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多山,一名青石山。在县一百四十里。古籍中所谓‘青石山’、‘青石岭’、‘九节岭’当此山也。《龙多山志》引李膺《益州记》及《九州要记》谓:‘昔巴蜀争界,久而不决。汉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一朝密雾,山为之裂,自上而下,坡处直若引绳,于是始判。’今山顶分界处犹隐隐然有裂痕,山左右居民语言、嗜好、习尚,迥然各殊。”
史学家张森楷这段关于巴蜀争界、分界的考辨记述,虽然更多的是基于历史的一种传说,但龙多山作为巴蜀地域的界标意义却是鲜明不二的。
巴蜀争界,看起来争的是一个地界领域,实则是争的一个精神标识。龙多山地理位置优越,地势险要,可谓山川壮美之地。环顾四周,数州尽望,百里山河平展其下,得其护佑。其俊逸挺拔之姿、苍翠清冥之色,给人以无穷的精神慰藉。
△传说中的巴蜀分界石
02 作者简介
彭应求,生卒年不详,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太宗端拱二年(989年)进士,曾任集阳推官,太子中元。
△龙多山风光 合川区摄影家协会/供
03 诗文推送
龙多山
一望东川尽数州,
依崖泉石更清幽。
不辞挹月披云卧,
揽取山房一夕秋。
释义:
龙多山,崛起中天,东川数州尽收眼底。山上林木幽深,怪石嶙峋,有泉水潺潺,鸟语花香;山下地势平坦,阡陌纵横,有万亩良田、千户炊烟。在这寺院山房最美的季节里,望月而坐、披云而卧,感受那一夜秋风起、天地桂花香的迷人景色,真是醉了苍穹、醉了心扉。
△龙多霞光 合川区摄影家协会/供
04 鉴赏提要
彭应求《龙多山》一诗,清新自然,富于禅意。作者信笔拈来,较好地表现了龙多山的异峰突起、绝世高傲,以及它的清宁幽静、超凡脱俗。
诗的前两句主要写外在景致,诗的后两句主要写内心感受。三四句中的“挹(yì)月”,即牵引着明月;“披云”,即披着云霞;山房,即山中寺庙;夕秋,即秋意。这些意象,无一不是在指向作者追求内心深处的宁静,追求自由超脱的意境。这便从一个更高的层面暗示了作者对于尘世生活的态度和情感。
△龙多山雪景 朱美忠/摄
05 漫读拾遗
在彭应求写《龙多山》之后的公元1056-1060年,周敦颐在合州为官,曾游历过合州城内的山山水水。一天他来到古赤水县城并游览了龙多山,信笔写下一首《游赤水县龙多山书仙台观壁》,为合州能有如此盛景倍加赞叹。其诗曰:
到官处处须寻胜,
惟此合阳无胜寻。
赤水有山仙甚古,
跻攀聊足到官心。
诗的大意是:为官一地我便要寻访一地的名胜。自此合州任上,我已寻遍了合阳城周边。今天来到赤水县城,发现这里有山有水更有仙人的遗迹。于是我便不由自主的登上了龙多山,此番攀登让我观览了山中秀美的景色,我那颗为辖地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心呀,似乎还在不停地放飞。
总编辑:刘露、谢瑜
副总编:陈美西
责编:郑延
编辑:谭亚庆、袁浩
来源:合川政协君
声明:除原创内容特别说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