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班主任忠告:孩子是不是学习的料,看这3点就知道(很准)

文摘   2025-01-21 18:30   北京  

👆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上周,去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讲座。
这次请来了市里的特级教师,有近20年的从教经验。
老师特别提到:
“孩子是不是学习的料,在小学三四年级就能看出来。”
看的不是分数,而是日常生活中的这3个表现。
对照了一下,说得太实在了!

看孩子的眼神,是飘忽还是坚定
老师说:
“课堂上,一眼扫过去,就知道哪个孩子没在听讲。”
看的是眼神
有的孩子,看似在认真听讲,可眼神涣散,目光呆滞。
被喊起来回答问题,一问啥也不会。
相反,那些学习好的孩子,眼神坚定,全程跟着老师。
教室里有任何风吹草动,也完全不受干扰,关注点始终在黑板上。
刷过一个视频。
河北一个小男孩,课间别的同学都在打闹,他却埋头写作业。
据老师说,他的每门科目都是考第一。

尖子生,大多都有高度的专注力。
回到家,他们也不用父母盯着学习,自己就会自觉完成。
父母怎么判断孩子上课认不认真呢?
可以看看孩子的橡皮
如果橡皮完整,说明上课、写作业很认真。
如果上面好几个笔尖戳出来的洞,说明经常走神,不专心。
如果有无数个洞,甚至像狗啃了一般,说明整节课都没有听。

这就是“橡皮定律”
当然,孩子的专注力是有限的,且会随着年龄逐渐上升。
对于8-9岁的孩子来说,可以维持专注的时间,可以到15-45分钟。
大家可以自查一下。
如果孩子明显低于这个时长,说明专注力不行。
这个时候,重点不在于逼孩子学习,而是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毕竟——
决定孩子成绩的不是学习的时长,而是这些时间是否高效、专注。

翻孩子的书包,是杂乱还是整洁
老师提及,孩子的日常与学习力密不可分
除了看孩子的眼神,平时也可以翻一翻孩子的书包。
一般来说,书包整洁有序,孩子的成绩会更好。
书包杂乱无章,邋里邋遢,学习上往往表现更差。
因为——
管理物品和管理时间、管理学习、管理自我殊途同归。
书包越乱,学习上就容易拖拉磨蹭,粗心大意且缺乏规划。
想起闺蜜的儿子。
他的书包,试卷揉成一团,书本不是卷页就是破了。
里面,还夹杂着玩具、树枝、剩半根的香蕉、遥控器……

喊他写作业,不是要看会电视,就是吃点零食,永远是能拖就拖。
好不容易坐在书桌前,找作业就要花上好半天。
眼看到要到睡觉时间,被爸妈催促,就胡乱写一通,敷衍了事。
检查一看——
语文句子只写一半,忘记标点符号;
数学大题,没有填写最终得数,也没写单位;
英语练习,不是漏写单词,就是答非所问……
明明学的知识都会,脑子也聪明,就是粗心大意,一天毛手毛脚。
老师分享了他教过的一个尖子生。
小姑娘的书包排列整齐,书桌也一尘不染,没有杂物。
学习上,也很有规划。
不仅整理错题本,孩列出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
在弱势科目上,花更多时间钻研总结,优势科目,则巩固加强。
最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市重点。
除非是天赋异禀的天才,大部分孩子智商都差不多。
决定一个人的成绩的第一因素,不是努力程度,而是学习习惯。

听孩子说的话,是提问还是求助
最后,老师提到一点,去听。
听什么呢?听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与你的对话。
举个例子。
遇到不会的题目,孩子向家长求助。
学渣孩子爱问:这道题怎么做?
知道答案后,直接填上去,只会输入,不会思考。
学霸孩子更爱问:这道题为什么这么做?
比起答案,他们更想知道答题的思路,寻找其他解决方法。
前者是被动学习,后者是主动学习
自主学习意识确实缺失,孩子再努力,成绩也很难提上去。
同事的女儿,四年级。
她作业按时做,错题认真订正,上课很少走神。
但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越学越没自信。
不是她不够努力,而是她努力错了方向,一直都在无效学习。
老师教什么学什么,让写错题本就整理,缺乏思考。
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是凭感觉、按习惯用功,自然学起来费劲。
这也和家长的辅导方式有关。
同事说,她看到孩子半天都写不出来,就心急。
最后她说一句,孩子写一句。
长此以往,孩子形成了依赖,稍微有点难度的题就求助。
在小学一二年级,可能还看不出差距。
因为学习内容很基础,死记硬背就能考不错的分数。
等到升入高年级,学习内容变复杂,知识也越来越抽象。
考验的不只是记忆力,更是思维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一到三年级,成绩就开始下滑。

教育家曼恩说:

“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前期抓好了习惯,孩子的学习才能后劲十足。

听完讲座我才意识到:
不是家长做得不够,而是没急在点子上,没帮在点子上。
孩子学习的根本问题,是抓习惯——
首先就是要培养训练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能够坐得住。
其次就是要训练孩子的学习能力,包括思维力、记忆力等。
最后就是要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保护和引导孩子的求知欲。
母调整养育方式,学习正确的培养方法,才能真正帮到孩子。
点个“在看”,一起努力!
-END-
养育孩子的干货,这里都有;
经营家庭的苦甜,我们都懂。
洞见父母,和千万父母一起成长。
走之前记得点个在看哟~

洞见父母
和千万父母,一起做智慧家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