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龙
挥洒青春,艰苦环境“练好钢”
2016年8月,刚毕业的的潘玉龙来到牡丹江电务段鸡西通信车间,刚入职场的他和大多数刚入职的青年信号工一样,对应急故障处理一窍不通。
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排除故障点,必须理论联系实践,潘玉龙抓住每一次检修、施工、应急处置的机会,虚心好学,总结积累,还不时跑到施工作业中“偷师学艺”,多年如一日,潘玉龙积累了丰富的专业技能经验,在段举办的职工岗位技能竞赛中连续三次荣获高速铁路通信综合维护项目的第一名。凭借着过硬的技术水平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潘玉龙逐渐成为了班组中的技术精英,2021年9月担任了鸡西西作业工队工长。
肩扛重任,急难险重“冲在前”
高铁运行需要超视距的稳定信号来保障。而这些信号,全靠分布在高铁沿线崇山峻岭间的45米高的通信铁塔来传输,这些铁塔,就相当于是高铁的眼睛,保障高铁安全运行,而潘玉龙的工作,就是登上这些45米高的通信铁塔,及时处理各类故障隐患。
随着人们对出行需求的不断提升,探亲、旅游的乘客更倾向于选择乘坐高铁,牡佳高铁运行频次也随之提升。潘玉龙和他的工友们始终忙碌在45米高的通信铁塔上,加大了对高铁通信设备的巡视频次。虽然工作量大了,但大家落实作业标准却没有一丝一毫松懈,也正是这份对待安全的责任,保障了牡佳高铁在安全运行中的通信网络安全。
要“征服”45米的通信铁塔,考验的不仅是体力,还要有足够的胆量和毅力。牡佳高铁建设时期,潘玉龙就积累了丰富的登塔经验。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绳,带上防滑手套,“全副武装”地攀上了窄窄的直梯,所有的动作熟练而又标准。
铁塔上无遮无挡,强劲的山风直接吹打在身上。从塔下往上看,只能看到潘玉龙在狭小的安全围栏里缓缓挪动。攀上塔顶后,做好安全防护,拿出工具开始调整天线的俯仰角和方位角,实现高铁通信网络的最优化。经过15分钟的检查,通信场强全部达标。
登塔不易,下梯同样艰难,潘玉龙紧握扶手,一步一步地开始下梯。在过去的八年时间里,潘玉龙的登塔次数超过了两百次,处理无线设备告警以及进行 G 网优化调整天线的次数更是多达六十余次。其中,他对天线方位角的调整以及 G 网驻波比告警等问题的成功处理,直接有效地防止了列车信号接收不稳定事件的发生。
倾囊相助,传经授艺“铺路石”
潘玉龙入路以来一直从事着高铁通信工作,在牡佳线上工作了近900多个日夜。自2021年,他走上工队“一把手”岗位,3年来,他带着工友们守护着管内高铁通信设备安全,以安全零事故的成绩交上履职答卷。
潘玉龙所在的工区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大家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为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提升工区整体战斗力,潘玉龙根据大家的实际水平,有针对性的制订培训计划,对光缆线路、通信设备、无线基站等10余项通信设备维修重点进行梳理,逐项提炼检修重点、注意事项及需要准备的工具材料等,并编写成一套检修“秘籍”,便于大家随时随地学习。
他还将作业现场当作练兵场,通过“一帮一”的方式与青工王朝亮结对子,点对点学规章,手把手教实作,青工的专业能力得到迅速提升。他还通过“人人上讲台”方式,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让职工纷纷站上讲台,从对规章制度的理解、标准化作业流程的落实、故障处理技巧等方面进行交流,无论讲得对与错,大家共同分析、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在潘玉龙看来,多一名职工成为技术能手,确保运输安全就多一份力量。
八年间,潘玉龙一步一个脚印,夯实技术根基,不断丰满羽翼。他常对同事说,“干工作一定要用心,要有热心、恒心、责任心,把平凡的事做好,那就是不平凡”。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潘玉龙仍会脚踏实地、坚守初心,继续突破自我,守护通信设备安全,为铁路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文图:孙冰冰 单晓红
视频:孙冰冰
编辑:赵伟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