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不满业绩掉队,光大永明人寿接连换帅

财富   2024-12-13 07:01   北京  

语:光大永明人寿将帅接连易人,伴随的是公司连续三年出现巨亏。此时决定更换将帅,皆是顺应了保险行业深层转型的需要。


“金融专家”三年亏损超30亿


“换帅”的险企名单,又多了一个新名字——光大永明人寿。


12月4日媒体报道,继3月总经理易人之后,光大永明人寿12月2日又宣布56岁的孙强不再担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暂由总经理张晨松代行相关职责。


此时,距离孙强正常退休年龄还有4年。


光大永明人寿将帅接连易人,伴随的是公司连续三年出现巨亏。此时决定更换将帅,皆是顺应了保险行业深层转型的需要。


中国寿险行业从2019年起,开启新一轮转型。


一方面,保险公司主动进行了销售和业务模式的转换,用绩优代理人取代人海战术,虚拟的保险产品与实体的医康养机构融合;另一方面,政府亦顺势加以政策引导,鼓励险企提质增效,引导行业回归保障本源。


在这一轮轰轰烈烈的转型中,国内超过半数的险企,随之于2024年完成了最高管理层的替换。


现在轮到了孙强。


1968年出生的孙强,曾短暂供职于人行系统,其后,他的职业生涯主要集中于光大银行(601818.SH)。



2000年5月,孙强以光大银行副行长的身份转任光大永明人寿董事长。在当月的交接班仪式上,孙的前任张玉宽称他为“一位难得的金融专家和领导者”。


不过,“金融专家”主要指银行经验丰富。加入光大永明之前,孙强并未有过多保险从业经历。


他也没有带领光大永明人寿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


孙强接手前,光大永明人寿连续8年保费保持了正增长,而且保持盈利。


孙强任上,光大永明保险业务收入仍然保持了上升的势头。但2022年,净利润从上一年的1.49亿元,当年亏损13.57亿元。相当于前面9年盈利合计,一年内全部亏光。接着,2023年继续亏损超过5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又亏损近13亿元。


曾有光大永明的员工透露,由于公司连年亏损,管理层推出了“减人、减职场、减成本”的“三减”政策,试图降本增效,导致员工普遍降薪。


但八位“董监高”的薪酬,似乎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他们依然拿着超过100万的年薪。


业绩变脸,自然引起股东密切关注。特别是持股近25%的外方股东加拿大永明人寿保险公司。


今年伊始,永明人寿的母公司——永明金融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苏凯帆(Kevin Strain)频繁往来于中加之间,与光大集团高层展开磋商,包括战略优化、产品创新、渠道拓展等诸多关键问题。


到了3月,光大集团决定,由总精算师张晨松接替刘凤全出任公司总经理。8月,张晨松的任职资格获得批准。四个月后,便又传出孙强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的消息。



天时解释不了所有问题


孙强掌舵期间,光大永明人寿业绩不佳,有时运不济的因素在。


2020年以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快速深入,央行有意识引导存款利率下行,同时资本市场震荡加剧,加上信用风险事件频发,保险公司投资收益普遍出现明显下滑。


另外,750日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下行,保险公司不得不增提大量保险合同负债,亦给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带来很大的约束。


但是,“天时”解释不了光大永明人寿所有的问题,管理层的决策与运营难辞其咎。


比如保险公司的投资端。


根据历年偿付能力报告提供的数据,光大永明人寿的综合投资收益率从2021年起出现大幅下滑,2020年还保持了7.23%的水平,2021年便下降到4.33%。2022年略微小幅回升后,2024年前三季度又回落到3.61%。


光大永明人寿投资资产的资产配置以固定收益类为主。从2021年到2023年,固定收益类资产占其总投资资产的比重在70%上下。


在权益市场高度波动期,这样的配置相当稳健,但也因此错过了今年三季度的权益牛市。


当各大险企借A股牛市普遍录得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的投资收益增幅时,光大永明人寿收获了不到4%的投资收益率。



一方面是投资收益率下降,另一方面则是支出的大幅增加。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受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持续增长、保单满期给付上升、前期销售的年金保险产品收益率集中到达峰值等影响,公司保险责任准备金计提、净赔付支出和退保金合计,同比增幅分别达29.95%、20.21%和0.16%。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2024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横向对比十家银行系险企,光大永明人寿的净资产排名垫底,环比下降12.6%。


净资产不断下降,给偿付能力充足率带来压力。


2021年底到2022年底,光大永明人寿净资产从49.31亿元降到32.39亿元,直接导致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从201.08%降至165.69%,和从154.64%降至101.18%。


虽然光大永明通过发债补充资本,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有所回升,但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2024年第三季度还是比二季度下降了5.52%


表面看,上述问题是所有寿险公司共同面对的,且孙强领导的管理团队做了分内的事情,包括持续进行人员清虚、加大考核力度以减少手续费及佣金支出,降低员工薪酬、减少职场以压降公司业务及管理费用等。


但有一个关键战略,是绝大多数寿险公司做了、光大永明人寿的管理团队从战略视野上便“缺位”的,那就是通过渠道变革、产品创新、业态拓展和资产配置调整,推动销售和业务模式革新,主动拥抱转型。



依然有后劲?


2019年,中国寿险行业迎来了转型关键期。2020年新冠疫情的大规模爆发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导致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不断下行,又进一步加快了险企销售和业务模式转型的进程。


面对监管层密集下调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的政策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市场变化,各家寿险企业纷纷加大了分红型产品和万能型产品的研发力度,并加快推出进度;调整投资组合,增强市场适应能力;自建和联合实体医疗康养机构,建立医康养生态圈。


与各家寿险企业加大发展分红险节奏不太匹配的是,最近几年,光大永明的分红险,规模保费收入和保费贡献度均明显呈下行趋势。


2021年至2023年,分红险规模保费收入分别为4.46亿元、4.16亿元和3.56亿元,保费贡献度分别仅为3.06%、2.22%和1.65%。


直到今年10月,光大永明人寿产品精算部总经理高嵩称,分红型会成为市场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光大永明人寿制定新产品策略时,确定了以分红型产品为主的基调。


投资收益率走低,光大永明的分红险红利实现率大幅下滑,退保率也快速上升。


所谓分红险红利实现率,就是保险公司实际派发的红利金额与保单说明书中演示的预期红利收益之间的比值。它反映了保险公司实际分红与预期分红的符合程度。


根据光大永明人寿披露的2023年度分红保险红利实现率,该公司公布的39款分红保险产品的红利实现率中,低于100%的有33款,占比超八成,有3款产品红利实现率仅为19%。


此外,就转型而言,被称为“新寿险”的虚拟保险产品与实体医康养融合的业态,已成为未来中国寿险行业发展的趋势,而且是国家政策鼓励的重点。


同样,光大永明尚未如中国人寿(601628.SH)、泰康养老、中国太平(00966.HK)养老那样,建立起自己的医康养生态圈。


虽然在转型中落于同业后尘,但光大永明亦有自己明显优势,比如庞大的银保渠道网络,以及万能险的先发地位等,依然后劲十足。


目前,光大永明的董事长职责,暂由总经理张晨松代为行使。


1974年出生的张晨松拥有中国、北美、英国精算师职称。他自2013年7月起担任光大永明人寿总精算师一职长达11年,直到2024年6月转任公司总经理、首席风险官。


精算师出任公司一、二把手,也是当下险企高管“换防”后的普遍选择。


当新董事长到位后,光大永明重新组建的“某张配”组合,或具备丰富的险企管理经验,后发先至,跟上行业发展的脉搏。


一切值得期待。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深入全球资本市场,洞悉每日市场脉动,为您带来专业独到、洞察深刻的财经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