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世纪是蒙古人的世纪。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后,他和他的子孙们便不断开疆拓土、八方征战。经过三次大规模的西征和数度大规模的南征,到1259年,这个最初的小小游牧民族已构建起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面积达3450多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帝国。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宋蒙战争中的钓鱼城保卫战因合州军民的死战死守,一举击溃蒙古大军的猛烈进攻,并致蒙哥汗战死于挥师南下的前线而名扬天下。
以蒙哥汗战死为标志的钓鱼城保卫战,前后坚持了三十六年,不仅再次书写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案例,而且还直接改变了世界战场格局,对欧亚、对世界、对中华民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历史影响,是中西方文明进程中不得不提及的重大事件。
蒙哥汗被视作“上帝罚罪之鞭”,钓鱼城则是“上帝折鞭处”,是改写世界历史的地方,因为护佑了欧洲文明,而被誉为东方麦加城。
今日读取的这篇《述实录·四十韵》,可以让我们从另一侧面来认识蒙哥汗和钓鱼城保卫战。
△钓鱼城始关门
02 作者简介
耶律铸(1221—1285年),字成仲,号双溪。辽太祖长子耶律倍九世孙,金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孙。其父为大家熟知的《古文观止》编注者耶律楚材。耶律铸出身显贵,三入中书,世受蒙古族恩典。作为元朝的一代诗人,著有《双溪醉隐集》。
1258年,蒙哥汗征蜀,时年37岁的耶律铸奉诏率领侍卫从征。因勇智过人,屡立战功,深受蒙哥汗青睐。1259年,蒙哥汗战死于合州钓鱼城,耶律铸亲护其灵柩北归,是钓鱼城保卫战的一方亲历者和知情者。
△耶律铸墓志铭
03 诗文推送
述实录·四十韵
承天圣祖开天业,四海为家尽臣妾。
规模宏远古无比,统绪岂惟垂万叶。
朅来海水不扬波,向见灵河已清澈。
除天所覆乐心戴,愈见人情皆感切。
折冲猛锐尽陈力,骨鲠贞良咸就列。
恭行天罚攘搀枪,著就鲸鲵殊翦截。
列圣未出无名师,历世弥光先圣烈。
推亡固存非一国,迷不知时非俊杰。
世许青野食前言,不若犬偷及鼠窃。
诬天复敢拘行人,妄专狙诈夸明哲。
国猶摄生贵处顺,水背流时源易竭。
即今日削尽疆场,其势得无忧迫协。
若然仍不畏天威,曷异螳螂怒当辙。
未知其可将蛮触,相与区区较优劣。
武王问罪挥天戈,征发诸军自崙碣。
翠华遥下五云来,辄报锦城氛祲灭。
扈跸貔貅三十万,争欲先驱扫妖孽。
博熊攫豹捷飞猱,赴险蹈虚矜胆决。
纷驰传檄启途使,英荡辅之龙虎节。
悬崖万仞入云端,前马不行应气摄。
虹梁飘缈驾层霄,高兴动人殊可悦。
若非由蜀道登天,岂与飞仙得相接。
腾倾湍瀑翻惊涛,怒震横流还送折。
千岩万壑殷晴雷,卷起千堆万堆雪。
飞阁尤非地上行,剑门呼似中天裂。
壁立千寻冷翠屏,碧霞城拥清都阙。
振衣直上玉女台,下视烟尘望吴越。
五丁碎徒青黛山,万簇蚕丛乱堆叠。
金城虽包裹全蜀,胜负莫非由勇怯。
孰云无所骋骁骑,闭口势何劳捕舌。
天衷应未诱蚩萌,堪叹颛蒙与天绝。
宁知皇化如时雨,欲济迷津作舟辑。
会闻蓬阆朝真仙,箪食壶浆尽迎谒。
纷纷诸将无虚日,争奏归明争献捷。
旌门敕树受降旌,异致穷民遂安帖。
莫如天欲降何如,英猷一旦为虚设。
无雷东陊孤山峰,惊风西卷旌杆折。
龙桥忽焉悉中圮,夔鼓鼛然寻亦歇。
忍令飞驾鼎湖龙,持拔龙髯坠尘劫。
笛声唤得梦回来,梅梢犹印西窗月。
释义:
题目中的“四十韵”主要是指诗中的韵脚数量为四十个。四十韵的诗往往是长篇诗作。由于韵脚较多,内容上可以有更丰富的铺陈。诗人能够利用这一篇幅来详细地叙事、抒情或者议论。全诗大意如是——
⑴修宪宗(蒙哥汗)《征蜀道录》时,我常常要熬到三更天才休息。深夜,闻笛声醒来,想起实录事迹,仿佛梦里一般,不免悲伤感怀,便付之以诗,以慰思念。
⑵想当年,我太祖(成吉思汗)五攻西夏,北攻乌梁海诸部,西攻乃蛮,南攻金国,并收降畏吾尔国,其领土封域宏阔辽远,堪称东尽东海,西尽西海;其黄金家族分枝散叶,可谓直系绵延,旁系繁衍。
大安元年,海晏河清,天降祥瑞,我太祖(成吉思汗)奉天承运,经略中原,令天下倾心拥戴,百姓无不感激涕零,猛将无不冲锋陷阵,良臣无不尽心辅佐。由此开始,我太祖(成吉思汗)、太宗(窝阔台汗)、定宗(贵由汗)、宪宗(蒙哥汗)不断开疆拓土,八方征战,以罚罪之师,惩除妖孽,其丰功伟绩光芒万丈、普照万邦。
⑶想那逆天的南宋王朝,迷惑无知,不识时务,有如鸡鸣狗盗。先是乞和于我,后又背信弃义,竟杀我信使苏巴尔罕等于青野(今陕西略阳县境内),拘我使臣嘿密什等于长沙(今湖南长沙市境内),奸诈狡猾之徒,还妄称什么明哲睿智之人。
国之生命犹如人之性命,只有细加持养,方能太平和顺。水不顺流,什么样的源头都将走到尽头。今日之征战,已是势所必然。你南宋王朝,不畏天威,与螳臂挡车又有何异?你还自不量力,想以区区之力与我蒙古帝国争胜?!
⑷想我蒙古攻宋,亦如昔年武王伐纣。军出昆仑,声势浩荡;兵出碣石,锐不可挡。刚一入蜀,便有云顶之捷,怎不让我三十万大军涌动热血。虽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我军儿郎却不愁攀援,不惧熊豹,不输猱猿。
一路檄文纷驰,意在昭告征讨之事;一路虎节授信,意在招抚受降军民。
都说人心比天高,今日得见入云霄。悬崖之上,马蹄之下,是桥阁飞架,是护栏广筑。
有幸借蜀道经过飞仙岭,那可是青城道士徐佐卿化为仙鹤直上九霄的地方啊!其瀑飞流直下,其涧回环曲折,其声响彻千岩万壑,其水卷起雪浪朵朵。
剑州东北,有两山对峙,尤如剑门中断;有飞阁相通,尤如天马行空;有千寻峭壁,尤如翠屏屹立;有碧霞城阙,尤如天帝所居。向上看,仿佛玉女振衣上台;向下望,好似在吴越烟尘中穿越。整个蜀地,满是重峦叠嶂,满是青烟缥缈,既像是五丁搬放的块块神石,又像是蚕丛堆砌的万千蚕山。
⑸蜀地,四处金城汤池;我军,一路金戈铁马,狭路相逢,自是勇者争胜。谁言我骁骑万群,不如它(苦竹隘)坚城一座?只叹他(杨立)童蒙无知、痴人说梦,只叹他愚顽不化,不肯来降,直落得城破人亡。
幸得它蓬州、阆州(守将)迷途知返,归顺我朝。更因我诸将乘势而为,令蜀中各州或望风而逃,或开门请降。一时间,降将云集,民来归附。
⑹真不知天意若何,我大汗的怀柔政策(指劝降钓鱼城)形同虚设,我东山的兵士营帐坠裂,我西山的驻军旗杆折断。攻钓鱼山时,搭起的浮桥又从中毁坏,大架战鼓三声过后也哑然失色。怎忍看,我宪宗皇帝乘龙升天,崩于挥师南下的前线。
⑺笛声把我从如梦般的思绪中唤回,站立窗前,梅梢之上依然还是那轮当年明月。
△耶律铸词句
04 鉴赏提要
《述实录·四十韵》,既是一首长篇颂歌,也是一首长篇史诗。全诗回忆了作者随蒙哥汗攻蜀的战争场面。
诗中对当时蒙古军征蜀的历史背景、战事经过、招降而不轻易屠杀的政策,以及宋军将领纷纷投降和闻风瓦解的狼狈状况,均有所反映。对蒙哥汗战死于钓鱼城下的情节,虽着墨不多,但字里行间仍有所表露。这对于研究宋蒙战争及南宋末期四川政治、军事,都有其参考价值。
耶律铸的诗,工于造境写意,总体上呈现流畅、清新的风格,其赋多为律赋,有频用典故、旁征博引的特点。就其诗文艺术特色来讲,既有豪迈粗犷的纵马驰骋一面,也有晓畅清新的生活情调一面。
作为一首颂歌,《述实录·四十韵》可谓极尽夸张、赞美之能,溢美之词充盈笔端,写出了蒙哥汗大军兵锋所指,宋军一路望风而逃的情形。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印证了钓鱼城保卫战的英勇无畏和它所创造的世所罕见的历史奇迹。
△耶律铸《双溪醉隐集》
05 漫读拾遗
蒙哥,全名孛儿只斤·蒙哥,成吉思汗四子拖雷的长子,1251年继位,史称蒙哥汗。对于蒙哥,我们需要有些了解:
首先,他是一个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人。根据有关资料记述,他的生活较为俭朴,常以狩猎为乐。
其次,他是一个有着雄心壮志又能积极作为的人。他登基时已43岁。继位后便立即整顿逐渐废驰的朝纲,强化了汗位权力和统治力。
第三,他是蒙古帝国成吉思汗后最为重要的大汗。因为他的存在,蒙古帝国内部才和平了许多年,没有内斗,一致对外,且连年攻城掠地,终于经过不断地西征和南征,成就了帝国的巅峰时期。
第四,他的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终究葬送了自己的区区性命。蒙古军队以20万之兵对合州军民3万之力,是有绝对优势的。他本可以更有策略,更有耐心,更懂得回旋,可他却因自己的一意孤行,败下了阵来。
蒙哥的战死,改变了世界战场格局,给历史带来重大的转折和影响,有其偶然,也有其必然。关于这一点,还请读者自行思考。
总编辑:刘露、谢瑜
副总编:陈美西
责编:高海坤
编辑:谭亚庆、袁浩
来源:合川政协君
声明:除原创内容特别说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