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甲骨中有关濮人战斗的场景
02 作者简介
刘象功,生卒年及字号、经历不详。据清光绪《合州志》记载,哲宗元祐五年至元祐六年(1090—1091年),以左朝请郎知合州。另据《舆地纪胜》卷186记载,他有写剑阁的诗词名句“千寻双剑截不断,一片闲云飞过来”留存。
刘象功少时便随父来过合州,并立志称“吾父守合,吾他日当继之”,后如其言,作了合州知州,其文章政事都远超其父,被列为合州名宦,受到合州人民赞许。
△《舆地纪胜》载刘象功诗句 杨应魁/书
03 诗文推送
濮岩铭
距城三里有僧舍,依大江林麓,楼观耸云入画者,伏于缣素(jiān sù)间,其绝谷幽邃(suì),历历可指。予幼时侍先君曾游。今被命镇郡,复至其所,抚然有感,亲怀旧之叹,因作铭,书于岩石。铭曰:
合之二川,河汉发源,极地通天。浩渺东顾,奔龙窜鲸,吞夔走荆。上有苍崖,乔松古杉,阴晴扑蓝。广岩断壁,天昏雾寒,溟空岳坼(chè)。巴濮邻国,室家相贼,为狼为蜮(yù)。剑血枯蚀,二王灭迹,云闲昼寂。世变茫茫,山空地荒,鸟巢兽藏。创筑其时,凿高构危,立刹开基。在昔幼冲,侍于先公,曾步崖宫。帝命维汝,克蹈前武,往治兹土。驰马岁旧,江山唯旧,中怀孔疚。勒铭其巅,子承孙传,与山齐年。
释义:
(1)合之二川,一曰嘉陵,一曰涪水。他们源于浩瀚星河,发于神秘极地,疾驰向东,如奔龙,如窜鲸,出夔(kuí)门,过荆楚,东流到海,不复回还。(2)二川之上有苍崖,乔松、古杉、云竹、翠萝茂密葱茏。宽广的崖壁如刀劈,似斧削,笼罩在阵阵寒气之中。(3)昔有巴、濮古国,相邻而居,互为狼蜮,战事不断,血染山川,直至二王战死,方得云闲昼寂、时日安宁。(4)世变苍茫,难预难料,又一时空转换,濮岩地域山空地荒、鸟来兽藏。有人拓洪荒,筑楼观,修庙建寺,开基立刹。从此,这里便是仙气飘飘、梵音缈缈。(5)幼时随父住留合州,今又受命治理合州。回忆往事,星移斗转,江山如旧,心中的敬畏如旧。(6)现勒铭山巅,望子承孙传,永恒永远。
△小篆“濮”字
04 鉴赏提要
刘象功这篇《濮岩铭》,是其刚刚出任合州知州时所作。序文部分简要交代他与濮岩山的再次邂逅。铭文部分,首先提到了合州的山川雄奇、地势险峻,接着写了合州的历史辽遥和巴濮两国的部族战争,写到了濮岩山的创筑维艰和开基立刹。最后则是借史写今、托物言志,自我激励,自我警示。
作者有感于幼时随父亲游历的深刻印象,有感于自己主政合州的使命责任,一边游历一边思忆一边壮怀。尤其是全文末尾“驰马岁旧,江山唯旧,中怀孔疚”一句,点名了题意,表明了志向,掀起了作者的情感高潮。虽然江山依旧,岁月如初,但这历史却是多有坎坷,这岁月却是难得静好,自己唯有勤勉奋进,方能留名后世。
作者借对濮岩的凭吊,表达了自己希望能建功立业,能把合州治理好的强烈愿望。
△濮岩寺一角
05 漫读拾遗
铭是古代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后发展成一种文体。铭的文体特点突出表现为文辞精炼、体制短小、押韵上口、见微知著,读来铿锵有力、余韵悠长。关于这一点,我们从刘禹锡的《陋室铭》中可以窥其概貌。《陋室铭》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铭文,自不用多说。这里就让我们再来节选两三篇与《陋室铭》相类的著名铭文——
(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商汤《盘铭》)
(2)盘水之盈(满),止(停止注入)之则平,平而后清,清而后明。勿使小欹(qī,倾斜),小欹则倾(倾出),倾不可収(同“收”),用毁其成(盘水的用处就没了)。呜呼奉(捧)之,可不兢兢(不能不小心)!(司马光《盘水铭》)
(3)汝饮而食,当思尔职。行而有得,斯无愧色。无功而厚享,节己以裕众,是为俭德啬人以自封,斯为民贼。毋以一食而忘天下,毋以苟安而忽永图。适己(为了自己舒服)而忘人(不管别人)者,人之所弃(离去);克己而利人者,众之所戴(拥戴)。(方孝孺《逊志斋集·杂铭》)
总编辑:刘露、谢瑜
副总编:陈美西
责编:郑延
编辑:谭亚庆、袁浩
来源:合川政协君
声明:除原创内容特别说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