的传统模式过于注重硬件建设却忽视运营规划,导致同质化开发、资源浪费等问题。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近两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乡村建设硬件、软件两手抓,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本期推荐文章《运营前置模式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径》全面剖析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问题,并提出推进个性化规划、挖掘文化内涵、打造乡村品牌和提升运营管理水平的具体策略。文章为解决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形式化和低效运营问题提供了系统性思路,对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美丽乡村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实践,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运营前置模式可以整合工程设计、采购、施工和运营环节,提前考虑和规划运营方案和细节,可以有效地解决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实现降低成本、提高项目成功率、提升品牌价值的目标,从而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正在不断变为现实,同时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美丽乡村建设得到了广泛重视。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实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延续以及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困境。某些地区农村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农村的环境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此外,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只注重表面的美化,缺乏对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利用,存在着形式主义的问题。因此,只有通过全面、系统、有效的措施,才能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运营前置的新的思路强调在规划、设计、建设等环节充分考虑运营需求,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浪费,提高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质量。

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

许多地区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往往把重点放在了基础设施、建筑外观等硬件方面的升级上,忽视了运营管理,从而导致同质化开发、产业人才缺失、有输血无造血、经济效益较差等问题。

(一)基础建设缺乏全局意识与合理规划

美丽乡村建设依托乡村的自然环境和独具特色的文化,这些资源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许多地区往往存在“重建设、轻规划”的思想,缺乏对全局的规划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乡村虽然拥有大量的土地资源,但是利用率并不高,并且乡村资源缺乏合理规划。如大多数乡村未进行前期规划,也没有建立后期的监管制度,导致乡村的空间未能得到合理使用,部分自然景观被破坏,已建设好的设施、设备无人管理维护,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


乡村的基础设施相对于城市而言依然比较落后,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如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还不完善。部分乡村因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以及强有力的措施,致使农业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资源配置不平衡,尤其是绿化、美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乡村公路、住房条件、食品条件、垃圾回收以及医疗条件等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痛点,需要根据国家政策、当地环境等要素进行科学规划,但往往存在脱离农村实际情况的问题。

(二)运营与管理水平较低

乡村旅游产业的服务人员主要是当地村民,其整体的服务水平较低,往往无法真正了解游客的需求。总体来看,乡村旅游服务水平普遍不高,缺乏专业的服务人才和设施,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

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运营管理模式也并不适应时代的变化以及需求。大部分基础设施是由政府财政投资建设的,建成后的监督管理和更新维护不到位,运行模式不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相互推托。乡村内建设规划好的公共基础设施,因管理混乱导致损坏的现象较为常见。此外,运营与管理缺乏统一规划,未形成具有创新性的乡村旅游文化发展目标,没有明确乡村旅游发展道路,导致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浪费和重复建设的问题。

(三)地方特色突出,缺乏品牌意识

有些乡村开发者没有考察当地的实际情况,就盲目地引进旅游项目,甚至不注重对乡村自然资源的保护,独具特色的乡村建筑也被改造成了千篇一律的现代建筑。这样一来,很多传统的乡村文化资源都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乡村本身具有的民族文化特色也日益消失。由于缺乏品牌意识,乡村旅游项目难以形成品牌效应,缺乏市场竞争力,缺乏特色和创新,不能有效地吸引游客,也不符合建设美丽乡村的理念。


(四)脱离经济发展规律

市场经济环境下,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要求乡村旅游规划与设计不仅要有前瞻性和科学性,而且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然而,在现实中,许多地区的乡村旅游规划与设计却脱离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有些乡村旅游规划与设计过于追求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略了市场需求和游客体验,导致大量旅游项目无人问津。另外,一些乡村的旅游规划与设计只注重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发展,并未充分考虑最终的运营需求,也缺乏对产业和消费者的准确预测和理解,沿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先进行规划和建设,再考虑招商和运营,最终导致了大量已开工甚至已建成的项目无法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乡村旅游规划与设计不能脱离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目前中国乡村旅游开始进入市场需求导向期,文旅项目投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原来的远途目的地开发模式,转变为近郊城市、乡村微度假开发模式;从过去的大体量、大项目、大IP投资开发模式转变为精细化、特色化、轻量化投资开发模式。大量的存量及烂尾文旅项目,让大家意识到应转变开发思路,从原来的建设主导转为运营主导。在这一背景下,运营前置思维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运营前置模式的优势

运营前置开发模式即“EPC+O”项目开发模式,主张将工程设计、采购、施工和运营整合在一起。这种模式适用于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有助于保证项目的高效率、低成本和一体化运营。近年来,运营前置思维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许多地方政府在工作报告及会议文件中都提出要落实运营前置,将运营思维整体贯穿于规划设计、建设全生命周期。


运营前置模式在文旅项目开发中的主要特点和优势在于能够提供从项目策划、设计、建设到运营的全方位一站式服务,降低客户的沟通成本和管理成本,同时可以在项目开发的前期就充分考虑运营环节的各种问题,提前规划和设计好运营方案和细节,从而降低后期的调整成本和运营成本。

首先,项目的各个环节高度集成,可以实现设计、建设、采购、运营等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率。运营前置思维主张考虑项目运营的各种问题,提前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和市场竞争力。其次,通过前置运营可以提前规划和设计项目的运营方案和细节,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提升品牌价值和美誉度。由总承包方负责项目的全过程,有利于保证项目的质量,减少质量问题带来的风险,并且可以有效降低项目的投资成本,通过集中采购、优化设计、精细管理等手段降低项目成本。在后期运营阶段,引入专业运营方可实现项目的专业化运营和持续营利,使乡村旅游产品更丰富、结构更完整、设施更完善、效益更突出。

基于运营前置的美丽乡村建设策略

(一)推进个性化、差异化、地域化的美丽乡村建设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规划设计至关重要,需要结合当地特色和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规划设计方案。运营前置的理念与规划设计过程紧密相连,为整个项目提供了全面的视角和长远的规划。通过落实运营前置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资源条件和发展趋势,将这些要素融入规划设计,以全局性的视角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撑。同时,运营前置也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旅游体验、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开展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有助于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质量,使美丽乡村更具特色和魅力。通过深入挖掘当地特色,可以找到个性化、差异化、地域化建设的切入点,从而更好地打造美丽乡村。


运营前置注重规划设计与生态环境保护,前期设计论证阶段可以有效地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对于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医疗、交通等问题需全局考量,有效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运营前置模式可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产业发展相结合,立足当地特色和市场需求,发展特色产业,如农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等,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二)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运营前置是一种全面、系统的经营理念,强调在项目开发前期就综合考虑运营环节的各种问题。乡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包括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等。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应充分挖掘这些文化资源,并将其融入项目开发过程中。如可以利用当地的民俗文化特色,打造具有独特性的旅游体验项目。在挖掘文化内涵的同时,还需要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可以通过引入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融合,打造既具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乡村旅游品牌形象。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需要强化品牌意识,注重品牌的打造和推广。通过注册商标、设计统一的视觉形象、制定品牌发展战略等方式,提升乡村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了更好地实现品牌化发展,还需要加强文化教育普及工作。可以通过开展文化讲座、举办民俗活动、组织文化体验活动等方式,增强游客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

(三)提升运营团队的管理水平

运营前置以业态布局为前提,要求提前对接乡村运营团队,深入把握自然环境、文化脉络、地方资源和产业基础,找准乡村产业发展定位、特色品牌建设及营销策略,科学布局旅游、康养、美食等适合本地区且有后续运营保障的新业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管理的无缝衔接,降低建设和后期运营维护成本,从而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水平。


以往,美丽乡村建设往往侧重于硬件设施的建设和景观环境的打造,忽视了项目运营和管理,这样容易导致项目建成后管理混乱、资源浪费、运营效率低下等问题。而运营前置强调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后续的运营管理问题,将管理理念、运营需求和后期运维等要素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建设过程之中,使项目的功能布局、流程设计、管理模式等更加科学合理,从而提高美丽乡村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落实运营前置,可以提前评估项目的可行性,规避风险,降低后期改造成本,同时提高项目整体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如在项目前期规划阶段,可以通过与专业运营团队合作,共同制定项目整体运营方案,明确管理模式、服务标准、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内容,确保项目建成后能够顺利投入运营并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此外,运营前置模式还有助于推动美丽乡村项目的创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美丽乡村项目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同时,在落实运营前置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引入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技术手段,打造特色化、智能化的示范项目,提升美丽乡村的整体竞争力。还应制定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明确各项建设指标和管理要求,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符合要求。


结    语

运营前置是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可以降低成本、提高项目成功率、提升品牌价值并为乡村注入新的产业活力,从而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助力。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运营前置,就要求投资主体准确认识并理解长线投资逻辑,在初始阶段就通过运营研判进行验证,对市场数据和资源进行分析,发挥乡村的独特竞争优势。

(作者:龚宇


本文来源:《西部旅游》


编 辑 | 张明一

责任编辑 | 杨文根

审 核 | 叶俊  沙垚

监 制 | 罗仕银

总监制 | 曾 波

 往期推荐 


· 河南光山:以高标准“全域党建”引领高质量“县域发展”

· 河南光山:以生活品质引领更好民生工作

·“两山”理论在光山生了根,绿色经济在县域快速“生长”


光山宣传
宣传光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