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同志是如何开好三中全会的

体娱   2024-07-21 22:44   内蒙古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其实只开了五天。会期并不长。

    会后的全会公报,开头就写了这么一句话:
在全会前,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为全会作了充分准备。
    三中全会前的这个中 央工作会议,原定20天。实际上一口气了开了整整36天。

    我没有查过吉尼斯世界纪录,这种重量级的会议开会时间之长,应该创了世界纪录。

    那么这次会议,为什么需要开这么久呢?

    这得从时代大背景说起。

    自1921年党成立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全国代表大会共举行了11次,三中全会却只召开了4次。分别是1930年(六届三中),1950年(七届三中)1957年(八届三)和1977年(十届三中)。

    其中第八届和第十届之间,长达二十年没有开三中全会。这是很不正常的。

    当时的时代背景是,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盛行,政 治上十年浩 劫,经济陷入崩溃边缘,百业待举,全国有2亿多人吃不饱饭。上上下下,思想很混乱。干部队伍也有很沉重历史的包袱,很多非正常提拔的干部占据着重要岗位。

    1977年,安徽省委书记万里在基层调研时,问一个青年的理想是什么,青年回答道:

“填饱肚子”

  1978年,广东宝安(深圳)农民的人均年收入是134元,一河之隔的香港新界农民的收入是13000港币,一河之隔,上百倍差距,促使不少人铤而走险偷渡。

    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这次工作会议本来主角并不是小平同志。当时他还只是三把手。

   1977年7月的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邓小平原来担任的各项领导职务。1977年8月的十一大上,进一步当选为中 央副 主席。

    虽然说地位提升很快,但是如何迅速扭转全国这样一个大的发展方向,还是远远不够的。

     这个时候小平同志就提出来,我们能不能先开一个中央工作会议,统一一下思想,这样开三中全会时,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当时的一把手和二、三把手

    当时的中 央主要负责人同意了小平的建议。

    那么这个工作会议怎么个开法,就很有讲究了。

    会议的前两天,议程按部就班,气氛波澜不惊。

    第三天,有一位普通又不普通的陈姓中央委员“放炮”了。

    说他普通,是他当时只是一名最普通不过的中央委员,没有任何职务。在台下就坐。

    说他不普通。是他早在1930年代就担任中央的领导职务,历任要职。解放后更是一度主管全国的经济工作。不过1962年9月后,他实际淡出政坛。开始了长达16年的“养病”生涯。常年在老家沪苏杭一代听听评弹,搞搞调研。虽然名义上仍然是中 央领导,并不领导实际工作。

    他就是时年73岁的的陈云。
    陈云当时候分在东北组,那也是他解放战争时期战斗的地方,老根据地。

    陈云在东北组分组讨论会议上一口气提了六大问题。

    分别涉及到薄一波、陶铸、彭德怀和康生,以及“天 安门事 件”。

    虽然上海青浦人陈云有着浓重的吴语口音,但是参会代表们显然都听懂了。这显然一个个重量级的炸弹。代表们诧异、惊愕、兴奋,心情复杂,跌宕起伏。

    这都是建 国后 党的政 治生活中的大事件,不仅涉及很多重量级领导,尤其涉及到方向性问题,可谓“十年不鸣,一鸣惊人”

    陈云的发言反响强烈,得到众多的与会者的支持,11月25日,当时的中 央负责人代表代表中 央在会上表态接受了陈云提出的意见。

    由陈云这样一个人来做这次中央工作会议的kick-off。无疑效果是很好的。

    党内的另外一位大佬,当时的二号人物叶剑英,叶帅也提出“摆开了讲,免得背后讲”,并对邓小平、陈云进行了鼎力支持。

    政治经济学,政治一定是首位的。
开完这次会后,陈云同志(左一)就到主 席台就坐了。

    既然政治方向的调定好了,后面具体的事就好办了。



    当然做好干部和群众思想工作,也是很重要的。

    会前的半年,在一位姓胡的中 央党校副校长的领导下,从党的最高学校开始,开启了思想解放大讨论。

    后来从党校内部扩展了成了全国大讨论,刊登在《光明日报》头版。
    那就是后来众所周知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等于为后来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典型了全国干部群众的思想基础。
    
    政治路线的问题解决了,思想解放的问题解决了。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讨论如何干了。也就是具体的方针政策。



   1977年7月第三次复出后,小平就通过国内外广泛调研,了解国内外实际情况。发现问题,提出思路,寻找答案。

   其中1978年这一年,74岁的邓小平先后4次出访了7个国家。1978年10月他到日本访问,参观四家企业(日产汽车、君津制铁所、松下公司和日本造币局)。

    他亲身感受当时时速200公里的日本新干线列车,亲眼所见日产汽车公司的现代化程度很高,日本与中国汽车工人的效率比是94:1。在日产汽车他说了那句著名的话:

我懂得什么是现代化了


    他还安排得力干将谷牧(时任副总 理)率团访问欧洲五国——法国、瑞士、德国、丹麦和比利时,进行长达一个多月的实地考察(1978年5月2日至6月6日)。发现这些国家已经修起网状高速公路,法国马赛索尔梅尔钢厂年产350万吨钢仅用工人7000名。中国武钢年产钢230万吨,却需要67000名工人。看到了中国巨大的差距,也寻找中国发展的机遇。

    总之:

必须把工作重心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在国内外广泛考察和深入调研后,邓小平决定亲自为会议拟定讲话提纲,就一些重大问题发表他的看法。   


他在手写提纲中列了7个问题:

一、解放思想,开动机器;
二、发扬民 主,加强法 制;
三、向后看是为的向前看;
四、克服官僚主义、人浮于事;
五、允许一部分先好起来;
六、加强责任制,搞几定;
七、新的问题



第一步,全面解放思想,做好全国干部群众思想工作。这是基层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这是大多数人基本盘。
第二步,解决政治路 线问题。获得高层的认可和团结,确保大方向一致。这是关键少数。
第三步,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这是落地的方案和干事的抓手。这反过来又会获得高层和基层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思想、人事、政策,三者完美互动,形成良性循环,聚成强大合力。

以我的粗浅认识,小平同志就是这样通过三步走,开好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他开门见山,“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 治问题”,

    他强调   “独立思考,敢想、敢说、敢做”“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w党w国”。

    他提出,“干革 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没有这样一大批闯将,我们就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就无法赶上更谈不到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他说,“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他说,“自己不懂就要向懂行的人学习,向外国的先进管理方法学习

    《邓小平文选》收入这篇讲话时作了这样一个注释:“邓小平同志的这个讲话实际上是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平地一声惊雷起,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次会议提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建议”,自此,中国进入全面经济现代化建设时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四十年。

那么,从小平同志如何开好三中全会,你有什么启发呢?(完)


相关阅读:

冷知识:中 央 委 员怎么辞职?

独家长篇连载:


从养路工到铁道部长(四):郑州局来了个武汉的刘局长


从养路工到铁道部长(三):年轻的老“司机”


从养路工到铁道部长(二):武昌十年


从养路工到铁道部长(一):鄂州鄂州



外二篇:


为什么八十年代年轻干部提拔那么快?


1991年的郑州局:落寞的外来户刘局长

师知新说
『师说新知』2.0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