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自卑的孩子,与敏感内向无关,而是在释放这3种信号……

文摘   2025-01-09 18:30   北京  


👆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在《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中,阿德勒说: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追求更优秀的自己。

对成年人来说,自卑是一种成长的动力。

但对孩子来说,一旦控制不好度,很容易阻碍进步和性格的完善。

自卑的孩子,表面看起来敏感内向,实际上是在表达内心的排斥与反抗。

当孩子出现这3种情况,恰恰说明他很自卑——

第一,过分比较,害怕失败

作为社会性动物,在群体中寻求认同,是人的天性。

但是,做什么事情都要争第一,没达到预期就会崩溃,过度在意他人评价……

这些其实是自卑的表现。

小侄子今年刚上初一,小学名列前茅的他,现在突然掉到了几十名。

表姐说,孩子现在一考完试,就把自己闷在屋里偷偷哭。

“别人都太优秀了,我害怕大家看不起我。”

小侄子的自尊心很强,但是,强烈的自尊下,却包裹着一颗自卑敏感的心。

自卑的孩子极其害怕犯错,任何一点小事,都会成为他们“不如别人”的证据。

殊不知,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不是别人怎么看,而是活出自洽的自我。

伍绮诗在《无声告白》写过一句话: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评价,找到真正的自己。
喜欢过分比较,在意输赢的孩子,像陷入了死胡同:

考试考得好,先是得意,而后开始恐惧被超越;

考试考不好,自我怀疑,害怕应对否定的评价;

左也不行,右也不行,无法树立健康的自我评价体系,无法真正树立自信。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孩子沉溺:

第一,不当众批评、打击孩子,用鼓励和赞扬,帮孩子提升自信;

第二,让孩子多和自己比较,看到自己的成长进步,降低自卑感。

重要的不是“让别人看见我很优秀”,而是让孩子发自内心承认自己“很棒”。


第二,表面平静,内心敌对

阿德勒说,如果一个人强势自满、骄傲自大,那是因为他很自卑。

真正自信的人,从不需要刻意证明自己的强大。

反之,自卑的人,往往表面平静、强势,内心却波涛汹涌。

心理学上有一种“被动攻击性人格”,意思是通过消极被动的方式,发泄内心的反抗。

说的就是表面强硬、内心自卑的孩子。

常见的被动攻击的标志,可能包括生闷气、拖延、冷脸、故意办错事等等。

他一句话不说,但是让人明显感受到敌意:
和孩子沟通,他总是刻意敷衍,“嗯”“啊”“好的”

越让他写作业,他越是拖拉磨蹭,故意反着来

你说喝牛奶对身体好,他故意买一堆碳酸饮料
和哭闹、撒泼的显性攻击相比,这种平静的方式,像在埋一颗颗炸雷,遗患无穷。

产生这种心理状态,很容易理解:

在传统观念里,表达愤怒是一件不被认可的事情,直面冲突、表达诉求是需要勇气的。

很多孩子从小被教育要懂事、听话,让他们撕破脸吵架,简直难于上青天。

所以,他们宁愿采取这种被动攻击,来发泄内心的不痛快。

面对这样的孩子,不要采取同样“硬碰硬”的方法应对。

房琪有句话说得很好: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自卑的孩子,与其说通过被动攻击表达不满,不如说在表达“想被爱”的需求。

不是所有的孩子自卑,都是因为缺爱;

但是被爱,一定可以帮孩子减轻自卑心理。

我们要用更浓烈的爱意,触摸孩子柔软的内心,让他感觉到自己被稳稳爱着。

帮孩子褪去强硬的外壳,告诉孩子勇敢发泄不满。

在一次次练习和爱意包裹下,实现从自卑到自信的进步。

第三,逃避心重,拒绝负面

最后一种自卑心理的信号,是习惯性逃避。

和被动攻击不同,逃避的孩子连表达不满的心思都没有,而是直接摆烂。

这样的孩子,总是把自己假想成弱势一方。

遇事第一反应是回避,害怕随之产生的负面体验,加上内心不自信,会预设自己“一定不行”。

抖音上看过一个视频,学校举行运动会,班主任邀请一个男孩参加。
男孩想都没想,低声拒绝:“我不行,肯定会倒数。”

老师温柔地说:“还没尝试,怎么知道一定会输?老师相信你。”
你看,自卑的孩子就是这样让人心疼。

认定自己就是不够好,为了避免负面体验,干脆不做任何尝试。

孩子形成“逃避人格”,可能和他早期的一些体验有关系。

比如,小时候弄坏东西被爸妈骂,上学时被朋友欺负,这些负面感受,会像梦魇一样缠绕在孩子心里。

但是,一个人无法表达不满,久而久之会郁结于心,形成心理疾病。

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未成年的孩子尚未形成稳固的价值体系,意识不到这一点。

这就需要我们帮孩子找到自信,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

当孩子遇到下意识恐惧的事,比如考试、交友、运动、演讲等

你可以先亲身师范,让孩子亲眼看到真实情况,而不是上来就打退堂鼓。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多向孩子传递积极信号,让他知道自己的力量,也可以试试看。

一次不行,就两次,不断告诉孩子“没关系,我们再来一次”。

熟能生巧,鼓励、信任和理解,也会降低孩子的畏难情绪,一步一步打开自己。


自卑并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他需要你的帮助。

想让孩子正确树立自信,家长要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让孩子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不被他人裹挟;

用爱和包容化解孩子的倔强,理解他的自尊;

引导孩子打开内心的缺口,不断尝试新挑战。

唯有如此,才有机会养育明朗自信、心中有光的少年!

-END-

养育孩子的干货,这里都有;

经营家庭的苦甜,我们都懂。

洞见父母,和千万父母一起成长。

走之前记得点个在看哟~

洞见父母
和千万父母,一起做智慧家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