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医融合 战胜卒中 | 脑卒中,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

文摘   2024-10-29 16:45   天津  


2024年10月29日是第19个“世界卒中日”,今年,世界卒中组织(World Stroke Organization,WSO)发布的“世界卒中日”宣传主题是“Harnessing the power of sport to be Greater Than stroke”,倡议利用体育运动的力量来预防和战胜卒中


中国卒中学会也积极响应这一国际倡议,将今年“世界卒中日”的中文宣传主题定为体医融合,战胜卒中”,充分体现了与国际共识的同步。这一主题呼应了世界范围内对于卒中防控的共识,并强调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脑卒中(stroke) ——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指急性起病,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

发病特点: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脑卒中疾病早期筛查预防很重要。

中国卒中学会发布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表明,我国现有卒中患者1494万人,每年新发卒中330万人,每年因卒中死亡154万人,卒中存活者中约有80%左右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的一份调查报告则显示,在我国,65岁以下的人中,脑卒中患者已占到50%,其中10%~15%的患者年龄在45岁以下,最年轻的脑卒中患者甚至只有7岁,这个原本公众眼中的“老人病”,正在不断向中青年甚至少年人逼近。


青年人因劳累、熬夜、吸烟,应酬多及生活作息没有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造成不少人年纪轻轻便出现“三高”症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另外,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体型肥胖以及长期抽烟、缺少运动和心理压力较大者,都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这些人群都易患脑卒中。

而相关研究显示,缺乏体育运动是卒中(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更是增加死亡风险的独立因子,规律的有氧运动能降低慢性病患者45.9%的全死因风险。

“体医融合”强调通过科学合理的运动促进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在卒中防治方面,体医融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预防卒中

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降低卒中风险。世界卒中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周进行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 75 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有效预防卒中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全民健身行动中也提到:定期适量进行身体活动有助于预防和改善超重和肥胖及高血压、心脏病、卒中、糖尿病等慢性病。


《运动处方中国专家共识(2023)》推荐,可以将有氧运动作为首选,包括但不限于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并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



卒中后的康复

卒中后患者往往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体育锻炼和康复训练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



脑中风后的开始数周,神经功能恢复最快,然后转为慢慢恢复。据统计,3个月内的恢复情况,前2周几乎占一半;6个月内仍可有持续稳定的恢复。卒中后6~12个月内功能恢复明显减慢,以后恢复则更少。


因此,早期开始正式的康复十分必要。近年在实践中发现,即使是慢性脑卒中期,只要经过合理的康复措施,仍然有一定的恢复潜力。


康复训练后3个月,54%~80%的患者能独立步行,上肢功能完全恢复仅占15%,功能恢复使用者可达40%。最终45%~75%的患者获得不同程度的日常生活能力。



《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提到:“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发布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运动处方中国专家共识(2023)》指出,运动康复可通过抗阻训练、平衡训练等帮助卒中患者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脑中风的康复阶段分为3个阶段


  1. 急性期康复阶段,指发病2~4周内,主要以被动和低强度的体育康复训练为主;

  2. 恢复康复阶段,指发病3个月内早期恢复阶段,此时是实施各种康复措施的重要阶段;

  3. 恢复后期或后遗症期康复阶段,主要是长期维持性康复阶段。近来有研究发现,在这个阶段,虽然恢复速度减缓,但合理的训练仍然能改善功能,保持长期健康。



提升生活质量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改善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还可以改善他们的情绪、睡眠和社交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例如,通过太极拳等中国传统运动形式,可以帮助卒中患者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性,缓解压力,改善睡眠


开始时可以从每天散步20-3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直到达到推荐的150分钟。


天津健嘉呼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以达到最佳的健康效果。


本文部分图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
(向下滑动查看)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4).DOI: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5.04.002.
[2] 瓮长水,孙启良.《日本脑卒中治疗指南》(2004')康复部分简介[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5, 20(7):5.DOI:10.3969/j.issn.1001-1242.2005.07.024.
[3] 蔡超群,张永全,廖喜琳,等.运动处方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康复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7, 21(11):2.DOI:10.3969/j.issn.1009-6493.2007.32.018.
[4] 王玉昕,方昭庚.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运动处方[J].中国临床康复, 2002.DOI:CNKI:SUN:XDKF.0.2002-17-091.
[5] 孙亚超,侯惠如,马叶.远程康复在脑卒中运动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实用老年医学, 2021(011):035.
[6] 裴彩利,俞梦盈,王芸,等.基于指南的卒中患者运动康复推荐意见总结[J].护理学杂志, 2019, 034(018):95-98.
[7] 丁丹丽.脑卒中康复治疗中常规康复治疗与运动康复疗法的应用[J].养生保健指南 2021年27期, 14页, 2021.


编辑:梁子










天津健嘉康复医院
天津市医保定点机构 · 二级康复专科医院。医院坐落于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08号。精准康复 · 健嘉呵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