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怕痛?
女性往往需要忍受分娩带来的剧烈疼痛,因而有些人可能以为女性对疼痛的耐受力比男性要高。其实不然,临床观察及研究表明女性对疼痛反应比男性更敏感,即女性的痛阈低于男性。
神经纤维更多:女性皮肤里的神经纤维密度比男性高,比如面部每平方厘米女性有34根神经纤维,而男性只有17根。这让女性对疼痛更加敏感。 激素影响:雌激素等激素影响女性对疼痛的感知,像经前期和妊娠期,女性对疼痛更敏感。比如,妊娠期女性偏头痛的几率是男性的6倍。 大脑反应部位不同:男性感到疼痛时,更多用大脑思考部分来分析痛感;而女性则是情感区域活动更强,这使女性更容易受到疼痛的情绪影响。 社会文化因素:女性更愿意表达疼痛,而男性则常常因为性别角色的影响,选择忍耐。
有些疼痛可能是疾病的信号,也有些疼痛是疾病的临床表现。当疼痛超出了自身调节范围,如持续性情绪低落、反复发作的剧烈的躯体疼痛,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专家提醒,忍“小痛”可能致“大病”,别忽视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如果发生,以下几种疼痛时则需尽快就医。
颌、喉、胸、肩臂或腹部疼痛
这都可能是心脏病的前兆。要注意心脏病的典型症状不是疼痛,而是不适。除了胸前区,心脏病发作引起的不适还可能出现在喉、颌、左肩臂或者腹部。
主动脉夹层的首发症状就是胸背部出现无法忍受的撕裂样疼痛,一旦出现要立即就医。
牙痛
腹痛
头痛
发生疼痛时,能否自行服用止痛药?
很多人习惯在疼痛时自行服用止痛药,但这可能掩盖病情,导致误诊或漏诊,延误治疗时机。
如果疼痛不缓解且有加重趋势,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尽早明确诊断,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镇痛处理。
如何摆脱疼痛?
急性的疼痛是由麻醉科医生处理的,而持续的慢性疼痛,则常是由康复医学科医生处理的。
实际上,在康复医院的门诊,约有半数患者是因为疼痛而来的。例如各种癌性疼痛、带状疱疹、头痛(偏头痛、紧张性头痛、各种头部神经痛等)、颜面部疼痛、颈部疼痛(椎病等)、肩周炎、腰背痛(肌筋膜炎、小关节紊乱、腰部退行性骨关节病、骨质疏松、椎间盘突出、管狭窄等)、肢体退行性骨关节病(膝骨关节病等)、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闭塞性血管炎以及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疼痛只是一个症状,或是一个综合症。因为引起疼痛的原因不同,所以处理的方法也不同。
3.1 物理疗法
3.2 运动疗法:
例如,对于骨关节疼痛患者,可以进行适量的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以及针对特定关节的康复训练。
3.3 手法治疗:
3.4 针刺疗法
针刺镇痛适用于各类头痛、颈肩及上肢痛、胸背部及腹部疼痛,各种原因所致的腰腿痛,各类手术镇痛等,但其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3.5 行为治疗
1.生物反馈 已证明对部分慢性疼痛有效。是通过有意识的学习,调节血压、心率、胃肠蠕动、皮肤温度等,从而达到消除或缓解疼痛的一种训练方法。
2.认知行为调整疗法,通过改变患者对疼痛的认知构成和处理过程来帮助患者学习自我控制和自我处理疼痛的能力。临床上常采用注意力转移,疼痛想象移除、意念集中、意念分离等方法。
3.放松训练 包括肌肉的完全放松、腹式深呼吸、意念、瑜伽功和自律练习等
3.6 神经阻滞和局部封闭
是帮助缓解顽固性疼痛的常用方法,适用于药物效果不佳的情况。简单来说,它通过特定的注射来阻断疼痛信号,从而减轻痛苦。
编辑: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