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间,酒厂和村民的生活蒸蒸日上。
美田弥望、林盘星罗、小桥流水、古窖飘香。
西出成都,沿成温邛快速路行进不过半小时,就能看到这番景象。
这里是崇州市隆兴镇粱景村。今天,它还有个特别的名字,叫做“天府酒村”。
崇州,古称蜀州,被誉为蜀中之蜀,是川西坝子上的富饶之地。所以人们说,崇州是天府之国的味之源、酒之头。
从梁景村到天府酒村,是一座现代化乡村的兴旺发展,也是古老酒史、好酒产地的再发现,更是一种酒业新形态的诞生。
梁景,好景
从梁景村党群服务中心右转,是一条笔直的乡村公路,大大的“天府酒村”门头矗立在前,这是天府酒村核心区“酒街”的入口。
从门头下第一家“遇见·梁景好酒”餐馆开始,十余家酒厂,以及各处围绕酒事而打造的场景在这条街上鳞次栉比,茶社、餐饮、民宿、书院、数字乡村运营中心……
在街道右侧的院落后方,梁景村的主要灌溉河流铁溪河与酒街并行,一岸是天府酒村产业带,一岸是天府粮仓的大片农田。
欣欣向荣、鸟语花香,是对这里最朴实,也最贴切的描述。
|这是川西坝子上的一片飘满酒香的桃花源。
崇州市蜀州酒厂是酒街入口的第一家酒厂,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千禧年的时候由高加雨接手。
八亩地、60余口窖池、百来吨酒,是高加雨一家人的事业。我们到访时,高加雨正在厂里忙碌,匆匆几句话后便又投入繁杂的工作。加快的语速和步伐,以及手上麻利的动作都表明,这家小酒厂的发展同天府酒村一起迎来了好时候。
这是天府酒村11家酒厂普遍的状态。
2004年,酿酒工人牟崇云在本村买下一家经营了20年却濒临倒闭的酒厂,建成今天的牟氏白酒作坊。又是20年过去,牟氏白酒作坊一年有接近200吨的产量,完全不愁销路。
说起这20年的经营,他也有后怕。当年买入酒厂时,牟崇云不过30出头。“当时也担心做不走(方言,经营不下去),但又觉得白酒有前景。”
不过,他不敢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酒厂有一半的占地,是其兄弟在做畜牧业。
直到梁景村打造“天府酒村”后,才逐渐全部用来酿酒。
|柏油路代替了坑洼的土石路,家家户户门前都建起了小花园。
牟崇云说,“我们主要以本地销售为主,零售很多,建设‘天府酒村’后,生意开始有起色,来村里买酒的人更多了,客单销售三五百斤是常态。”
说起酿酒品质,高家雨和牟崇云都表示,这里酿酒不可能不好,村里还有上百年的老窖池。
村里最老的崇阳古窖,坐拥132口百年老窖池,更有800余年文化起源、近140年酿造历史,历经九代酿制技艺传承。
今天,崇阳古窖依托崇阳1886古窖池研发本草香型白酒,正在着力打造“世界本草香白酒庄园。”
除了酒厂,受益于酒村建设的村民也不在少数。
酒街两侧的房屋院落在统一设计后,协调统一又各有特色,它们曾经都是村民的家,如今村民住上了楼房,而老屋又带来额外的租金收益。
“遇见·梁景好酒”的房东姚治学每年以房屋入股,每年有30%的分红,每个月也能从小院领取一份薪酬,到了年底还有村集体收入分红。
“遇见·梁景小院”则是村内第一家新中式古风庭院,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茂林修竹,俨然“桃花源”。小院的服务员都是当地人,她们中不乏阿姨年纪的人,过去没有工作机会,现在格外的热情周到。
|发展方向明确,规划科学,梁景村民风淳朴,村民生活富足。
“梁景好酒”和“梁景小院”是天府酒村典型的商业形态,其投资人淘涛已在多个乡村进行产业规划和乡村建设,这次看中的就是白酒产业对于梁景村的带动效应。
此外,书院的图书管理员、数字乡村运营中心的运营人员、村里的讲解员,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回流人口”。
按梁景村的总结就是,人才回流增活力,“逆空心化”成效显著。此前的统计数据表明,村里的常驻人口增加了700余人。
从繁忙的城市回到充满希望的家乡,建设自己的乡村,享受田园,陪伴家人,于他们而言是无需犹豫的选择。
几年间,酒厂和村民的生活蒸蒸日上,路通每户,花开每家。
早在2016年,建设“天府酒村”的想法就开始萌芽。
川西坝子上最古老的酒窖池群落需要被更多人看见,也应该被更多人看见。
筹谋五年后,梁景村正式提出打造“天府酒村”,联合村内11家酒企成立天府酒业联盟,整合传统酒窖群落、酿酒工艺车间、生产设施设备等资源,抱团发展。
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各界众多资源接续进入,如沛华实业集团、诗酒文创博览园、子非·庄语农旅等十余个产业项目投资,已经不止于酒类产业,范围扩大到乡村文旅的各个层面,目前还有各类投资项目正在建设中。
|天府酒村鸟瞰效果图
其中,以成都崇阳古窖酒业总部项目规模最大。按照规划,未来还将打造企业总部经济基地、游客接待中心、古今礼乐博物馆、大地之音艺术中心、艺术酒店等等。
以酒为核心单品,梁景村推动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延链增值。其中则以崇阳古窖为龙头,成立酒业联盟,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带动青桥、文锦、千功等村(社区),共同做响“天府酒村”IP。
2023年,梁景村白酒产量4300吨,年产值达到1.7亿元。
|今年,梁景村在油菜花地里开设“天府酒村集市”,对酒水以及其他农副产品都产生了较好的引流效果。
在“粮酒旅”融合的预期下,梁景村一方面开发了多种农业功能,如保地稳粮、养水涵地、旅游体验、农耕传承。另一方面,打造多种产业形态,包括企业总部、乡村科创、电商直播、科普研学、文创设计,挖掘农村的多元价值。
同时,推动文旅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以文旅提升乡村产业质效,依托天府粮仓大美景观和天府农耕文化内核,一村一品、因村制宜培育农耕体验、研学科普、乡村总部等新业态、新产业。
发展至今,梁景村已经形成了种酒粮、酿美酒、存老酒、品美酒、憩酒村的循环产业模式,酒业产业市场在村内被拓宽,客商源源不断地走进,村民也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不难发现,天府酒村的根基除了古窖池群落,还有一个“粮”字。
整个梁景村占地8.66平方公里,位于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的东南角。
梁景数字乡村运营中心背后,就是天府粮仓的数字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利用传感器、无线通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数据收集及分析,可实时管控粮食生命周期的环境变化情况,农事操作情况,产销分布情况。
可以说,天府酒村就是依托天府粮仓而建。
村内7964亩耕地中,有704亩有机蔬菜,7260亩优质粮油,其中包括3000亩酿酒大麦,当地粮酿当地酒这句话,在天府酒村已经发展为一村粮酿一村酒。
隆兴镇有一句话叫做,“小亭出好米,丹井酿好酒,子非种好菜”。
小亭,就是隆兴镇过去的名字。
已经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的隆兴稻米历史悠久,它的大面积种植使得崇州市享有“天府粮仓”之美誉。崇州古地旧称“江原”,早在两千多年前,古蜀国母朱利就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使江原成为长江上游农业发祥地,朱利亦被誉为“江原农耕女神”。
《华阳国志》中就有“小亭有好稻田”的描述。20世纪80年代,隆兴大米销售到整个成都平原,是老成都人的家乡味道。
崇州,气候温润,土壤肥沃,水质甘美,千年如一。
这里地处岷江中上游川西平原西部,天府之国的腹心地带,兼具山地、丘陵、平原多种地貌类型。
发源于成都平原西部的边缘山区的文井江,流经崇州、大邑,于新津境内注入岷江,在怀远镇以下习惯称为西河,当作“江之源头”,命名为“江原”,为崇州的母亲河。隆兴镇水资源更是丰富,桤木河、泉水河、深溪堰等纵贯全境。
|这里是川西坝子的核心地带,是“天府之国”的最佳诠释。图源/视觉中国
这片土地上的酿酒史,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到了宋代更是酿酒业盛行之地,陆游笔下的“市桥酒”,便是对崇州酿酒文化的生动写照。
陆游两度在崇州为官,曾盛赞崇州美酒“金樽翠杓溢芳醇,琵琶箜篌似怪珍”。
但他与崇州的故事,不在于喝酒,而在于酿酒。很少有人知道,今天被资本看中的崇阳古窖,就是缘起陆游。
崇州今天还流传着陆游酿酒的故事,“华夏酒神,相传杜康;崇阳酒祖,当为陆游。崇阳药香酒,南宋陆游酿……”。
相传,公元1173年,陆游任蜀州通判时,因痴迷于酒道,闲暇之余与同为崇阳镇酒痴的酿酒匠人王金波结识,两人经常切磋酿酒技艺。
医书里说,酒可以“杀百邪、通血脉、厚肠胃、润皮肤散湿气”,陆游便想到在酒曲中加入中草药,如沉香、灵草、佛手等,如此本草香酒得以问世。
清光绪年间,百年姚氏家族从湖广移民入蜀,在崇州落业,开始筑池酿酒,偶得古书记载的本草酿酒配方,经过十多年的反复试酿,终将其秘方复原。1886年,姚氏创建“姚林”烧坊,也就是今天崇阳古窖的前身。
一百年后,由崇阳酒厂与崇庆县酒类事业管理局发起,四川省酒类科研所指导,成立了对崇阳本草香酒的专题科学技术研究,著名白酒专家曾祖训担任研究组长。
研究结果表明,其产品生产技术依托传统秘方,科学改良,在全国各香型曲酒生产工艺中,风格独特。国家,省市评委品尝鉴定道:“香气馥郁,入口醇和,协调爽快。产品酯含量以己酸乙酯和乙酸乙酯为主,同时伴有舒适本草香。”
1988年,崇阳酒被商业部评为“中国传统优质产品”;2007年,崇阳酒窖池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列入“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崇阳酒酿造技术被列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同年,崇阳酒被认定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今天的祟阳本草香型白酒,采用泥窖固态清蒸混烧工艺,以优质高粱为原料,佐以33味本草入曲,以大曲入窖发酵,小曲入箱培菌糖化。发酵过程中,有效的本草成分随着蒸馏过程而进入酒中,筛选保留了对人体有益的成分。
天府酒村是这里的现代化标签,而崇阳酒则是这里古老的积淀。
再看梁景,已是好山、好水、好田、好粮、好酒、好经济、好生活的一副好景。
(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来自天府酒村)
发现好酒的自然人文之美
更多好文……
好酒地理局所发表的包括但不限于
文字、图片、视频等原创作品,均受法律保护。
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篡改、删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