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人看黄河③|李瑞雪:黄河安澜育新人 青春奋斗写华章

文摘   2024-08-20 17:59   河南  

相信

未来


出生在黄河东流入海之处,我从小对黄河有着特殊的感情。奶奶家在黄河边上,儿时每每跟随父母驱车前往,都要经过一段黄河堤坝。下车后,穿过一块块麦田菜地,走过一片小林,再翻过一道土坡,就能来到黄河边。夏天,黄河岸边湿润的泥沙吸住路过人的脚掌;冬天,变窄的河面结起厚重的冰层。也许正是这份经历,为我和黄河的不解之缘埋下伏笔。


这一年,毕业后的我来到了济南槐荫黄河河务局成为了一名新任“黄河人”。再次驱车经过这绿树成荫的黄河堤坝,我心中感慨万千:隔着浓密而勃勃生机的绿色长廊,我与黄河近在咫尺,这里的黄河似乎比我儿时见过的更为开阔整齐,而河面也平静安澜。小时候的我应该怎么也想不到长大后我会每天都与这河水绿荫相伴。而入职后我了解到,这美丽的绿色屏障是自1996年起由槐荫黄河百名职工辛勤的双手栽下,如今经历二十余年,已发展成壮丽的千亩银杏林。九曲黄河的沿岸绿色已成为展示槐荫黄河生态的重要名片,一颗颗树木仿佛记录着这些年来黄河经历的风雨和黄河人挥洒的汗水。作为走在这条道路上的新黄河人,我也不禁想要更好地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青春力量。

刚入职的我正好碰到了单位在拍摄“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治黄历史故事情景剧,并有幸参与其中。我看到槐荫局排练的短剧正是关于古代治理黄河水害的艰难和新中国的宏伟发展。漫长的历史中,黄河哺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原农耕文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黄河流域早早诞生了人类文明的萌芽,经历史变革绵延至今,是中华文明的纽带和载体。然而黄河也是一条桀骜不驯的河。历史上黄河水旱灾害的情况不计其数。据记载,从先秦到解放前,黄河决口泛滥至少有1500余次,纵横25万平方公里。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与黄河的忧患作斗争,对人与生态的关系进行着艰难的探索,也锤炼出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逐渐探索出一条人水和谐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路。如今,我看到的黄河,有开阔安宁的河水、整齐通畅的堤坝、现代化的管理监测设备……这是一代一代黄河人努力的成果,是我们的责任与担当。科技创新为黄河治理赋能,山东黄河率先实现了“三个全覆盖”“数字孪生黄河”的治理新模式。同时,正值汛期,许多同事不辞辛劳冒雨进行巡查,排除安全隐患。思及此处,我更加深切感受到了黄河的变化,也意识到自己的职责,不敢忘记初衷。


人生总会有无数个起点,如今新入职的这个起点是我从校园到工作的蜕变。来到槐荫河务局入职的时间还不长,但是领导和同事们的热情帮助和悉心指导很快让我适应了在这里工作的新环境。无论是打水、分配宿舍这样的生活琐事,还是处理工作方式方法的指导帮助,甚至我遇到困难时的热情帮忙,无不让我感受到这个集体的温暖,我为能成为其中的一员而感到高兴。

我一边学习了解规章制度和工作动态,一边从一些小任务实操中开始锻炼。初来乍到,我对工作中的很多人和事并不熟悉,时常感觉小心谨慎、诚惶诚恐。而人劳部门繁多的工作事项最需要对多项事务的全面了解和细致的处理能力。经风雨、见世面是对新新黄河人的要求和考验。我决意沉下身心在日常工作中虚心向学,一步步积累经验。看着优秀的治黄前辈们游刃有余地处理工作的专业态度,我也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和前进的道路,渴望能早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本领,承担自己的工作责任。


新的生活已然开启。作为新新黄河人,我将严格要求自己,以最大的热情去迎接困难与挑战,争做勇挑重担、堪当大任的新时代青年,为守卫我们的母亲河尽一份绵薄之力。


作者简介:

李瑞雪,山东局槐荫黄河河务局职工,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专业。





END

扫码关注 | 阿几书会

编辑:大豆芽


阿几书会
用于阿几书会的活动预告、读书分享。欢迎各位爱书人士关注、投稿,邮箱:564219830@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