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武鸣|李秀专(壮族)
这几年,缘于个人爱好,有幸与天等县“平仄两行”(诗联交流群名称)的各位师长、诗友们交往,并时常唱和,时常参加采风及完成主题创作。其间,经常遇见崇左市文联原副主席黄奇上老师,听他讲起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人,家乡的事,如数家珍,一脸的自豪和骄傲!更惊奇的是他主持编撰出版了一本家乡的屯志。一个屯竟然可以编撰屯志,冬屯人真了不起。据说《冬屯志》已被区内的不少博物馆、文化馆争相收藏,实在了得。如今《冬屯志》在手,我视若珍宝,一读一品,回味无穷!《冬屯志》A4开本240页,约十七八万字,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全书内容真实,文字表达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是一本承载着乡音、乡情、乡貌、乡史的书籍,凝聚着冬屯人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对于从小在农村长大,有农村生活经历的我,更容易产生共鸣和共情。天等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冬屯属于天等县东平镇利益村管辖。据统计,1953年全屯户籍35户181人;2023年12月有118户(含冬屯籍)508人。冬屯虽小,看似不显眼,她却是天等县乃至崇左市的文化大屯。阅读《冬屯志》之“冬屯名之探秘”,发现原来冬屯并不简单,这是一个被历史和自然赋予独特魅力的地方。这里风光优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先辈勤劳,后生可畏。屯里几乎每一座山、每一口泉、每一棵树,都显示如此地亲切和灵性。冬屯人生于斯,长于斯,冬屯的山水、气候养育和锻铸了他们,成就了他们。冬屯人养成了团结友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勇创一流的精神特质。一叶知秋,滴水见太阳。冬屯人把“小我”个体的努力拼搏和“大我”全局理念,把知识传承及彼此信任、彼此关照、彼此带动的传、帮、带发挥得淋漓尽致。几大扛杆合力效应放大,使得冬屯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如火如荼,日新月异。目前冬屯人口虽不过508人,但在外地工作和生活的就有200多人,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还激励着冬屯的后辈更加自觉地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立志成长,勇于追求和实现自己的梦想。阅读《冬屯志》之“文化教育”“名字录”“冬屯(含冬屯籍)就读国内外大专院校人员名录”等篇章,发现冬屯人才之多,令人惊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早在解放前的1942年,冬屯人就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在原建私塾的基础上,兴建了当时为数不多的屯办小学。冬屯的小孩可以在家门口接受正规教育,为培育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重大贡献。1963年潘绍珠考上广西大学,1964年黄奇志考上武汉大学,山窝窝一下子飞出了金凤凰,从此冬屯闻名遐迩。他们两人不仅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冬屯,成为冬屯人学习的榜样。《莫爷爷寻根记》《从乡村到省城:一段艰辛的人生旅程》《我的童年》《从冬屯到东京》,一篇篇纪实、自传、回忆录,每每读之让人为之动容。新中国成立以来,冬屯考上全国各大中专院校的共有116人,出国留学8人,当过教师47人,当过校领导14人,厅级干部1人,处级干部4人,科级干部15人,企业领导9人,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21人……重教尊师世有贤,姑娘小伙奋争先。
莫言百户冬屯小,敢越重洋把梦圆。
一个人在任何时候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冬屯先辈们经300多年的积淀造就了今天冬屯文化的辉煌。在那个生产力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吃不饱,穿不暖,饥寒交迫。但冬屯人不管家庭多么困难,生活多么拮据,都坚持送小孩上学,哪怕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子女读书,形成了尊师重教,勤奋读书的良好氛围。心安之处是书房!若以现在论当初,穿越到那个时代,我们能否有如此的格局、勇气、毅力及恒心?回忆过去的艰辛生活,我们更能体会到现在生活的美好!前人走过后人随,当我们觉得工作压力大,感觉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不妨想想先辈们这些艰辛,以及他们用双手、用肩膀、用血泪打造出来的康庄大道。相比之下,我们的烦恼是不是就显得不值一提了?我们的目光和脚步必会更加坚定和从容。阅读《冬屯志》之“民间信仰”“家乡纪事文集”“公益事业”“体育活动”等篇章。书中事无巨细,兼容并包。人人生而平等,平凡而又伟大。《冬屯志》如沙场秋点兵,不论职位高低,不分贡献大小,每一个发过光发过热,每一个留下历史印迹的人,都成为英雄。第一位公办教师的潘彦珍,每逢婚嫁喜事都被请去书写对联的黄金团,最会讲故事的黄奇伟,最会唱山歌的黄厅增、黄忠炬、潘绍能,挑“经”高手梁修光,乡村兽医潘有恩,第一代柴油机手,第一代手扶拖拉机手,第一个中型拖拉机司机,第一个大学生,第一个高级职称,第一个到北京读大学,第一个出国留学,第一个硕土研究生,都作了详细记述。就连民间“法事”及从民国至今当过道公的13人,也给予了足够的空间。 我们的生活是多元的,是丰富的。生命是一场心灵的旅行,跨过成长、抉择、生老病死。情是来处,也是归处。一个个鲜活的人,一幅幅活生生的农村生活场景映入眼帘。书中的人物故事,世间感情,到励志人生,涵盖我们当下的方方面面。最重要的是,我们读之都能治愈内心,停止精神内耗,寻得力量!阅读《冬屯志》之“2022年春节冬屯诗词(顺口溜)大会作品集”篇章,令人大开眼界,字里行间透着浓浓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天知道,冬屯村民哪来这么丰富的想象力和这么生动的语言表现力,能把生活、生产、玩乐故事描绘得如此栩栩如生,幽默风趣,令人忍俊不禁,回味无穷!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一根红绳,一个陀螺就是珍贵的玩具。拾稔果,摸田螺,捉蟋蟀,打柴,放牛……就是满满的童趣,淡淡的乡愁,浓浓的手足情、伙伴情,仿佛把我带回到那个苦中作乐、没乐找乐,少年不知愁滋味的童年时代。滚滚长江东逝水,斯主终将逝去,唯有文字永存!《冬屯志》讲好了冬屯故事,引起共鸣,使人快乐,让人启迪,功莫大焉!正是: 乡事乡亲娓道来,绵延族史得掀开。
叮咛好护家山景,总有书香一路陪。
品读《冬屯志》,感受冬屯历史的厚度和温度,感受冬屯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高涨热情,感受冬屯人静水深流的力量和无限魅力。祝福冬屯,愿冬屯的明天更加美好! 【主编点评】李秀专老师的这篇《静水深流,魅力村屯 —— 读〈冬屯志〉有感》读后感,行文流畅自然且饱含深情。从与天等县诗友的交往及听闻《冬屯志》编撰出版的机缘写起,开篇便引出对《冬屯志》的珍视与浓厚兴趣。在阐述对书籍的整体感受时,着重强调其内容真实、表达简明通俗,是承载乡音乡情的珍贵之作,极易引发有农村经历者的共鸣共情。对冬屯的介绍细致入微,虽地域不大却因文化底蕴深厚而令人刮目相看,深入剖析冬屯人的精神特质,展现其个体与集体的拼搏奋进以及良好的传承带动氛围,且通过数据说明冬屯人才辈出的辉煌成就,对书中教育篇章的解读深刻,揭示出冬屯尊师重教传统的源远流长以及对人才培育的关键作用。在回顾先辈艰辛时能引发读者对当下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体现出对历史的敬重与对生活的深度理解。对书中各类人物及事迹的梳理全面而生动,无论是教育、文化、民间信仰等各方面都有所涉及,展现出《冬屯志》内容的丰富多元与兼容并包,还高度评价了其文字对读者内心的治愈力量以及对乡村故事讲述的成功,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冬屯历史文化的钦佩、对冬屯人的赞赏以及对冬屯未来的美好期许,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冬屯志》的独特魅力与深远意义,也彰显出李秀专老师敏锐的洞察力与真挚的情感表达。(李承骏)作者简介:李秀专,女,广西南宁市武鸣区人,会计师,从事房地产行业财务工作。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广西诗词学会会员、天等县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作品散见于《左江日报》《天等文艺》《天等诗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