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关税大棒乱挥,中国如何应对?

文摘   社会   2024-07-06 22:37   广东  


欧盟紧跟美国大手一挥,向中国电动汽车发难了。


欧盟的关税大棒面前,中国如何应对?这场中欧关税博弈,将走向何方?



欧盟最新宣布,自7月5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实施临时反补贴税。与一锤定音的“美式关税”不同,“欧式关税”的出台只是一个开始。

据悉,这一临时关税最长持续四个月,期间欧盟成员国将投票决定,是否将其转为为期五年的正式关税。

欧盟加征关税“靴子”暂时落地

最长持续四个月


就在上个月,欧盟声明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收关税,从比亚迪到上汽,都要加征17.4%-38.1%不等的关税。

这次欧盟最新宣布,对比亚迪仍然加征17.4%,吉利汽车为19.9%,上汽集团为37.6%,征收关税率微微下调。配合欧盟调查的车企,平均加征税率为20.8%,其他未配合的为37.6%。


上汽、吉利和比亚迪,正是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销量的前三名。2023年,中国向欧盟出口了48.2万辆纯电动乘用车,占到中国电动汽车总出口量的45.1%。

对于欧盟车企而言,中国不仅是竞争对手,也是生产基地,还是重要的销售市场。

因此在欧盟阵营里,也有两种声音。

法国和西班牙牵头欧盟对中国车进行发难。站在法、西对面的是德国、瑞典、匈牙利等国,德国这一汽车大国,反对声最为响亮。

其中,德国的汽车制造商,大众、宝马和奔驰,都在中国市场占有重要份额。对华加税将直接影响这些企业的竞争力,进而影响德国经济。


据报道,欧洲许多汽车企业强烈反对加征关税,德国汽车协会呼吁称欧盟应当专注于自身汽车行业的发展,从本质上使得自身产业发展不那么容易受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冲击。

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高志豪,6月在接受深圳卫视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感到担忧,“我们希望欧盟首先能与中国有关方进行探讨,向他们说明调查结果。”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王健分析,欧盟这次最新的征税政策在中欧双方都引起了轩然大波,近年来中国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在欧盟销售呈现增长趋势,这也引起了欧盟和欧洲汽车产业的反应。


“这次征收反补贴税,大家最担心的,就是万一会引发更激烈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这很有可能从电动汽车产业波及到其他产业,形成全球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这会对全球市场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王健说。

中欧关税博弈

中式应对瞄准猪肉?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开展反补贴调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5日表示,中方对此强烈反对,称中方始终认为应当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具体的经贸问题。中方也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其实早在今年6月,中国就对欧盟进口猪肉进行反倾销调查。有网友就评论称,万万没想到,这场“猪肉战争”,中方一出手就击中欧盟软肋,直接就是200多亿的暴击。

去年,中国从欧洲一共进口了价值435亿元人民币的猪肉,从欧盟进口的比例多达一半,这可是200多亿元的大生意。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猪肉消费国,去年我国猪肉消费量为5873万吨,占全球51.3%。


因此,当中国宣布展开调查后,欧洲农民组织了激烈的抗议活动,因为他们很清楚,除了中国之外,他们的这类产品“几乎没有其他可选择的市场”。

西班牙明显感觉到了压力,表示希望欧中双方在该问题上“有谈判空间”。毕竟,2023年,西班牙向中国出口了56.04万吨猪肉产品,占其猪肉出口总量的20.3%。

对于中国对欧盟进口猪肉进行反倾销调查,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欧洲学会副秘书长简军波表示,猪肉是欧洲主要农业国家的对外出口产品,其中,占比最大的就是西班牙,而西班牙在推动欧盟对华电动车加征关税上是呈现积极立场的,所以这样的反倾销调查看上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简军波也提到,“这当然不能完全跟欧盟的反补贴措施挂钩,因为可能在事实上,欧盟的猪肉在中国的出口可能具有一定的倾销嫌疑,所以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会有自身的逻辑,并不完全跟电动汽车的双边贸易有关。”


此外,有消息称欧盟还考虑对从欧盟以外电商平台购买的低价商品征收进口关税,主要针对拼多多跨境电商平台Temu、速卖通和Shein等中资电商。

在简军波看来,要想知道欧盟为何会瞄准这些领域,需要从总体的中欧经贸关系大背景下去看待这样的新举措,“从21世纪以来,中国和欧盟之间的贸易互补性趋势越来越低,反而竞争性是不断在增强的,尤其是同类性质的产品。”

“从欧洲的角度来说,中国对欧洲的资本市场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欧洲实际上在扩大对华市场的保护主义手段,电动汽车只是其中的这种保护主义手段的一环,今后它可能会对中国的产品、中国的市场采取更多的措施。”简军波说。

中国车企:

“产品出海”变为“产业链出海”


就在7月4日,比亚迪泰国工厂竣工暨第8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在泰国举行。王传福表示,在泰国每卖出三台纯电动车,就有一台是比亚迪。


不仅如此,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已遍及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400多个城市。除泰国外,还在巴西、匈牙利、乌兹别克斯坦等国设有乘用车生产基地。

当前,在日益严峻的经贸竞争下,中国企业加速出海、建厂,“产品出海”变为“产业链出海”。

王健认为,这些企业的选择也是一种好方法,“因为在目前的全球化格局下,实际上在全球已经形成了不同的制度和自由贸易协定的安排。”


在王健看来,中国企业加速出海过程中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一个就是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法律制度环境不同,第二就是各个国家的文化语言也存在差异,如何跨越文化差异了解当地的法律制度对于企业而言也是一大挑战。”

不管是中国汽车还是电商平台,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都在提醒我们,中国产业实现“弯道超车”形成竞争力时,超越欧美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用更大的智慧,参与全球市场分工与协作,才能应对挑战,收获更多机遇。

主笔 | 李天南 兰薇
编辑 | 李婷
剪辑 | 陈懿芳 王雅枫 李健 陈泽群 刘美佳


THE END


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下方继续阅读









直财经
深圳卫视《直财经》全媒体财经观察IP,聚焦全球财经热点,解读最新经济趋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