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编者按
沉浸式文旅的营造风向
在《2021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调研分析报告》中,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随着体验经济不断的发展,青少年对“剧本杀”这种新消费业态的接受程度相对较高,推动了“剧本杀”行业在国内的快速发展。
剧本杀与文旅的结合,是近年来在全国各个旅游景区开始实行起来的一种沉浸式体验的旅游方式,这种沉浸式体验的旅游模式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一时间成为当下青年群体最喜欢的沉浸式旅游方式之一。而研学旅行教育活动作为当下最受欢迎的体验式教学方式,也是文化旅游市场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途径。
研学旅行与剧本杀的融合,能够提高学生沉浸式的研学体验,增强学生自愿参与研学活动的主观意愿,提升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增强其沉浸式的旅游体验感,从而提高“学”与“游”的质量,推动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而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形式,“研学+剧本杀”结合了研学活动的知识性和剧本杀的游戏性,同时有着丰富而多样的融合形式。
博物馆的文物保管、展览展示有其特殊的规定性,但与剧本杀巧妙地结合,也不乏对于“文物搜证”的想象空间。一方面,博物馆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能够让“剧本杀”玩家在游戏中感受文化魅力;另一方面,博物馆天然的场景和空间优势可以带来更多沉浸式体验,而剧本杀正式需要这样沉浸式的环境,可以说,二者的结合是一种双赢。
广州岭南金融博物馆就曾根据自身特色开发出了与之类似的实景解密游戏。该游戏以去世已久的爱国华侨的笔记与密码盒作为开场悬念,学生通过游戏APP接收任务,而所有通关线索都在博物馆内。在熟悉的博物馆内,开展一场沉浸式探秘游戏,让学生对历史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而洛阳博物馆联合支付宝推出了一款融入该馆馆藏文物的“剧本杀”——《洛阳东风及时来》,“晋归义胡王”金印、透雕龙纹玛瑙璧、金狮串饰这些带有深厚历史意义的珍贵文物都成为剧本杀中的关键线索,让游客在游玩过程中深刻了解了这些文物的前世今生并且让更多年轻人爱上中华文化。
河南博物院以历史科普为主题的沉浸式线上探秘亲子数字剧本杀——《逆时营救》,虚构了几名具有河南文化特色的主要人物,分别为:胡辣辣(河南特色美食胡辣汤)、绘棉棉(河南特色美食烩面)、中博士(中原文化),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向游客展现河南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游客更加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并且由一件件珍贵文物来串联起华夏千年的文化脉络。
@河南博物院《逆时营救》剧本杀
当下的博物馆早已不仅仅是文物收藏单位,更承载着传播文化的重任,在信息网络时代的洪流中,博物馆更应该积极开拓新业态,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去到博物馆,主动了解丰富而又生动的历史文化。
非遗研学与剧本杀的融合,是一种创新的文化体验方式。通过剧本杀这种娱乐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非遗文化,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在剧本中设置与非遗相关的任务或情节,让学生通过解谜、推理等方式,了解非遗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将非遗传统角色的形象融入到剧本角色中,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如为进一步传承和传播潮汕非遗文化,探索活化潮汕非遗的赋能路径,“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潮汕非遗元素剧本杀研学活动在汕头大学开展。项目组将多项潮汕地区“非遗”,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金漆木雕、潮绣、工夫茶,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汕石雕、讲古等潮汕非遗元素融入到了精心打磨创设的剧本中。 参与者们通过角色扮演,从第一人称视角出发,积极推理探索剧情脉络,搜证破案,深度挖掘潮汕非遗元素,品味潮汕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感受潮汕非遗的“活化”绽放。
今年6月,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7层走廊“美术馆”内,初等美术教育研究中心与院团委联合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阅见非遗:年画之美非遗剧本杀”主题活动,通过剧本杀形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现代教育相融合,探索了美育实施的新形式。本次活动师生们携手创作了《空城计》和《非遗展背后的逸事》两个剧本,学生们作为DM(游戏的主持人)和NPC(指真人扮演的服务型角色),带领参与者进入特定情境,增强了体验的沉浸感,探索了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同时,非遗研学+剧本杀也是一种分享和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在游戏过程中分享自己对非遗文化的理解和感受,交流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这种互动方式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创作,共同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剧本杀与红色研学旅游结合可以成为重要的创新模式,通过精巧的情节设计把优秀的历史红色文化融入其中,从而更好地实现研学目标。在解密的过程中,通过设定谜题,将故事与历史知识相融合,以“切身”的方式,让同学们记住历史,加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从而传播红色精神。
例如浙江师范大学《江浦秘事》红色研学剧本杀,该剧本杀是由浙江师大 “传火于薪”小组所研发的、以一种身临其境的方式进行的一场红色研学“剧本杀”之旅,以江山市1935年的红色历史为主题,让参与者换上红军的制服,跟随剧本去寻找红色的遗址点,聆听江山里的故事,踏上长征之路,“重返”1935年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江浦秘事》红色剧本杀
再有舟山市文广旅体局研发的红色研学剧本杀,在嵊泗县五龙乡,以“小岛游”为主题,把“剧本杀”和红色研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并根据地方的红色历史,拍摄了《黄沙渔火》一部以红色故事为题材的电影,让海岛旅游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不但有一家深受青少年喜爱的沉浸式剧本杀馆址落在五龙镇,还有一部以《黄沙渔火》为原型的原作,也引来了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在位于五龙滩的1921号“渔火”剧本杀馆,参观者能够通过剧本将自己带入其中,与革命前辈展开一次“时空对话”,穿越过去。
@《黄沙渔火》剧本杀
而河南师范大学的“红色学习旅行”计划,是根据中原黄河流域的红色文化和黄河文化,“寻根”的需要,结合当前研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年轻人喜欢的形式,把“红色文化”和“研学旅行”相融合。比如,把黄河流域的文化故事和红色经典改编为“剧本杀”和“狼人杀”,把大学生写好的剧本用于“活报剧展”演出。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则在广州市岭南印象公园举行“晓风残月,拯救抗战中的爱国文化人”研学活动,与“武汉兆联推理”社团合作进行剧本设计,通过“自主探索”、“深度参与”、“合作闯关”等方式,使参与者在紧张有趣的气氛中,体悟爱国精神,体验岭南文化的魅力。
“亲子营地+剧本杀”即以剧本设定,带孩子体验沉浸式营地活动。可以借助全封闭式的营地的安全性,考验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勇气,学习团队的协作和独立完成支线小任务的能力,锻炼少年儿童更全面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西安“奇迹农庄”开拓的“剧本杀+亲子营地+农旅”模式,农庄以七只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小鸡家园故事原型为背景,通过场景互动体验、亲子交流活动切身感受自然教育带来的快乐,提升孩子发现创造、独立勇敢、沟通协作、专注坚持、沉着冷静、乐观七种能力。孩子们可以跟随“奇迹家族”7只小鸡,打卡7个闯关任务,探秘田野,获取奖励。
吉林童心湖自然研学基地则以“森林教育”为主题,开设冬日森林亲子剧本杀“营救大树精灵”,向孩子们发放“侦查邀请函”,邀请他们进行“营救大树精灵计划”案情分析。不同小队将结合大家所提供的线索进行分析、研讨、分享,并实地前往森林观察探密,寻找大树千疮百孔原因,最后集中“推理”,将森林知识无形地融入解谜过程当中,寓教于乐。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推进“研学+剧本杀”数字化转型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作为给予玩家游戏体验的一个关键因素和重要突破口,对于提升玩家的沉浸感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借助大数据对青少年群体开展调研,了解青少年群体对于剧本游戏的内容需求、场景体验以及游戏兴趣偏好,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为其创作剧本内容。此外,利用VR、AR等虚拟现实代替真实的门店场景布置和玩家搜证环节,能够有效的提升游戏体验。
提升服务质量
目前,剧本杀受到了广大青年的热捧,但是剧本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因此需要组建剧本杀研学的专业队伍,以确保研学的服务质量。不仅要开展剧本杀专业素养相关培训,提供定向研学导师,以确保剧本内容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教育性。还应建联学校与研学基地、剧本杀企业三方的合作,保证剧本杀研学服务的落地性、趣味性、体验性。应抱有开放的合作心态,积极接纳其他剧本杀研学支持者的参与。
优化“研学+剧本杀”产业链
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随着研学旅行的不断发展,从资源供给到宣传推广,研学旅行的主体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而借此优化搭建“研学+剧本杀”产业链,有利于推动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如利用互联网优势,丰富线上文化教育类剧本资源的供给;加强学校、研学基地及剧本杀第三方企业间的相互合作,完善剧本杀的参与模式和落地执行;依靠新媒体、景区等渠道,加大剧本杀研学旅行产品的宣传,让更多的社会公众了解、支持并且参与剧本杀研学活动等。
文旅融合时代,“研学+剧本杀”发展模式是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创新途径,能为研学旅行发展带来新的动能。它打破了传统研学旅行的边界,将单一的知识学习转变为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这种深度的文化体验,不仅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更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该模式能够推动文旅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在文旅融合时代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随着这一模式的不断推广和完善,相信未来将会涌现出更多优秀的研学剧本杀产品,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深刻的文化体验。
本文转自公众号“旅游节庆营销智汇”
编 辑 | 张明一
责任编辑 | 杨文根
审 核 | 叶俊 沙垚
监 制 | 罗仕银
总监制 | 曾 波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