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锟 主编
《不尽黄河心上流——黄河楹联评释》
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2024年6月出版
ISBN:9787550939042
前言
奔腾的黄河,不朽的楹联
流经华夏大地的所有河流中,黄河的意义最为独特。在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河”专指黄河。殷商王族还在卜辞中将“河”用作神祗名,为商人所崇祀的黄河之神,给予“河”至高无上的尊崇地位。先秦典籍《周易》《尚书·禹贡》《山海经》《尔雅·释水》等皆以“河”指称黄河。《汉书·沟洫志》则曰:“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
黄河不仅是一条波澜壮阔的自然之河,更是一条源远流长的文明之河、文化之河。在中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分布有西安、洛阳、开封、安阳、郑州等古都,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子》《史记》等融入国人血脉的经典著作。从国运、国脉的高度来看黄河,中华民族的命运都与黄河的荣枯紧密相关,只有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贯通、融通起来,才能够深刻认识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独特、独到意义。
运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活泼的语言,讲好黄河故事,普及黄河知识,提高全社会对黄河的认知度,是从事黄河保护治理的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由是,我们开启了这本书的写作。其目的,就是加强黄河治理历史研究,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系统梳理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元素,让黄河文化与现代价值相承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
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文学形式,为社会各界所喜闻乐见。展示、解读、推广黄河文化中的楹联元素,将二者有机融合,定能使读者收获陶冶性情、增长知识、寓教于乐的功效。在黄河流经的九省,从古至今,无数政治人物、文人墨客面对滚滚东流的河水时,深刻的哲理思考与深沉的历史意识交织融合,创作出诸多感怀强烈的楹联。流域名胜、风土人情,金戈铁马、衔枚疾走,黄河治理、时代新风,事事件件入楹联。漫步母亲河畔,时时都能领略这种集书法、雕刻、诗词等诸多优秀传统文化形式于一体的黄河楹联。楹联之美,与历史、与文化、与诗词如影随形,闪耀着隽永的光泽,让我们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经过多轮斟酌研讨,本书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前世今生话楹联,扼要介绍有关楹联的基本知识,包括楹联的历史、分类、韵律、创作、欣赏等,目的在于为读者阅读接下来的部分做些铺垫。第二部分,黄河文化与楹联,用简洁的语言,讲述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说明黄河何以成为民族象征;之后,从黄河流域的楹联入手,解读黄河是从古至今楹联创作的富矿,进而展示黄河楹联的中国气派与世相之美。第三部分,通过长河名胜、黄河风物、大河之治三个类别集中解读黄河流域的70副经典楹联,包括这些楹联的作者、出处、背景、含义、故事、趣闻以及现实意义。这三个类别,有的侧重描绘黄河流域的美丽风光,奇丽景色;有的侧重历史遗迹仰望;有的侧重抒发人生感慨、离人思归之情;有的则侧重对黄河精神的深刻哲思等,内容丰富,既互相独立,又彼此渗透。读了这些,有机会再去实地观赏遍布大河上下的楹联,定会有豁然开朗之感。
如果要说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兼顾学术性与通俗性,尽量以通俗化的方式,图文并茂地反映黄河楹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自然融入黄河治理这一重大历史课题之中,做到水乳交融。在楹联选择上,经过精挑细选,选择符合创作要求,读来朗朗上口,富含意蕴的楹联。评释写作中,每副楹联之下,通过不拘一格,亦庄亦谐的语言引入,选择性阐述若干知识亮点,将楹联知识与黄河治理知识和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相联系。希冀读者诸君能够通过本书,认识、了解、喜欢黄河楹联,读上几条黄河楹联,感受黄河治理之艰辛,人民治理黄河成就之伟大,从黄河楹联这一载体中,体味民族的精神品格。
本书由李锟担任主编,负责大纲的编制、楹联的选择与全书的统稿工作。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编写组全体人员以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认真研阅原始资料,注重吸收既有研究成果,做了大量艰苦而又富有成效的工作。具体分工为:李锟承担卷一、卷二编写及卷三中青海、四川楹联评释;司晓云、樊周洋、焦趁趁、孙冬、刘君瑜、陈燕奇分别承担卷三中部分楹联评释,耿淼蕊提供了美术设计方面的支持。
行笔至此,我想起不久前豫剧大家王善朴先生说的几句话,兹录于此,以作自省。王先生这样说:长期积累是偶然得之的基础,偶然得之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为了偶然得之必须长期积累,只有长期积累才能偶然得之。这几句绕口令似的话,正是暮年老人历经风霜之后的艺术心得。就像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仅历代黄河治理留下的各类文献就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从中窥探少许,就可受用终生。然而,这一切需要长期积累,需要厚积薄发,需要扎扎实实做好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唯有如此,前行之路才会走得更有意义,也更有价值。这本小书,可以看作是一本新时代黄河文化创新融合发展的“尝试集”。未来,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让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服务黄河,报效黄河。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编写人员都是首次从事这项工作,经验不足,加之又出自多人之手,在体例文风、篇章设置、内容选择、资料考证、引文注释等方面难免会存在不少问题,诚挚希望各位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李锟
2024年元月
作者 | 李锟
河南桐柏人,中国水利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期致力于黄河水利史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完成的著作有《黄河号子:劳动呼声》《最忆是长河》《河南黄河史》《战洪图》《河南黄河之最》《黄河春秋》等11部,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撰稿人,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政研会委托课题、中国作家协会扶持项目等研究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