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像个乞丐一样的司徒雷登

文摘   2024-12-27 08:50   安徽  

【 特别声明】本文是为了响应《人民日报》和《环球时报》联合发起的“中美友好合作故事”征文活动而作。2024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数字传播有限公司和环球时报社有限公司联合发起向海内外组织及个人征集作品,要求作品“绕着跨越文化差异,传承友谊信任为主题,记录中美交流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示中美友好合作的画卷”。


    司徒雷登,1876年6月24日出生于浙江杭州,他的父亲斯图尔特是一名传教士,母亲玛丽则创办了中国第二所女子学校 司徒雷登在中国度过了大部分童年时光,掌握了流利的杭州话,并对中国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司徒雷登在美国接受了高等教育后,于1904年返回中国,开始传教和教育工作‌。


    司徒雷登在中国的具体贡献:

    一、创办燕京大学‌,作为燕京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司徒雷登在1919年接手燕京大学时,学校几乎是一穷二白。在他的努力下,燕京大学逐渐发展成为一所世界一流的学府。他不仅为学校筹集了大量资金,还成功争取到了美国铝业大王的巨额遗产捐款,用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    二、教育贡献‌,司徒雷登在燕京大学任职期间,不仅改善了学校的硬件设施,还提升了教学质量。他通过筹集资金和争取捐款,使得燕京大学能够在没有政府资助的情况下,依靠私人捐助维持运营‌。

 ‌   三、文化交流‌:司徒雷登不仅是一位教育家,还积极参与中国的文化交流活动。他在中国生活了50年,见证了中国的多次重大历史事件,包括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司徒雷登是个很有气节的人。来了中国这么多年,岳飞、文天祥这样的人,他是了如指掌的。他也从这些英雄们身上学到了很多道理和精神。

    在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司徒雷登多次他带着燕京大学的师生们跑出去游行示威,一边走一边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司徒雷登不仅带领师生上街游行,而且还积极组织募捐活动,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中国的抗日爱国运动中来。

    在抗日爱国运动中,作为一个外国人的司徒雷登却能够身先士卒。他对教育的理解是:“如果我的学生们没有参加这次游行,那么我这么多年的教育就是失败的”。

     到了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了,不少大学都选择南迁避难。可是司徒雷登却毅然决然地留在了北京,而且还以外国人的身份,保护了燕京大学的许多师生。

    由于司徒雷登在燕京大学和中国的抗日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活动‌‌,早已引起日本人的敌视。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军队占领了燕京大学,逮捕了包括司徒雷登在内的18名燕大师生‌。

    司徒雷登被日本人逮捕后,关在山东的集中营。他被关了将近4年,在狱中他写下了自己的自传《在华五十年》。在自传中他将自己比作乞丐:在中国政要和美国富人之间周旋筹款,然后骑着毛驴走遍北平,为燕大寻找校址。燕京大学只有短短30年的历史,注册学生不到1万人,却培养出50多位共和国的院士。在二战战场上来自中国的战地记者中,超过90%都是毕业于燕京大学。

    对于那篇《别了,司徒雷登》,现在的许多人还都耳熟能详。有人说,那是因为在国共两党开打之际,他不忍生灵涂炭,总想从中调停,还提出了一些两方都难以接受的方案,从而让他陷入左右都不受待见的尴尬境地。1949年8月2日,司徒雷登不得不离开中国。当时,美国政府也要求他返回华盛顿,停止与中方的沟通。

    司徒雷登在离开时显得落寞和狼狈,陪伴他的只有秘书傅泾波一家人和他拎了一辈子的破旧行李箱‌。

    1962年司徒雷登病逝,葬礼上放着一首中国名曲《阳关三叠》。

     ‌2008年11月17日,司徒雷登的骨灰从美国华盛顿迁葬到杭州,最终安葬在安贤陵园的半山腰,墓地坐北朝南,墓碑上刻有“司徒雷登,1876~1962,燕京大学首任校长”的字样,旁边还饰有一座洁白的和平鸽浮雕。

     注:燕京大学创办于1919年,最初由美国美以美会、美国公理会、美国美北长老会和英国伦敦会等教会联合创办。其前身包括汇文大学、华北协和女子大学和通州协和大学等三所教会学校‌。燕京大学在20世纪初名声大噪,曾与哈佛大学合作成立哈佛—燕京学社,并在1930年代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之列‌。在1952年的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中,燕京大学被撤销。其资产被整并,其中文科和理科多并入北京大学,工科并入清华大学,法学院和社会学系并入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

平台推荐及热读文章

父债子还,讲究诚信的债务人

为“中国式荣誉”接受记者采访

唐太宗拒吃特供

当代殊荣

那位愿赌服输的余元洲教授去哪儿了?

现代职场须知

骗和自愿被骗的神话

女理发师之失踪

非共产主义战士戴高乐

老刑警为何至死不开枪?

司马草堂
法治热点 历史趣闻 科普知识 人性故事 老号新生 敬请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