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危险的青春期是父母最后机会!抓住这4点,胜过一万句道理
文摘
2025-01-10 18:31
北京
![]()
👆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作者:佟新
他们会想“我是成年人了”,但是社会、老师、家长,有多少人能够把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当成年人,给予成年人的尊重?生理成熟、心理成熟、社会认可的成熟,三者之前出现了巨大差距,这种差距导致矛盾爆发增长,一触即发。初一初二的男生尝试抽烟,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只是想向社会证明:我是成年人。他会不断去触线尝试,探索他没做过的事情,扩展了他的行为边界。证明自己的存在,证明我这么做是对的,这是他自我确认的过程。但从成年人角度来看:你不能控制自己,吸烟对身体有害。发现孩子抽烟,老师、家长都会特别激动,极易导致极端事件。所以,家长一定要理解,孩子为什么要逆反。然后正面引导,循循善诱。我有个老同学,他儿子上初中的时候,就想抽烟这事该怎么和儿子聊。琢磨了一阵,直接把儿子叫过来:爸爸抽烟是不好的行为,但是我这个工作比较累。如果你也想试试,你当着我面抽,不用偷偷摸摸。他说,我跟孩子,把这事谈开了,大人和孩子好像都舒坦了。做智慧父母,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
很多家长,孩子到青春期的时候,来找我求助:孩子跟我没有话讲,什么都不跟我说。到了初中,很多孩子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关上门,然后开始做作业,完全在自己的空间里。你问他同学怎么样,老师怎么样,他都会说:嗯,挺好。![]()
孩子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还会跟家长交流,可孩子说谁唱歌怎么样,家长可能就会说你管人家,你管好你学习就行了。分享一个小技巧,孩子跟你说什么,你就重复一遍,重复两遍,甚至重复三遍。举个例子,四年级的小朋友回来跟你讲:同学张三跟李四打架了。你可能一直惦记着语文测验得了多少分,立刻回:你得多少分?可能你脑子里想的还是他得了多少分,那就再重复一遍。就这样,你重复,孩子继续说,你可能就会听到孩子的心声、他的焦虑。![]()
孩子说一件事的背后一定有他的焦虑,他说同学打架,背后焦虑可能是:如果我碰到打架该怎么办?我要不要找老师?我会怎么样?这些对家长来说,真的是难得的机会,去走进孩子的内心去了解他。重复孩子的话,是代表着,你真的在听孩子说话,对孩子意味着沟通可以继续。我觉得能听到孩子说话,听到他的话外之音,是所有的亲子交流当中最重要的一步。![]()
亲子沟通,第一个是我们要真的听到,第二个是要学会共情。共情,就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和他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有一个案例,父母要孩子选理工科,男生想选文科,要学艺术学摄影。父母坚决不同意,孩子直接拒绝上学,天天在家打游戏,打到半夜3点才睡觉。打到一个半月的时候,父母跟孩子谈话:只要你学习,学什么都行。在青春期的时候,亲子关系,竟然变成了谁胜谁负的状态。跟青春起孩子较劲,一定充满痛苦,且双方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孩子想学摄影,父母能做的就是跟孩子讲:学摄影可以,你的出路有几个可能性,你要读大学的话能读什么样的大学?共情第一步,要有尊重孩子的意识,就觉得孩子跟自己已经是平等的,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其实有权利去选择他的生活。但是,父母也要帮孩子看到,他喜欢的这件事情的前景,出路在哪。这样,孩子才会觉得,你是真的站在我的立场上,在帮助我。![]()
一个特别优秀的高一男生,喜欢一个女生,给女生写求爱信,女生拒绝了他。男生觉得不可思议,受不了,天天追着这个女孩子,要女孩给答案。女孩很害怕,只能让父亲陪着她上下学,父亲也没法天天陪,就跟老师谈了。这个事情,当然可以有很多讨论,但是我会觉得家长如果能够听到,如果能够有共情,如果对青春期孩子有一些基本的知识,问题会不会缓解一点?但是我们很多家长恰恰相反,既听不到,又不能共情,遇到问题,还加入到对孩子的指责当中,孩子压力就会非常大。父母,永远要和孩子站在一个战线上,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家长面对青春期孩子,要像尊重成人一样,去尊重他们。![]()
孩子在青春期,身体汗液分泌旺盛,一打球这个鞋就特别臭。妈妈看见孩子跟着一帮同学,就说了一句话:你快回家洗澡,要不然都臭了。儿子就不行了,觉得太丢人了,此后就再不和妈妈说话了。妈妈没意识到,孩子已经十四五岁了,是一个需要被尊重的年轻人,要在外人面前建立自己的自尊。作为父母关心孩子的话,你给他多预备两双鞋,让他知道你是真的关心他就好。![]()
一定要做家务如果你让孩子想热爱这个家,热爱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比如蒸个饭、洗个碗、擦个地,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让孩子做。这是很可怕的想法,让孩子参与家务,是责任感的建立,也是一种生存能力。![]()
从孩子出生,一直到青春期之前,孩子总体来说是弱小的,这也给了父母一种感觉,就是我比他强,我要去保护他呵护他。但一个家庭,每个成员都需要各司其职,孩子也有他的责任。所以,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参与到家庭的运转中来,承担家务,让孩子有更多的参与感、责任感。比如教孩子做几个菜,父母回家晚孩子就可以来做,这样他才能够体谅家长。有些家长就跟我讲,我发现我大病一场之后,孩子一下就懂事了。比如说,我这不行了,身体不够好,你是不是多担待一些家庭责任。-END-
经营家庭的苦甜,我们都懂。
洞见父母,和千万父母一起成长。
![]()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