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红利 增添动力 激发活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能源体制改革综述
改革,是推动能源发展的强大动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谋划,对全面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为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和满足经济社会用能需求注入了强大动能。
近年来,我国电力、煤炭、油气等重点领域市场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不断完善,能源治理能力有效提升,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极大地释放了红利、增添了动力、激发了活力,有力推动了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谱写了中国特色能源改革发展的华丽篇章。
打造有效竞争的能源市场体系
正值迎峰度夏用能高峰。6月15日,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消息,西气东输管道系统(包含西气东输一、二、三线)已累计向长三角地区输送天然气突破5000亿立方米。
犹如一条贯穿祖国山河的万里巨龙,西气东输管道将清洁能源源源不断地从西部戈壁输送到东部沿海地区。截至2023年底,包括西气东输管线在内,国家管网集团管理运营的全国主干油气管网已达10.43万千米。
近年来,我国油气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我国油气体制改革的思路和任务。意见强调,改革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提升集约输送和公平服务能力。
2019年12月,国家管网集团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深化油气体制改革迈出关键一步。由此,我国实现油气管网与销售业务分离,推进管网基础设施公平开放。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研究所所长王利宁在接受中能传媒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管网集团的横空出世,推动我国形成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统一管网高效集输、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的“X+1+X”油气市场体系,是深化油气体制改革和管网运营机制改革的重要一环。
“国家管网集团成立后,通过统筹规划建设运营,有利于加快管网建设,提升油气运输能力。对于保障油气安全供应、促进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王利宁说。
在油气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也在全面推进。
《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相继出台,有力推进了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成国家、省(区、市)/区域多层次电力市场体系,建立并完善了以中长期交易为“压舱石”、现货交易为“风向标”、辅助服务交易为“调节器”的市场规则体系,基本形成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框架和多元竞争格局,促进了电力资源以市场化方式在全国范围共享互济。
截至2023年底,全国范围内在交易机构注册的主体数量达到70.8万家,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代理购电占全部工商业电量比重降至30%左右,多元化的市场竞争格局初步形成。2023年,全国电力市场交易电量5.67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从2016年不到17%上升到61.4%。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电力行业积极培育配售电、储能、综合能源服务等新兴经营主体,向社会资本放开增量配电业务,实施5批459个增量配电改革试点项目。截至2023年底,在电力交易机构注册的售电公司已超4000家,形成多买多卖的市场竞争格局。
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竞争。有效竞争的能源市场,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构建市场化价格机制
走进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火电企业——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0台发电机组正在高速运转。作为京津唐电网的重要支撑点,1~5月,托克托发电的发电量已突破百亿千瓦时。
煤电作为我国基础性、保障性电源,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受国际市场变化和电煤供给失衡等因素影响,煤电企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承受了巨大的生存压力。
企业的呼声,成为行业改革前行的动力。
2013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
自此,多项电力价格改革政策推出,我国电价改革驶入快车道。
2019年印发的《关于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将燃煤标杆上网电价机制改为“基准价+上下浮动”的市场化价格机制。自此,我国正式结束了从2002年厂网分开沿用的以“标杆电价”确定同省区煤电机组上网电价的方式,以及实施了15年之久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
2021年,《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印发后,我国正式构建起“能跌能涨”的市场化电价机制,实现了上网电价、用户电价通过市场化方式有效联动。
2023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决定自2024年1月1日起,在全国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煤电行业跨入“两部制”电价时代。
“容量电价政策的出台,有利于提高煤电项目的投资积极性,实现煤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确保‘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具有重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首席专家陈宗法在接受中能传媒记者采访时说。
有序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不断完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逐渐建立油气竞争性环节价格由市场形成的机制,推进电力竞争性环节价格全面市场化;有序推进销售电价改革,取消工商业目录电价,全面推行新版分时电价政策;科学核定自然垄断环节价格,不断完善油气管道运输定价机制,深入推进输配电价改革;完善资源型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以价格杠杆撬动市场供给,以价格机制助力绿色发展,以价格改革促进结构调整……
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能源价格改革,以顶层设计为引领,注重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以输配电、天然气管道运输等领域价格成本监管的不断强化,竞争性环节价格的逐步放开,有效提升了能源市场效率,促进了能源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推动了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效水平提升。
推进能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能源领域法律及行政法规制修订工作,加强能源领域法律法规实施监督检查,积极推进能源领域立法。2024年1月,《能源法》草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电力法》《可再生能源法》修订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同时,不断推进石油储备条例制定,组织开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网调度管理条例制修订工作。加快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电、新能源等领域规章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进程,将改革成果体现在法律法规和重大政策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制度,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质干部队伍。我们要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从各个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近年来,我国始终坚持把能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作为能源发展改革的根本保障,着力推进能源体制革命。经过探索创新,目前能源改革“四梁八柱”的主体框架已基本确立,能源改革和法治建设协同推进,覆盖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监管、服务的能源治理机制基本形成。
能源监管是推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治理完善的能源市场体系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能源监管工作不断探索实践,以推动能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提升监管能效为主线,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和市场机制建设,督促能源重大战略、规划、政策落地实施,不断推动能源监管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初步建立起了与能源行业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相适应的监管体系,能源监管在保障能源安全、支撑绿色转型、推动市场建设、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取消下放部分能源项目审批权,有效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更好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推动解决影响经营主体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降低经营主体制度性成本;健全能源行业标准化管理制度,完善能源标准化组织体系建设,提升能源标准国际化水平……
通过不断加快标准体系建设、构建新型能源监管体系、提升能源领域政务服务效能,我国能源治理体系得到逐步完善。
征途万里,奋楫笃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座里程碑,为推动我国能源行业深化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能源行业将深入学习领会贯彻全会精神,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能源力量。(赵坤)
(转自中国电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