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断崖式衰老 — 走进卵巢早衰的世界
文摘
健康
2024-10-11 19:46
四川
“好久不见,你怎么老了这么多!”这句话,当属很多女性最不愿意听到的“噩梦”问候语之一了。而近日,这样的“噩梦”就发生在湖南一位38岁女子身上。该女子发视频称自己在1月内经历了“断崖式衰老”,引发网络热议。据其视频显示,其脸部皮肤松弛,皱纹明显,与1月前的自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女子称已在医院做过全身检查,医生诊断其为卵巢早衰,且无法逆转。 爱美是人的天性,保持青春容颜更是很多人长期追求的目标。“衰老”成了当下饱受关注的话题。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卵巢早衰?发生卵巢早衰初期,是否有相关干预手段?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来更好预防这一情况的发生呢? 在我们门诊,经常会遇到过不少因月经紊乱等问题来就诊,最终被诊断为卵巢早衰的患者。从夜聊主播到互联网大厂员工、高校教师,很多病人都令医生印象深刻。之前碰到过一位夜场主播,每天都要在网上聊到四五点才下播,白天则睡觉,最后月经非常紊乱,也出现了卵巢早衰的症状。卵巢早衰,是指女性在40岁前,卵巢功能提前衰竭的情况。据医生介绍,间隔一个月,两次测性激素,卵泡性激素水平大于40,同时出现闭经、月经紊乱等情况,即为卵巢功能不足,也就是卵巢早衰。 目前调研数据来看,中国女性中,40岁之前出现卵巢早衰的几率为1%,30岁前出现卵巢早衰的概率则为1‰。如果出现月经周期缩短,如原本28天缩短为21天,或者月经量明显减少,并伴随潮热、心情烦躁等症状,就要警惕卵巢早衰问题,及早就医。医院一般会通过性激素六项、AMH (抗米勒管激素检查)等相关检查进行诊断。建议病人可在月经开始的2-3天内前来做相关检查,以更好了解卵巢基础功能。
卵巢功能的衰竭对女性的影响,一方面是面部上的表现,如长黄褐斑,以及容貌上的衰老等;另一方面,其对全身各个系统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如可能出现骨质疏松、心脑血管疾病,反复发作的生殖道炎症、还有泌尿道感染等。
其实,衰老并不是匀速发生的,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几个年龄衰老的转折点,也就是很多人说的“断崖式”衰老。
2019年刊发在国际顶级杂志《自然·医学》的一项研究发现,衰老并不是匀速发生的,可能存在突然的“量变到质变”的生理转折点。
35岁、37岁、40岁、51岁是女性衰老的几个重要节点。因此建议女性尽量在35岁前完成生育;一旦发现自身卵巢功能减退,尚未完成生育、且有生育意愿的女性,通常建议通过试管等方式“抢收”卵子,尽早生育。
那么,卵巢早衰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有关卵巢早衰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但目前遗传因素、染色体突变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像双酚A、拟除虫菊酯、不粘锅涂层、女性化妆品等,都是诱发卵巢早衰的环境因素。像平时点的外卖,很热的食物装入塑料盒中,塑料盒遇热会大量释放双酚A;拟除虫菊酯则大量存在于杀虫剂、蚊香中;此外,防晒霜中含有的二甲苯酮也是诱发卵巢早衰的一种成分。因此,医生建议,平时尽量少点外卖,自带饭盒装饭菜;家中少用杀虫剂、蚊香等产品,尽量采用物理灭蚊方式除虫;在使用不粘锅时,一旦发现涂层出现破损等情况,要及时更换锅具。此外,在防晒时,可多用物理防晒替代化学防晒,减少防晒霜的使用。 当然,正如俗话所说的“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大家也不必过于恐慌。平时要规律作息,尽量不要熬夜,同时还要注意均衡营养。过了35岁的女性,还可以适当补充抗氧化保养品,这些都是不错的早期干预措施。
而对于已确诊卵巢早衰的病人,可以通过外源性激素补充的方式进行激素替代治疗,从而保护卵巢,缓解早衰症状,也能更好保护骨骼、心血管和脑部。但一定要在正规医院就诊,提前进行全身检查,并注意定期监测。
供稿:妇女保健部妇科 周藤
审核:妇女保健部 石晓燕
编辑:甜妹儿 糖锅儿
/妇幼健康科普/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不做商用,若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