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刊】2024年3期 “中国近现代工程史研究”专刊

文摘   2024-06-22 08:02   北京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24年第3期



01

点击题目看全文


中国近现代工程史研究概观

Two Features of the “Three-body Civilization”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DOI: 10.3724/j.issn.1674-4969.20240070


引用本文:

陈印政, 王大明. 中国近现代工程史研究概观[J].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24, 16(3): 201-207. 


Chen Y Z, Wang D M. Overview of Historical Studies of Modern Chinese Engineering[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tudies, 2024, 16(3): 201-207.

摘要:工程史研究作为跨学科工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总结工程建设经验教训,揭示工程发展规律。为深入推进中国近现代工程史的研究,我们主持编辑本期“中国近现代工程史研究”专刊,共包括13篇文章,大致分为5组。第一组为工程史领域有深入思考的学者“笔谈”,提出大量的学科亟待研究的学术问题;第二组为中国近现代工程史研究的理论探讨,分析了学科的研究线索、研究视角及口述史研究方法;第三组为晚清时期工程史研究;第四组为民国时期工程史研究;第五组为新中国工程史研究。相信本专刊能够为总结中国式工程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和经验教训,提供扎实的学术支撑。


02

点击题目查看全文


中国近现代工程史研究笔谈

Essays on Modern Chinese Engineering History


DOI: 10.3724/j.issn.1674-4969.20240058


引用本文:

李伯聪, 钟少华, 戴吾三, 等. 中国近现代工程史研究笔谈[J].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24, 16(3): 208-219. 


Li B C, Zhong S H, Dai W S, et al. Essays on Modern Chinese Engineering History[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tudies, 2024, 16(3): 208-219. 

摘要:2023年10月21日举办的“中国近现代工程史”学术研讨会期间,中国科学院大学李伯聪教授、北京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钟少华研究员、清华大学戴吾三教授、天津大学陈印政副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王大明教授等与会学者阐述了对于学科当前研究的思考,提出了一系列亟待研究的学术问题,并对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问诊把脉。由此可见,中国近现代工程史的研究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希望这组笔谈能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方向、新思路,进而推动中国近现代工程史的研究向更为深入、全面的层次迈进。


03

点击题目查看全文


 中国近代工程史研究的几点思考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Research of Modern History of Engineering in China


DOI: 10.3724/j.issn.1674-4969.20240030


引用本文:

潜伟 . 中国近代工程史研究的几点思考[J].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24, 16(3): 220-229. 


Qian W.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Research of Modern History of Engineering in China[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tudies, 2024, 16(3): 220-229. 

摘要:中国近代工程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其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本文尝试从其学科定位、历史分期、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等几个方面提出几点思考。工程史作为科学技术史的一个分支,其研究对象涵盖工程项目、成果、资料、组织、人员和教育等多个方面。中国近代工程史的时间跨度为1861年至1949年,可划分为萌芽期、草创期、开端期和发展期四个阶段,反映了中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研究视角可从全球史、文明史和革命史,旨在从多个维度揭示中国近代工程史的发展脉络和内在逻辑。通过抢救整理工程档案资料,开展行业或区域工程史研究,最终构建全面系统的中国近代工程史,以史为鉴,为实现现代化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04

点击题目查看全文


辑佚与存史:中国建筑口述史研究回顾与展望

Collection of Scattered Writings and Preservation of History: Review and Prosp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Oral History Research on Chinese Architecture



DOI: 10.3724/j.issn.1674-4969.20240043


引用本文:

路中康, 李帅. 辑佚与存史:中国建筑口述史研究回顾与展望[J].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24, 16(3): 230-246.


Lu Z K, Li S. Collection of Scattered Writings and Preservation of History: Review and Prosp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Oral

History Research on Chinese Architecture[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tudies, 2024, 16(3): 230-246. 

摘要:近二十年来,随着口述史学方法的拓展,中国建筑口述史研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学界的倡议和努力之下,以《中国建筑口述史文库》为代表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形成了探讨在建筑史研究中如何运用口述史方法的建筑口述史理论研究,通过口述史方法探讨建筑师、建筑设计机构和高校等相关主体在建筑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口述史视域下城乡建筑的建造与发展等热点领域。本文基于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总结与梳理,探究建筑口述史的发展现状与不足,指出目前建筑口述史研究存在理论研究乏力、跨学科研究不足、综合性研究薄弱、学科资料库有待建设等问题。在对现存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的建筑口述史研究应加强理论建设,完善建筑口述史研究体系,批判性使用口述资料,推动跨学科研究,开展边疆、少数民族区域建筑口述史研究,整合各方面资源与力量,推动中国建筑口述史资料库建设等建议,并对未来的建筑口述史研究进行展望,以期推动中国建筑口述史研究更好地发展。



05

点击题目查看全文


从知识传入到工业实践:近代江南制造局译书中的炼锌知识及在湖南水口山的早期应用

From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Knowledge to Industrial Practice: The Knowledge and Early

Application of Zinc Smelting in the Translated Books of Kiangnan Arsenal


DOI: 10.3724/j.issn.1674-4969.20240027


引用本文:

陈书敏, 方一兵, 周文丽. 从知识传入到工业实践:近代江南制造局译书中的炼锌知识及在湖南水口山的早期应用[J].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24, 16(3): 247-262.


Chen S M, Fang Y B, Zhou W L. From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Knowledge to Industrial Practice: The Knowledge and Early Application of Zinc Smelting in the Translated Books of Kiangnan Arsenal[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tudies, 2024, 16(3): 247-262. 

编者按:由于锌的冶炼难度高,其冶炼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出现较晚。我国虽是世界上较早掌握炼锌技术的国家,但近代西方炼锌技术后来居上,洋务派通过翻译西学书籍引进西方部分先进的技术知识,其中《金石识别》《宝藏兴焉》《矿学考质》三本译书对锌的冶炼技术有详细介绍。本文通过对上述三本译书的文本分析,厘清了近代西方传入中国的三种炼锌技术知识及其与中国传统炼锌技术知识的差异;通过梳理史料,还原了西式炼锌知识引入后在中国第一座西法炼锌厂——湖南水口山西法炼锌厂的应用及其技术选择;最后讨论了影响炼锌技术知识早期应用的若干因素。



06

点击题目查看全文


《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创办始末

A Study on The Journal of 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Engineers


DOI: 10.3724/j.issn.1674-4969.20230006


引用本文:

王斌 . 《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创办始末[J].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24, 16(3): 263-277. 


Wang B. A Study on The Journal of 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Engineers[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tudies, 2024, 16(3): 263-277.

摘要:《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是中华工程师学会会刊,创刊于1913年,终刊于1930年,以“交换智识,灌输学术”为宗旨。其版式和栏目的诸多变化分别反映出新旧社会更替的时代特点和向学术宗旨靠近的努力。该刊记录了中华工程师学会发展的内外环境条件和兴衰历程,并通过对新技术和国内外工程事业的介绍及考察,为工程研究和科普传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期刊存在稿源匮乏、学术水准偏低、经费不足等问题,并随中华工程师学会的衰落而终刊。作为记录中国近现代工程事业发展的一手资料,对中国近现代工程史和科技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07

点击题目查看全文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技术在上海的早期传入与实践

Early Introduction and Practice of Activated Sludge Sewage Treatment Technology in Shanghai


DOI: 10.3724/j.issn.1674-4969.23011025


引用本文:

徐子钦, 段海龙.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技术在上海的早期传入与实践[J].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24, 16(3):278-287. 


Xu Z Q, Duan H L. Early Introduction and Practice of Activated Sludge Sewage Treatment Technology in Shanghai[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tudies, 2024, 16(3): 278-287. 

摘要20世纪初,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为了解决抽水马桶带来的水环境问题,邀请英国化学家福勒来沪进行考察,提出结合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方案。文章以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技术传入上海的过程为重点,分析了福勒提出活性污泥法方案的过程,梳理了工程师前往美国、加拿大考察并评估该技术在上海的适用性,探讨了活性污泥法落地上海,建造污水处理实验室的情况。这是活性污泥法首次进入上海,也是第一次传入中国,促进了近代上海的城市现代化建设。活性污泥法在上海的传入,反应了技术移植过程中的常规程序,即提出方案、调研与选择、探索实践模式。活性污泥法的引入,是近代技术进入中国的典型案例。



08

点击题目查看全文


戴济与近代油漆化工教育及实践

Dai Ji's Contribution to Modern Painting Chemical Educa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DOI: 10.3724/j.issn.1674-4969.20230010


引用本文:

王文超. 戴济与近代油漆化工教育及实践[J].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24, 16(3): 288-296. 


Wang W C. Dai Ji's Contribution to Modern Painting Chemical Educa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tudies, 2024, 16(3): 288-296. 

要: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科学知识传入和大规模的技术转移,诸多行业和技术都呈现出“二元结构”的局面:一方面是传统手工技术和行业文化的传承、维系;另一方面是新知识、新技术带动工业技术兴起,逐渐对原有社会结构和技术体系产生深刻影响。20世纪初期,随着西方现代化和油漆工业迅速发展,中国传统油漆技术应用及原料受到世界局势影响,发展油漆工业成为历史必然。本文以首批庚款留美学生戴济留美及归国后主要学术及社会活动为个案,梳理其在引进并推动近代油漆化工高等教育发展及本土化、促进中美油漆化工领域科技交流、推动国内油漆工业发展等方面的主要贡献,弥补了学界以往对戴济及油漆化工领域技术转移史研究的不足。油漆教育及工业发展改变了中国近代对油漆产品需求的进口依赖局面,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国近代工业需求,为钢铁、铁路、船舶等重工业发展,以及近代民众家居生活方式的改变提供了必备的新型装饰涂料,也较好推动了传统油漆技术的新发展。


09

点击题目查看全文


抗战时期高等工程教育职能探析——以西北联合大学为例

Analysis on Functions of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Taking Northwest Unio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DOI: 10.3724/j.issn.1674-4969.20240056


引用本文:

陈印政. 抗战时期高等工程教育职能探析——以西北联合大学为例[J].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24, 16(3): 297-311. 


Chen Y Z. Analysis on Functions of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Taking Northwest Unio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tudies, 2024, 16(3): 297-311.

要:在抗战时期,高等工程教育因其重视实践性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而备受关注。尽管条件艰苦,但高等工程教育依然坚持办学,并实现了稳步发展,充分展现了特殊时期大学的职能。以西北联合大学为范例,该校将人才培养视为首要任务,结合抗战需求和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课程与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出适应特殊时期的专门人才。同时,西北联大坚持进行科学研究,成立工科研究机构,举办工程讲座,组织对西北资源的调查,并深入开展工程学术研究。此外,学校还积极参与服务西北社会的发展,设立工程推广部门,鼓励师生在西北工程领域发挥作用,并与地方积极开展工程合作。联大师生自觉肩负起“抗战建国”的重任,不仅优化了西部地区的工程教育布局,还提升了工程学科对国家发展的贡献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公众对工程学科的认识。抗战时期的工程教育在规模上远超战前,其强调实用性的教育理念推动了工程教育的本土化,促进了地域间工程教育的均衡发展。



10

点击题目查看全文


抗日战争时期“工程救国”思潮研究初探——以中国工程师学会为中心

Research on the Thought of "Saving the Nation by Engineering"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DOI: 10.3724/j.issn.1674-4969.20230008


引用本文:

彭华, 黄庆桥. 抗日战争时期“工程救国”思潮研究初探——以中国工程师学会为中心[J].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24, 16(3): 312-322. 


Peng H, Huang Q Q. Research on the Thought of "Saving the Nation by Engineering"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tudies, 2024, 16(3): 312-322. 

要:本文立足相关研究文献、回忆文章等,讨论了抗战时期“工程救国”思潮兴起的缘起、内涵及作用,并对工程师形象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工程救国”思潮,是在近代救亡图存与传播工程学术双重动力驱动下,脱胎于科学救国思潮、萌芽于抗战救国思潮之中,希望以工程师实践和精神特征来挽救国家的一种社会主张。从工程社会史角度看,这一思潮得益于中国工程师学会借助政治权威,以《工程周刊》作为面向公众舆论渠道,形塑了工程师救国的形象,并以“工程师节”“工程师信条”进一步与政治权威联系,也为抗战救国和工程师的价值规范塑造提供裨益,是工程社会思想与抗战救国相结合的侧面反映。




11

点击题目查看全文


1948 年首届中央研究院工程学科院士遴选述略

An Overview of the Election Process for the First Academicians in the Engineering of Academia Sinica in 1948


DOI: 10.3724/j.issn.1674-4969.23021111


引用本文:

张剑 . 1948 年首届中央研究院工程学科院士遴选述略[J].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24, 16(3): 323-337.


Zhang J. An Overview of the Election Process for the First Academicians in the Engineering of Academia Sinica in 1948[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tudies, 2024, 16(3): 323-337. 

要:李协、淩鸿勋、唐炳源、茅以升、王宠佑先后当选中央研究院1935年首届和1940年第二届工程学科聘任评议员,与当然评议员周仁组成评议会工程组“指导联络奖励”工程学科的发展。院士选举过程中,无论是茅以升、淩鸿勋提名候选人还是中央研究院最终确定的参考名单,与正式提名名单相比差距甚大,缺漏甚多,显现出个人提名与机构提名的不同。工程学科正式提名55人名列所有学科中第一,经两次淘汰,王宠佑等11人成为正式候选人,最终周仁、侯德榜、茅以升、淩鸿勋、萨本栋5人当选。当选比例低于总体当选率,也低于数理组其他学科,在一定意义上表明工程学科总体水平未能获得学界共同认可。从聘任评议员到院士选举,相对工程事业而言,更注重学术成就,在一定意义上也说明科学院之外设立工程院的合理性,将纯粹的学术与实践的事业予以区分。



13

点击题目查看全文


中国节水政策变迁研究——基于1949—2022年政策文本的分析

Water Saving Policy Changes in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olicy Texts (1949—2022)


DOI: 10.3724/j.issn.1674-4969.23011103


引用本文:

赵媛, 仪德刚, 崔绍波, 等. 中国节水政策变迁研究——基于1949—2022年政策文本的分析[J].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24, 16(3): 338-353. 


Zhao Y, Yi D G, Cui S B, et al. Water Saving Policy Changes in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olicy Texts (1949—2022)[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tudies, 2024, 16(3): 338-353. 

要:运用文本分析工具TM6.0对1949—2022年的143份中国节水政策文本进行量化研究,探析中国节水政策变迁的历史轨迹和内在逻辑。研究表明,中国节水政策分为萌芽期、起步期、加速期和深化期四个阶段,逐渐形成集水情教育、节水技术操作以及多种节水制度机制创新于一体的系统化节水政策体系;纵观中国节水政策的演进,政策内容从注重城市节水到全面系统节水,政策目标从注重节约用水量到提升用水效率再到绿色节水转变,政策的价值取向从开源与节流并重向节水优先的治水战略转变。建议今后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注重对节水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价,不断具体化和量化评价指标相关内容,以提升节水政策实效。



14

点击题目查看全文


清华大学核研院研制5 MW低温核供热试验堆与10 MW高温气冷实验堆的工程技术创新

Technical Innovation in the Project of 5 MW Low Temperature Nuclear Heating Reactor and 10 MW High Temperature Gas-Cooled Experimental Reactor of Nuclear Research Institut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DOI: 10.3724/j.issn.1674-4969.20240007


引用本文:

游战洪, 刘年凯. 清华大学核研院研制5 MW低温核供热试验堆与10 MW高温气冷实验堆的工程技术创新[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24, 16(3): 354-363.


You Z H, Liu N K. Technical Innovation in the Project of 5 MW Low Temperature Nuclear Heating Reactor and 10 MW High Temperature Gas-Cooled Experimental Reactor of Nuclear Research Institute of Tsinghua University[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tudies, 2024, 16(3): 354-363.

要: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简称核研院)先后在1989年和2000年建成了5 MW低温核供热试验堆与10 MW高温气冷实验堆。在建堆过程中,清华大学核研院坚持设计创新与工具创新、工艺创新、工序创新密切结合,完成了一系列关键设备和零部件的制造与安装,使得整个工程项目顺利完工。在工程史研究中,技术工人做出的创新贡献并未引起学术界足够重视。本文表明,技术工人在工具、工艺、工序、制造与安装阶段的技术创新,亦是工程创新的重要保证。



15

点击题目查看全文


中国嫦娥探月工程的实践历程与创新初探

Practical History and Innovation of China's Chang'e Lunar Project

DOI: 10.3724/j.issn.1674-4969.23011111


引用本文:

王晶金, 李成智. 中国嫦娥探月工程的实践历程与创新初探[J].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24, 16(3): 364-374.


Wang J J, Li C Z. Practical History and Innovation of China's Chang'e Lunar Project[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tudies, 2024, 16(3): 364-374. 

要:嫦娥探月工程在中国建设航天强国征程中是重要里程碑,是中国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本文通过梳理嫦娥探月工程的实践历程,分析了嫦娥探月工程决策的背景、各阶段建设过程中体现的特点,重点探讨了嫦娥探月工程“三步走”战略的形成背景及各阶段创新之处,对嫦娥探月工程中涉及的工程、技术与管理创新进行了初步探讨。嫦娥探月工程开创的三级组织体系、多主体决策、第三方前置风险评估、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发展等立足于科技自立自强,为未来重大工程实施提供了参考借鉴。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获取全文

工程研究一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新媒体平台。反映各流派工程学术观点,主张合乎国家、民族、大众利益的工程学术观点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