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深圳湾实验室2024年度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实验室领导班子成员,全体PI,各所、中心、部门负责人,受表彰科研、技术、学生、行政人员代表等出席大会,实验室主任颜宁主持大会。
颜宁表示,过去一年,实验室以改革为基因,以创新为血液,探索新型科研机构的发展机制,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完善从基础、转化到临床的生物医药创新链条,打造医教研产贯通的体系,在实验室内部开展了一场追求更实、更优、更强的改革,以自身之变来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矢志不渝追逐梦想——建设“生物医药的深圳”,打造“生物医药的东方大湾区”。
2024年获批各类纵向项目107项,省级以上项目占比超80%,经费金额逾1.55亿元,比上年增长68%。论文发表490篇,自然指数居全国同类机构首位。
代表性基础科研成果:
新一代计算化学软件Qbics
新型RNA大语言模型
精准癌症标志物和诊断模型
国内首个针对罕见病腹膜假黏液瘤的蛋白酶药物研发
线粒体脑病临床指导、辅助确诊、药物筛选
构建了泛癌种B细胞单细胞表达谱图谱
开发细胞膜仿生纳米药物制备新技术
揭示核小体状态“编码”DNA复制时序和3D基因组信息
蛋白质多色标记技术取得新突破
转化换挡提速
积极探索新验证模式,新靶点、新机制验证快速推进,并向产业化迅速布局,获批广东省概念验证中心,这是省科技厅批复成立的第一批也是唯一一个省级新药研发概念验证平台。与光明区共建的生物医药创新中心(湾有引力)成立1年来入孵19家代表新质生产力的生物医药初创企业,生物医药领域科学家/医生创业占比100%,企业入孵后完成融资近1亿元。
代表性转化研究成果:
解析新型非编码功能元件,已与全球领先生物制药公司探讨合作 自主开发了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筛查技术与试剂盒 与北京心血管头部医院联合开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1.1类创新药 开展高性能PET研究,孵化公司已完成1轮新融资 新一代免疫印迹成像系统及配套生物试剂,已完成第三代工程样机研发 新型三维随机读取显微镜
自改革以来,技术服务能力显著提高,自主上机用户量持续上扬,仪器设备使用率逐步升高,平台测试收入不断攀升,连续两年在深圳市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服务考核评价中获得“优秀”。
以科学家为中心,主动服务,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筑牢思想根基;完善群团组织,举办特色活动,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
在表彰环节,实验室领导们依次为2024年度的实验室主任奖学金、优秀员工、先进个人、先进团队、公共技术中心先进个人、先进机组、安全工作优秀个人、优秀实验室、物业等奖项颁奖。表彰他们在过去一年中为实验室发展和科研工作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在工作中的卓越表现。
郭腾飞课题组 助理研究员 蔡月
回顾这一年,付出没有白费,取得了一点点成绩,这些成绩离不开郭老师的悉心指导和鼓励。感谢郭腾飞课题组的各位小伙伴们,你们的默默付出也应该被看见。此外,也要感谢深圳湾实验室各职能部门的保驾护航,让我们科研人员能够更加专注于本职工作。
研究生项目工作委员会 主任、资深研究员 王彦庄
2024年我们打造高水平的SMART PHD PROGRAM迈向了新阶段,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博士指标飞速增长,为科研育人提供坚实基础。在国内招生稳步推进的同时,国际招生也实现可零突破。在制度建设方面,破立并举,推进招生选拔模式改革;在课程建设方面,体系初步建立,过程管理与质量保障不断加强。感谢各位老师对研究生工作的大力支持,为培养具备扎实学术根基、创新思维与国际视野的新时代科研人才,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份荣誉属于我们140名科普志愿者,其中包括10名学生。过去一年,我们举办了140场科普讲座,显微成像摄影公益展走进了26所学校和社区,影响了4万名公众。我们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资助,希望未来继续发扬,邀请更多人加入,共同为青少年播种科学的种子,推动科普工作迈向新的高度。
胡晓军书记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深圳湾实验室作为科研机构,始终追求“顶天立地”。这不仅是我们高远的目标,更是砥砺前行的动力之源。我们不仅要怀有美好的愿景,更要具备强大的意志、团结的力量和高度的凝聚力,步调一致、携手共进。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开辟一片光明的坦途,为实验室的发展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2025年
必将是奋斗的一年
实验室同仁们将锲而不舍
久久为功,向梦出发,向新而行,向高攀登
引育更多的顶尖人才
产出更大的科研成果
打造更好的技术支撑平台
推进更快的科研转化
让深圳湾实验室
这艘巨轮以崭新之姿
扬帆起航、乘风破浪、勇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