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廿四丨恭迎第二佛陀 · 八宗共祖 · 龙树菩萨圣诞

文化   2024-08-27 00:01   加拿大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正法清流」公众号
★星标★



农历七月廿四,龙树菩萨圣诞。龙树菩萨,又译龙猛、龙胜,南印度人,生于佛灭七八百年后的公元四世纪左右。
龙树菩萨,是旷世难遇的慈悲菩萨,一生著作颇丰,有“千部论主”之称。在印度,龙树菩萨被誉为“第二佛陀”,为佛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汉地,他被俱舍宗、成实宗、律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天台宗、真言宗八大宗派尊为“八宗共祖”。龙树菩萨修证功德不可思量,曾入龙宫取华严,开南山铁塔传密教,住世六百年弘法利生。


预言授记

龙树菩萨的出世在佛经《摩诃摩耶经》和《入楞伽经》第八卷中有授记。


《摩诃摩耶经》卷下说:“正法于此,便就灭尽。六百岁已,九十六种诸外道等,邪见竟兴,破灭佛法,有一比丘名曰马鸣,善说法要,降伏一切诸外道辈。七百岁已,有比丘名曰龙树,善说法要,灭邪见幢,燃正法炬。”


《入楞伽经》第八卷中记载:大慧菩萨白佛言:“佛灭度后,是法何人受持?”佛以偈答曰:“于我灭度后,南天竺大国,有大德比丘名龙树菩萨,住欢喜地,为人说法,能破有无见,往生安养国。”

传奇人生

龙树菩萨从小天资聪慧,到二十岁以后,他对天文、地理、数学、工巧、武术以及婆罗门教典和道术等等各种学问,几乎都已学完,而且无不精通,领悟能力也很强,在青年时已闻名全国。


青少年时,龙树菩萨和他的三个好友一起修学隐身术,常夜入王宫,侵凌宫女。后来,事情败露了。龙树的三个好友都被国王所斩。龙树侥幸逃脱。通过这一劫,龙树深深感悟到“欲为苦本”的道理,于是发心出家修行。


龙树菩萨广习三藏而无厌足,后来到雪山(喜马拉雅山),遇到一位不知名的老僧,从其处得到了大乘教授,但虽知义理,却未通达。后来,龙树菩萨以大乘法义摧破外道邪说。因而龙树菩萨当时心生骄慢,无视出家戒规,自着新衣,静处于一间水晶房中。其时,有大龙菩萨,见龙树菩萨的情形,心生悲悯,于是引龙树菩萨入龙宫,授龙树以无量大乘秘密教授。于是,龙树终于体悟教理。另龙树自毗罗处得付法藏心传,是为付法藏第十四祖。而龙树菩萨,为使一切众生得正法益,在以前马鸣菩萨广弘大乘的基础上,将大乘秘密法义整理成完整系统的大乘修法体系,从而使无量众生皆得闻思修行大乘妙法,而入如来正果。自此,大乘体系正式确立了。


龙树菩萨的一生是非常充实和圆满的,他以火一般的激情,从事着极其清明的理性批判,他继承了佛陀的缘起思想,以他极其犀利的智能之剑,除去了人们一切的名言戏论,为人们从情思见解中解脱出来开辟了一条道路,这对大乘佛教的发展,对世界文化的发展都是有着重大意义的。人们只要阅读龙树的著作,接触到他的那如同烈火、如同金刚般的智能,都能深受感染,都能对这个名言世界有一定的超越。




成道与造像

《龙树菩萨传》中记载:“其母树下生之,因字阿周陀那。阿周陀那树名也,以龙成其道,故以龙配字,号曰龙树也。”意思是,祂的母亲在阿周陀那树下生下祂,祂的成道又与龙族有关,所以号为龙树。


龙树菩萨的头上有七条蛇环绕,蛇象征着龙。佛法隐没时,龙宫即为护持、秘藏佛典的地方,龙树菩萨由于获大龙菩萨接入龙宫,开七宝藏,授与诸方等深奥经典方证得无生法忍。



十二世纪彩绘木雕“八宗共祖”之龙树菩萨坐像

八宗共祖

公元3~4世纪,龙树菩萨的法传至中国,立即在中国佛教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并且很快左右了中国佛教的发展方向,此后俱舍宗、成实宗、律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天台宗、真言宗,都把龙树菩萨视作祖师,由此龙树菩萨便有了“八宗共祖”的美誉。龙树菩萨中观系典籍翻译及介绍于中土者,以鸠摩罗什法师为始,后有太虚大师的后人施护法师继之。


三论宗以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和龙树的弟子提婆的《百论》为依据建立自己的体系,而且中国三论的初祖罗什所传的就是龙树正统的中观思想,所以三论宗自然以龙树为开山祖师了。受三论宗的启发,智者大师创立天台宗,他上承慧文、慧思之学,而这两人也是与《中论》、《大智度论》有关的,《摩诃止观》中记载慧文时说:"文师用心,一依《释论》。" 而智者大师在《观心论》中也说自己是"归命龙树师。" 因而天台宗也以龙树为自己的祖师了。


因龙树作了《十住毗婆沙论》,对《华严经》的《十住品》有注释,所以华严宗人向印度方面寻师承,也就把龙树看成是自己的祖师了。而且龙树曾深入龙宫诵读《华严经》,从中悟入无生法忍,并使它流传于世,因此华严宗就把他看是自己的祖宗了。


法相宗是源于印度的瑜珈行派,而瑜珈行派是推崇龙树的中观思想的。瑜珈行派与后期的中观学之间有着很深的分歧,但瑜珈行派的学者并不否认龙树的思想和成就,他们只是认为龙树的后继者在论说空时有执着于空的倾向,恶取空的倾向,认为这种思想倾向对佛教的发展很不利,所以就从万法唯识的角度讲关于宇宙万有的种种认识。他们也认为自己的思想是源于龙树的般若思想的,他们认为其重要理论三性思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是从龙树的二谛理论发展而来的,是龙树思想二谛思想的必然结果。他们又认为瑜珈就是般若,是得到大菩提的最胜方便,两者是统一的。由于瑜珈行派与龙树思想之间的渊源关系,所以从瑜珈行派发展而来的法相宗也就自然尊龙树为祖宗了。


龙树作的《十住毗婆沙论》中有《易行品》一章,说净土法门,道理简单,较易实行,是一种快捷方式。因此净土宗人就把龙树菩萨看成自己的祖宗,认为自己是义学以外的快捷方式法门,并把龙树的话看成是调和净土思想和义学的依据。


据说龙树曾开铁塔,向金刚萨埵菩萨(显教里称为普贤菩萨)请出密法,从而密法才开始在人间流传的。因而龙树理所当然的又成了密教的祖宗了。而且开元三大士之一的金刚智,说自己的老师是龙智,并说龙智是龙树的弟子,这样龙树与密教的关系就越来越近了。


在南朝,律宗大师僧祐大师把龙树列为律宗的第三十四代宗师。僧祐大师在他的《萨婆多部记》中说:"大圣迁辉,岁纪绵邈,法僧不堕,其唯律乎!初集律藏,一轨共学,中代异执,五部各分。既分五部,则随师传习,唯萨婆多部遍行齐土。" 这就是说律藏本来是大迦叶和阿难结集出来的,接下来分为五支,而只有萨婆多部,即说一切有部的律法传入中土。而龙树据说是在说一切有部出家的,与大众部的僧人多有接触,这样也就把龙树说为是律宗的祖师之一了,把他列为第三十四代,把提婆列为第三十五代。


小乘俱舍宗和成实宗也都把龙树视为自己的祖宗,这也是有原因的。俱舍宗是以世亲的《俱舍论》为理论依据建立起来的,它讲的五位七十法与法相宗讲的五位百法是很相近的,因此在大乘佛教兴起后,它就附属于法相宗了,而法相宗与龙树菩萨的思想是有一定关系的,是把龙树视为祖宗的,所以俱舍宗自然也会把龙树视为自己宗派的祖宗了。成实宗是以《成实论》为理论依据建立起来的,它是鸠摩罗什翻译到中国来的,成实宗思想与大乘佛教的思想有着相近的地方,当时人们都认为它是大乘经典,后来吉藏等人把它判为小乘。成实宗与三论宗在发展过程中曾有过辩论,成实学者不敌三论学者,最后成实宗也就附属于三论宗而传播;而三论宗思想是直接从龙树传下来的,与龙树有着大的渊源,由此成实宗也就自然会以龙树为自己的祖宗了。




佛陀第二

龙树菩萨是大乘佛教的创始先导,祂在佛陀灭后七百年,对佛陀的教法进行了系统化的整理工作,并且创立了中观学,非常准确地阐发了佛陀的缘起思想。沿着龙树菩萨的中观般若思想,大乘佛教建立了起来。因而龙树菩萨被称为“佛陀第二”。


中观是对事物的一种看法,这种看法不偏于对立法的任何一边,所以称为中观。所谓对立的两边,主要是关于事物的有和无。龙树认为事物是无自性的,是"空";但事物是由众缘合和而成的,所以也就不是完全"空无"。说它是"空",是否定其"真有",说它是"假",是否定其"真无",能同时看到事物的这两种属性,就能得到事物的中道实相了。





龙树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代表作《中论》中,《中论》一论的主要是讲"缘起"、"无自性"、"中道"、"二谛"、"涅槃"等思想的。


《观四谛品》中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这就是说万法都是因缘而起的,即一切法都是由于种种的条件和合而成的。既然是和合而成的,那么事物就有所依赖,而"若法因待成,是法还成待。" 那么事物就永远是在无尽的条件链子下存在着,因而说到底,就是没有真实的自性的,只是虚假的名相概念而已。
从缘起理论出发,龙树菩萨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空的,没有自性。他说:"因缘中有性,是事则不然。" 因为事物如果有决定的自性,则一切生灭现象都无法存在,世界则会僵化、固定、静止不变。龙树在《观四谛品》中说:"若有决定性,世之种种相,则不生不灭,常住而不坏。" 又说:"若一切法不空,则无有生灭,如是则无有,四圣谛之法。" 并且还说,如果一切法不是空的,那么涅槃也没有,《观涅槃品》中说:"若诸法不空,则无生无灭;何断何所灭?而称为涅槃。" 因此佛教并不认为一切法自性空是消极的,而认为它是世间万法生成的基础,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价值。正如《观四谛品》中说的:"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
佛教以缘起理论为起点,推出万物都是空无自性的,又从反面说如果诸法不空,则有种种过咎,这样也就进一步说明缘起理论的正确性,因而在《中论》中他把缘起理论推得很高,说:“是故经中说,若见因缘法,则为能见佛,见苦集灭道。”
在缘起和性空的理论基础上龙树菩萨提出了中道思想。万法是缘起的,所以是空,但万物既然缘起了,就不是空无所有,就不是不存在,而是一种有,这种有没有自性,只是语言的方便设施,只是名言概念,所以称为是假名有。对于事物的空性和假名有,龙树在《中论》中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在这里龙树兼顾假有与性空来说中道,认为只有同时看到事物的性空和假有两面,才是中道正见。由于事物都是缘起无自性的,因此对从它有自性而产生的正反两边的判断,如断常、生灭、一异、来去,都是错误的。这些缘生缘灭的二分法当下就是空的,没有自性,因而不可以说它是生,是灭,是断,是常。这正反两边都要否定,即不生不灭,因此龙树在《中观》开头就标出"八不"以表明他的思想,阐述他的八不中道理论。

二谛说。龙树菩萨在阐述他的中道思想时,认为要同时看到空和有,即不能偏于有或空,这也就是真空与俗有不二,就是佛教的二谛说。龙树对二谛思想很重视,他在《中观》观四谛品中说:"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收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谛,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
俗谛,是说因缘生法是有,不是无或不存在,由于众生对于因缘生法的执着,诸佛就即因缘生法而开方便门,认为诸法是假有,只是分别出来的幻相,但它们也是不相错乱的。
第一义谛,是指因缘生法没有自性,当体即空,也就是诸法实相。它是离言说议论的,是不可言说的。《观法品》中讲:"诸法实相者,心行言语断,无生亦无灭,寂灭如涅槃。"
真谛与俗谛只是佛陀引导众生的方便,事实上只有一个真谛存在,这就是所谓的不二法门。因此真谛与俗谛在本质上就是同一样东西,是相即的,是一体一用的关系。世俗的万物当下就是空的,就是实相,并不是在世俗事物之外,另有一个实相存在,否则就是把有和空看成是两样东西,以空去反对假名有,这正是龙树所批判的。他在《观行品》中说;"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
涅槃。涅槃是寂灭的意思,也就是诸法的本性。般若从缘起法讲,一切都不是决定的生灭,所以一切法的生灭与一切法的不生灭(即寂灭),并不排斥,而且从本质上说就是同一的。依缘起法则,一切法因缘合和而成,是没有自性的,它的生灭就如同幻化的一般,只是人的第七意识分别、执着才有的,这种如幻如化的生灭,如同海市蜃楼,当下就是空的,是不生不灭的,是究竟寂灭的,与涅槃没有差别。而涅槃也不是离开世间法而存在的,涅槃就是就着世间一切法而说的,所以说两者的实际本质没有差别。《中论》观涅槃品中说:"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差别,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差别。涅槃之实际,及与世间际,如是二际者,无毫厘差别。"
龙树菩萨所宣讲的"空"的思想,对佛教的发展产生了大的影响;而西方哲学界对他的思想也给了很高的评价,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大师卡尔‧雅斯贝斯在1757年著作的《大哲学家》第一卷中,列举了15位世界"伟大的哲学家",其中就有佛陀和龙树。

造论众多

龙树菩萨一生著作颇丰,有“千部论主”之称。保留到现在,收集在《大藏经》中的就有19种。龙树菩萨有六种显教方面的著作很为人重视,被称为“六如理聚”,它们是:《中论》、《七十空性论》、《六十如理论》、《迥诤论》、《广破论》、《宝行王正论》。龙树的著作收集在大藏经中的约有十九部,这些著作又可分为宗论部、释经部、集经部、颂赞部。


在龙树菩萨的主要著作中,人们比较熟悉的是《中论》、《十二门论》、《菩提资粮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等。其中《十二门论》是从十二个方面对《中论》中所阐述的缘起性空思想进行解说,是对《中论》思想的进一步阐发。《菩提资粮论》是讲要达到对缘起性空,中道实相的认识,一定要积集福德资粮,否则就会落于事物性空的一面,而对事物缘起假名有的一面认识不够。《大智度论》是对《大般若经》的解释,所以《大智度论》又译为《摩诃般若释论》。


龙树菩萨的法是杰出的,著作颇丰,对佛教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都有极大影响。



广大发愿颂
龙树菩萨造
宋西天译经三藏施护等译
所有一切众生类 过未现在世无尽
而诸佛刹广无边 彼无边刹尘充满
又一一尘为一刹 广大佛刹如尘等
一一刹中正觉尊 如尘无量我普礼
彼尘倍聚诸佛刹 刹中佛佛我称赞
我常供养以一心 经如尘数广大劫
顶礼诸佛及法众 我于三宝常归命
我悉持以诸妙华 及众宝聚常普施
若我已起一切罪 我今普尽而忏悔
若我未生一切罪 我一切时常远离
所有一切胜福事 我于一切常随喜
此福回向于有情 及佛无上菩提果
如佛正法中所说 愿力坚固复真实
我常供养诸世尊 愿我最后得成佛
愿我生生具深智 常如妙吉祥菩萨
悲心息苦救世间 愿如观自在菩萨
贤善爱眼视众生 愿与普贤尊无异
慈意善观诸情品 愿我常如慈氏尊
布施愿如虚空库 持戒愿如神通慧
忍辱精进二度门 愿我悉如常精进
定力能摄诸散乱 愿我得如金刚手
善说十地诸法门 说智愿如金刚藏
于佛世尊善请问 愿我得如除盖障
深心智慧具坚固 愿我常如坚固慧
神通无碍善方便 愿我得如无垢称
善护众生诸善根 勤勇愿如常勇猛
善说波罗蜜等法 愿我得如无尽意
具足无量妙音声 愿与妙音尊无异
近善知识心无懈 愿我生生如善财
虚空无喻法能宣 愿我得如虚空藏
地能长养诸世间 普利愿如地藏尊
息除贫苦利众生 愿与宝藏神无异
语出无尽妙法宝 愿我得如昙无竭
智慧坚利复常勤 愿与常啼尊无异
此等最上诸佛子 最胜功德聚无边
名称广大复无尽 愿我名称亦如是
我此赞佛功德聚 最上胜善极广大
普愿世间诸有情 住彼最胜功德聚

大家喜欢看:

正法清流公众号:zhengfaqingliu

编辑师兄微信号:guosenshr


正法清流
分享人生智慧,每天进步一点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