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李宗沆《增修文峰塔及合宗书院小引》载,明代300年间,不计会试恩科和乡试考中者,仅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的会试正科,合州人考取进士者就有47人之多。而在清代两百多年间,却鲜有这样的盛况,最糟糕的时候,如嘉庆十二年(1807年)、十三年(1808年)在乡试中合州学子连中个举人都成了困难,这确实让合州人脸上无光。要知道,明代合州只有7万多人口,而清代光绪年间合州人口已达60万人之多。
不过,看官别急,终清一代,合州虽然只出了区区十个进士,却也有值得骄傲的“合州四子”与“合阳四俊”(又称合州“后四子”)八大才子。
这八大才子大多为合宗书院学生。与其说他们的精神投射是东山之上的文笔塔或是嘉涪岸边的文峰塔,还不如说是合宗书院的寻乐亭。寻乐亭之于合宗书院犹如大名鼎鼎的爱晚亭之于大名鼎鼎的岳麓书院。“寻乐”之名,意在愿学子们以寻儒学之道为乐,即周敦颐所说的孔颜之乐。
有关寻乐亭的修建,前面的篇章已有所提及,本期选读的诗文是《重葺寻乐亭》。
△合宗书院旧址(今书院路合阳中学)
02 作者简介
萧望崧,清代合州(今重庆市合川区)举人,工诗文,喜唱酬,对合阳名胜,多有所咏。
△寻乐亭(李永生根据《民国新修合川县志》记载绘制)
03 诗文推送
重葺寻乐亭
未入春风座,来登寻乐亭。
隔江人感旧,开院士横经。
水近先延月,龛增欲摘星。
如何志温饱?心苦学前行。
释义:
重茸,即再次修茸。春风座,比喻温和可亲,给人以教益的气象或境界,这里指合宗书院。感旧,即怀念旧情。开院,即创建(开设)书院。横经,即听讲时横陈经书。延月,即得月。龛增欲摘星,系指重修时增设了业已毁坏的龛中“奎星”。前行,这里喻指前贤、圣人。诗文大意如是——
还未走进合宗书院,我便想到要先登重新修葺的寻乐亭。由涪江北岸到涪江南岸,合宗书院已历数百年。念及旧情,当年学子们听讲时横陈经书的场景,可谓庄重虔诚。今天,焕然一新的寻乐亭因有莲池的倒映而接引明月,因有亭楼的增延而势攀星辰。登得此亭,顿让人生发高昂的精神。寻乐亭啊寻乐亭,我们该如何寻乐?又该如何安贫?那还得苦心孤诣学前贤,学圣人。
△濂溪书院(湖南郴州)
04 鉴赏提要
寻乐亭建于合宗书院的莲池之上,是学子们追求道德、学问的一种精神意象。重葺寻乐亭,蕴含的是一种学风、人格、精神的传承。以此切入,全诗写得春风拂面、感怀至深、气象宏廓、趣旨高远。
起始两句,作者以春风座喻合宗书院,以寻乐亭表守道之象,俨然一个高洁之人在登高况之地。
三四两句,作者展现了对合宗书院教学场景的回忆。“开院士横经”五字,写出了以文化人的非凡气势和文化独有的力量。
五六两句,作者以眼前的景状,预示未来之可期。借亭下莲池之水,我们可揽天上之月,借塔上增修的神龛我们可摘域外之星。
末尾两句,作者总括全篇,点名题意。“如何志温饱?”可用安贫乐道作答,这是寻乐亭本身的寓意。“心苦学前行”,当是道学精神的传承,这是“重葺”的意义。
△莲池书院(河北保定)
05 漫读拾遗
合宗书院的寻乐亭为什么要取名“寻乐”亭?这里所说的寻乐,寻的到底是什么乐呢?
为此,我们不得不来说说一个有关儒家文化的概念——“孔颜之乐”(或作“孔颜乐处”)。
所谓“孔颜之乐”,是指孔子和他的学生颜回在追求道德学问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那种超越物质、超越世俗的快乐与满足,它是儒家倡导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者说是一种人生理想,抑或是一种处世态度。
孔子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讲的是学习之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讲的是交友之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是知识和性情得到满足之乐。这些乐处表现出的无一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孔子所谓“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讲的是自己安贫守义之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指颜回)也不改其乐”,讲的是颜回专注学问之乐。这些乐处表现出的无一不是一种更为纯粹更为深刻的精神追求。
孟子所谓“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zuò,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三乐也”,讲的是一种超越物质之乐。范仲淹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讲的是一种超越世俗之乐。这些乐处表现出的无一不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在儒学理论中,孔颜之乐还包括人与天地万物同体的境界(乐处)、与“理”合一的境界(乐处)、与事功合一的境界(乐处)。这些境界(乐处)分别代表人与自然、宇宙以及社会责任的和谐统一,即精神的升华。(呵呵,可能深奥了一点。)
通过如此一番理解和认识,我们再来读《重葺寻乐亭》,寻乐亭的文象寓意和精神意义自然就十分突出了。
总编辑:刘露、谢瑜
副总编:陈美西
责编:高海坤
编辑:谭亚庆、袁浩
来源:合川政协君
声明:除原创内容特别说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