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立)生命科学大学与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签约合作

文摘   2024-09-27 23:20   蒙古  


素材来源:蒙古(国立)生命科学大学,“MN同传”编译了该文,以飨读者。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MN同传”立场。
蒙古(国立)生命科学大学B. Baasansukh及其管理团队热情接待了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郭峻菲博士等一行。
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致力于与蒙古国食品、农业和轻工业部建立长期、多领域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两国农业的繁荣发展。
合作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畜牧业技术创新合作:包括人工授精技术、先进动物营养技术引进、药物和疫苗生产,以及从怀孕母马血清中提取激素。
智能温室建设:引进新品种,根据当地条件生产化肥和饲料。
农业技术论坛:蒙古国和中国将每年轮流举办联合农业技术论坛,邀请两国政府官员、私营部门、大学研究人员、教师和专家参与。
贸易与销售合作:基于双方在贸易和销售领域的合作意愿,蒙古(国立)生命科学大学提出了合作建议,包括与该领域和研究的教授签订合同,以协调从蒙古国大量采购大麦、小麦、油菜籽等各类产品。
B. Baasansukh校长表示,蒙古(国立)生命科学大学在牛羊养殖、动物疾病预防疫苗、免疫剂和血清、动物饲料种植与生产、动物产品生产技术、智能温室和温室大棚的研究与生产农业领域,以及可再生太阳能、风能利用、蔬菜、新品种、化肥、农业智能技术、牛羊肉出口研究等方面,都有开展合作的潜力。他还提到,科研与创新办公室技术转移中心正在努力通过开发电子商务平台,将产品推向市场。
各二级单位代表也简要介绍了他们各自领域的合作建议。
畜牧与生物技术学院院长D. Gurbazar: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合作,研究人工授精、动物受精、肉类出口、羊和牛养殖模式,以及解决与蘑菇和蘑菇衍生产品生产、蘑菇酱生产技术和投资有关的问题。
农业生态学院院长A. Buyanbaatar:重点引进发达国家的技术,如蔬菜、谷物、饲料厂等领域的工作。韩国农业部投资建设了智能温室,并应用于培训、研究和生产。在增加蔬菜品种的目标框架内,农业农村部将共同努力,增加蔬菜品种。此外,研究人员开发了从采矿废料中提取和使用腐殖肥的技术,解决了温室储存技术问题。
应用科学学院院长I. Bayarbat:积极实施IT、信息系统、旅游和化学技术项目。随着学校创业公司法律环境的改善,农产品加工领域招商引资兴趣浓厚。可以在肉及肉制品加工、淀粉及淀粉衍生产品加工、植物生物活性物质分离与生产、生物质生产以及中介服务等方向上进行合作。
兽医学院学术秘书N. Ochirkhuu:与畜牧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教师合作,在科布多城、戈壁阿尔泰省、巴彦乌列盖省和与新疆接壤的省份开展跨境疾病研究。
会议期间,与会嘉宾和代表了解了畜牧技术转移中心和兽医医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签署的合作备忘录。
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邀请蒙古(国立)生命科学大学校长、教授参观京瓦中心,了解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WAFI)上成功实施的牛奶、水果和温室研究项目。
注:
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是由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首农食品集团等5个单位共同发起成立的民办非企业机构,位于北京平谷区,被誉为农业中关村的核心引擎。中心借鉴了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农业金三角”模式,构建了一个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旨在构建全球开放共享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孵化和国际交往平台。中心已成功引进孵化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并有多个应用性项目在孵化中。中心致力于攻克农业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推动育种工作,并通过“博士农场”等项目,打通科研到农田的“最后一公里”,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此外,中心还积极与国际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助力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是成为具有全国引领作用和全球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蒙研社
开展蒙古国研究,推动中蒙“产学研”合作,助力中蒙民心相通!(曾用名:MN同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