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不是写出来的。诗是吟唱而成的。因此,诗是世上奇特之人蘸着感情的浓汁用生命的底蕴发出来的。非此,不成为诗,或者,自以为是诗而别人则不屑。
诗是时代宠坏的娇子。有生活的浪潮涌来,还要有对生活的孩童般跳跃的阅读与漫想,也许考试不甚及格,但那种对未来的追求和对往事的追忆,是诗人的灵魂和色彩。
张志坚是坚定的老黄河,她是我们山西河务局的副局长,在黄河基层一干就是30多年,但在诗行,她却仿佛是永远年轻的志愿者。她不愧其守寡之母在绝境人生中为她起的名字那样,坚守自己的信念、操守和意志,吟唱出她人生中的追求、友情、忧思、沉想、欢乐、回忆、赞美等等。拿起她的诗集,可以说,我就没有放下,读了一篇又不得不吟诵下一篇。人们说,现如今是一个浮躁而市侩的社会,生活中只有铜臭没有诗意。但读志坚女士的诗,你觉得你既是在读一个活跃的现实社会,又是在读一个过去的让人唏嘘而怀念的岁月。那种或酒香浓郁或茶色清凉,令人激情昂奋而或垂首沉思。
张志坚《感动黄河》
比如说,她对高祖母和母亲的追忆,是诗集中最为精华之笔。中华民族母亲们的高尚情操,是难以用概念来表达的,她们集中了全人类女性的美德,因此,张女士笔下的高祖母与母亲,既是这样女性的真实写照,但又更具个性,更加光彩夺目。她们命运乖舛,目不识丁,但是志向高远,停机教子,当子孙儿女长大有成、光宗耀祖之时,却也是她们人生之路走到尽头之日。诗中悲道:“母亲太累了,母亲/终于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走完了疲惫不堪的一生/那一刻,我平身第一次抛弃了斯文/我嘶哑的呼叫,没有回音……当我跪在母亲的棺材前/向亡灵宣读我的祭文时/我声泪俱下悲痛欲绝,在场的/乡亲们和来宾都洒下了悲痛的眼泪/……”在另一首诗里,她赞道:“母亲用汗水用眼泪孤独用寂寞/在深山里开辟出一个美丽的世界/乡亲们圣母一般的敬仰我的母亲,可是/我的母亲的脸上很少看到成功的笑容/母亲在深深的悲伤中浸泡的太久了/母亲已经不会享受不会欢乐/……我的母亲最配享一个伟人的结论:——母亲是大地的骨骼!”诗当然不仅是哀鸣,诗中用了无数充满个性的独有的细节,来刻画母亲的坚忍不拔和深明大义:14岁随夫走西口、38年未能归故里、雪中扶柩、课女成巾帼英雄等等,以及拾枣作粮、油灯读书、沙锅落雪、干瘪粮袋等等,形成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凄凉坚毅的画卷。
志坚女士的诗,是她多年丰厚书识、人生阅历、友情激情的深沉积累和经久喷发,题材广泛、感情真挚、书卷深厚、诗意醇绵。有对家乡老屋的眷恋、有对友人丧侣的同哀、有对婆母恩情的长忆、还有对自己向往已久终于如愿以偿的风光名胜的歌唱。
如果仅仅如此,那么志坚女士的诗还不足以称道,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个风雨历程中将自己的命运紧紧与黄河联结在一起的有志之士,她的诗有一大部分是与母亲河联系在一起的,是与现代治黄理念中最新成果联结在一起的,她不仅吟咏母亲河的博大壮美与曾经的辉煌,而且,更加充满情怀地对新时期治河理念和举措,用诗的形式、诗的情感和诗的意境来欢唱来赞美。在她的诗中,“三条黄河”、“调水调沙”、“标准化堤防”、“小北干流放淤试验”及至“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等等,都得到诗意的表达。这对于一个日夜在黄河两岸基层奔波的干部来讲,是多么的不易。如果没有执着的追求、热切的好奇、充沛的激情,是不可能有下笔千言、龙行空中般的闪烁与耀眼的。“今有治河人,岸畔起长城/栽桩胸计数,百里共标准/依依杨柳上,青青花草种/堤顶成大道,宽阔车马通。”这是描写下游标准化堤防建设的。
“这是尧舜的疆域/这是禹的故里/一段沉睡了几千年的古河道/被来自黄土高原的泥沙沉沉的埋掉/悠悠的历史让宽阔的湖面替代了河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东的桂冠已经戴牢……这是尧舜的疆域/这是禹的故里/一段沉睡了几千年的古河道/在新世纪的早春,终于/被一双睿智的眼睛扫描/一张史无前例的设计蓝图/在许多激动的掌声中雀跃欢跳……”这是欢呼黄委最近时期在黄河小北干流实施放淤试验工程的。诗人思维之敏锐、对治河之向往的那种饱满感情溢于言表、述于诗间、传于读者。
在我们的治河队伍中,不乏忧国忧民、矢志治河、夙夜忧勤、无私奉献的脊梁,同时我们也呼唤如志坚女士这样的肯于耕耘于文化间的诗人作家画家书法家,这样,我们的队伍就会更加具有无比的力量,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会战胜敌人的。”张志坚诗集中汇编了多篇集体性质的诗歌朗诵。可以想象,因为有了她的诗作,山西河务局的文艺晚会,肯定是激情澎湃、欢声朗朗而又品味高远的。如果我们全河每个单位都有一批领导身先士卒,有一批勤奋文耕的先锋,我们这支治河队伍一定更加朝气蓬勃,不愧于母亲河的哺育和滋润。
编辑:耿淼蕊
图片:网络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