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城诗文选读 | 任逢等《钓鱼台》题诗(总第60期)

旅行   2025-01-15 17:13   重庆  
何以合川? 文象示之。何以文象? 诗文颂之。
本期要解构的文象是钓鱼城,主要文象视点为钓鱼台,要读取的诗文是任逢等的《钓鱼台》题诗。

0文象信息

钓鱼城之名沿于钓鱼山。钓鱼山,山高400米,远望呈鱼形,山顶周回6.5千米,总面积380万平方米。因嘉陵江、涪江、渠江交相环绕,使得钓鱼山三面临江,一面临堑,四周沟壑纵横、山堡拱卫,从而构成了一方天险境地。

钓鱼城筑城之前的钓鱼山,有两大传说:一个是关于钓鱼台的,一个是关于双王墓的。

钓鱼台,在今护国寺前右侧,为一天然临崖石台。相传远古时,洪水泛滥,人们纷纷上山避难。因连天大雨,无处觅食,人们饥饿难耐,命悬一线。这时,幸得天帝垂怜,命一巨人神下凡救济,才给他们带来一线希望。正是靠着巨人神从嘉陵江钓取的鲜鱼,人们才躲过了这场劫难。不久,洪水退去,灾民还家,巨人神上天复命。一年后,人们上山拜祭上苍,在巨人神持竿垂钓的地方发现有一对宽一尺许、长三尺许、深五寸的凹坑,形似巨人神脚印。后来,人们便将这尊临崖石台称作钓鱼台。

双王墓,在今钓鱼城北面插旗山顶,为一传说中的封土堆遗迹。相传春秋战国时,巴人在江之南,濮人在江之北,双方为争夺钓鱼山,进行了三天三夜的生死决战,最后两国国王会盟于山上,互刺而死。有鉴于此,两国王子应百姓休战和好的请求,决意将他们父王的遗体合葬于钓鱼山上,以示永远结束纷争。这便是“双王墓”(俗称双王坟、皇坟)的来历。

钓鱼台的传说,赋予了钓鱼山“悲悯山”的寓意,寄托着合川人民对自然神灵主宰的敬畏。

双王墓的传说,则赋予了钓鱼山“和平山”的寓意,寄托着合川人民对安宁祥和生活的向往。

△钓鱼山云雾


02 作者简介


任逢,字千载,南宋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高宗绍兴进士,授西充县丞。历任温江知县、嘉定府通判、合州知州、礼部郎中。其诗文在《宋代蜀文辑存》《眉山县志》中有载。

宋宁宗嘉定七年(1213年),任逢以朝请郎知合州。在合州任上,他有感于合州的自然、人文、历史未有系统记述,便干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著了合川历史上第一部地方志书《垫江志》(30卷)。只可惜这部珍贵的志书今已不存。


家渔归,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人,生平事迹不详。其名总是容易让人联想到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两句诗:“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其寓意是归来重逢、团聚圆满。嘉定八年(1215年),家渔归来到合州,并登钓鱼山,算是合州山水的知音。


朱涣,字济仲,南宋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进士。其作品有《齐天乐》《百岁令》《寒夜曲》等。南宋绍熙年间(1190—1194年),朱涣曾游历合州,其诗《钓鱼矶》作于1191年,曾刻于钓鱼山上。


△钓鱼台雪景  罗应/摄


03 诗文推送



《钓鱼台》题诗


不慕渭水滨,

岂借严陵境。

巨人留神迹,

持竿钓月影。

——任逢《钓鱼台》

释义:不必羡慕姜子牙隐居垂钓的渭水滨,不必羡慕严子陵隐居垂钓的富春江。这里有巨人神垂钓时留下的足迹,这里有我日日寄托心境的嘉陵月影!


暂脱尘羁入古蓝,

西风送我与禅参。

涨开二水虬朱鬣,

岚隐诸峰玉碧簪。

两武深痕堕尘迹,

一椎打就踏云庵。

自怜把钓人多老,

消息遥遥自渭南。

——家渔归《访钓鱼小供》

释义:我暂时脱离尘世的羁绊,来到风景如画的钓鱼山,在古老的寺院里,伴着秋风静静把禅参。山下,嘉陵江、涪江涨起水来,有如虬龙红色的触角一般。山中,云里诸峰耸立天边,宛若玉簪青绿化身一般。巨人神的足印深深地留在了钓鱼山,护国寺的身形高高地踏进了云层间。那追名逐利的心啊,催得人日日变老,我怎不自顾自怜地来把初心寻找?


钓鱼矶上闲著身,

胸次应无一点尘。

偶尔不逢周汉主,

此心端弗愧前人。

——朱涣《钓鱼矶》

释义:登上钓鱼山,站上钓鱼台,我顿感身心俱闲,没有了一点俗尘的愁烦。即便一生都遇不上像周文王和汉光武帝那样的礼贤下士之主,只要我保持内心的平静与高洁,我也不会羞愧在姜子牙、严子陵这般世外高士的面前。


△钓鱼山下嘉陵水  华长远/摄


04 鉴赏提要


因有钓鱼台之名而有钓鱼山之名,而有钓鱼城之名。钓鱼台是钓鱼山的一处远古遗迹,是钓鱼城的一个景观地标。自古以来,钓鱼台便是人们游览钓鱼山的打卡地和为文赋诗的歌咏地。

任逢的《钓鱼台》,以“不慕渭水滨,岂借严陵境”开篇,自信地认为姜子牙垂钓渭水滨之“隐”和严子陵垂钓富春江之“隐”皆不如巨人神垂钓钓鱼山之“隐”,借此盛赞钓鱼台胜迹。这一点着实巧妙高明、不输志气。诗的后两句“巨人留神迹,持竿钓月影”,其核心在于“钓月影”。这里的月影代表了诗人心中的那种平静与悠然,寄托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憧憬。

家渔归的《访钓鱼小供》,写的是诗人自己——一个身处名利世尘的访客,为钓鱼山景致所征服的感怀。在这里,诗人陶醉于古寺禅林意趣中,感悟于钓台胜迹逸事里,尘封的内心世界得以打开。故有“暂脱尘羁入古蓝,西风送我与禅参”的轻快和“涨开二水虬朱鬣,岚隐诸峰玉碧簪”的气场。“自怜把钓人多老,消息遥遥自渭南”,说的便是追名逐利实不易,悠然从容更为难,感叹功名利禄催人老,何时才得自在心?!

朱涣的《钓鱼矶》,可以看作是对任逢《钓鱼台》的一种唱和,其特点在于行文简洁明快、直抒胸臆。前两句重在写心境,后两句重在表志向。读后,一个寄情山水、没有名利羁绊的高洁之士形象跃然纸上,颇有心灵“治愈”之效。


△钓鱼城雪景  吴宗元/摄


05 漫读拾遗


在中国文化中,垂钓被认为是一种能够体现人格精神和人生思考的活动,它不仅能让人忘却心中的委屈和愤懑,获取心灵的安慰,还能让人在参化天地之气中得到某些启示。在古代,它不仅是士大夫寄情山水的象征,寓意着追求内心宁静与平和的人文精神,也是出世者等待入世机会、报效国家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我们所知道的磻溪垂钓,暗示的就是有才能的人终将得到赏识和重用的机会。

有关“钓鱼台”的典故多指姜子牙、严子陵等高人钓鱼的地方,有忘情山水、不慕名利的寓意。本期推送的这三首诗,几乎毫无例外的表达了一种超然世外的内心追求。


富春江严子陵钓鱼台




总编辑:刘露、谢瑜

副总编:陈美西

责编:高海坤

编辑:谭亚庆、袁浩

来源:合川政协君


声明:除原创内容特别说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合川文旅
合川文旅委官微,为您提供“水秀三江·古韵合川”之文化、旅游等最新、最权威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