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塔/文峰塔诗文选读 | 冯镇峦《瑞映山房怀古》(总第57期)

旅行   2024-12-30 20:35   重庆  
何以合川? 文象示之。何以文象? 诗文颂之。
本期要解构的文象是文笔塔/文峰塔,主要文象视点为瑞应山房、“合州四子”,要读取的诗文是冯镇峦的《瑞映山房怀古》。

0文象信息

文笔塔、文峰塔、合宗书院这类文象,让你想到的一定是一个文人墨客融铸清辞、代不绝吟的文学之乡。

的确,合州就是这样一片以其盘深的文林根底,不断推陈出新的文化故土。继两宋文化学术领先巴渝之后,明清时期,合州又在人才培养及文学创作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这里要提到的一个群体概念便是“合州四子”。所谓“合州四子”,是指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中举的张乃孚、杨士鑅、彭世仪与乾隆五十七年(1793年)中举的冯镇峦。他们是这一时期合州文化学术的领军人物。前三者我们已经读过他们的诗文并做了介绍,本期要了解的便是冯镇峦和他的一篇《瑞映山房怀古》。


△瑞映山房旧地(合川瑞映巷)


02 作者简介


冯镇峦(1759—1830年),字远村,清合州西里沙鱼桥(今重庆市合川区沙鱼镇)人。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举人。历任合宗书院山长,华阳(治今四川成都市)、广安(今四川省广安市)教渝,清溪(今四川省雅安汉源县)县学训导。清代著名小说评论家。

冯镇峦一生仕途颇为不顺,先后经历三次省闱、三次礼部应试都不第,49岁才以大挑二等获铨教职,51岁任清溪训导,一任便是20年。道光十年(1830年),升任广州龙门(今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知县时,年已71岁,在赴任途中突发疾病而亡故。

比起仕途来,冯镇峦的学业和学术成就却堪称一流。他少习儒业,从学于舅父苟莲峰等诸乡贤。有关史料称他“勤谨深思,究心经史,好客喜游,耽于吟咏”。他不仅通经文、工书画,更以诗词古文见长,与同州张乃孚、杨士鑅、彭世仪齐名,为“合州四子”之一。

冯镇峦是评点《聊斋志异》的著名理论家。其理论贡献已为当今学术研究所肯定。

冯镇峦反对纪昀对《聊斋》“诬谩失真,妖妄萦听”的批评,肯定《聊斋》的虚构是“似真似幻,诞而近情”,认为“(蒲松龄)先生此书,议论纯正,笔端变化,一生精力所聚,有意作文,非徒纪事。”其评点理论特质最为鲜明,“在小说理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其遗著有《晴云山房诗文集》《红椒山房笔记》《片云诗话》《黎雅诗话》《读史随笔》《批点古文左翼》《冷斋图说》《读聊斋杂话》《晴云山房丛钞》等十余种,堪称宏富。


△冯镇峦评《聊斋志异》册页


03 诗文推送


瑞映山房怀古


真伪不并立,辨义难通融。

谁将双南贵,下等严山铜。

怀古稽前宋,党祸纷群蒙。

流毒伪学禁,水火势相攻。

嗟哉蜀之西,乃有鹤山翁。

道衍程朱脉,炯如日在中。

奉命来合阳,道国推信崇。

针芥缘正合,先型契深衷。

山房披榛莽,改祀树丰隆。

作记名瑞映,大义光熊熊。

间世挺人豪,庶常凛孤忠。

缅维数君子,正谊垂无穷。

后先光俎豆,一派肇元公。

众女疾娥眉,谬肆谣诼工。

薄雾掩日月,万古清苍穹。

此风沿至竟,堪怜后之恫。

苍蝇乱黑白,聒耳闻飞虫。

一士苟持正,相形愧匪躬。

吠声矜附和,金铄将无同。

我来时异代,道范瞻衡嵩。

款客山一房,瑞木郁青葱。

古人不可作,高台生清风。


释义:

相传瑞映山房为南宋学者魏了翁居所,历代曾多次修葺,故址在瑞映山下,今合阳街道苏家街。诗文大意如是——

(1)是就是是,非就是非,判定是非的标准是不能迁就通融的。这就好比没人会将“双南金”(喻杰出人物)等同于“严山铜”(喻一般人物)一样。

(2)考之于前宋,因朋党之祸而使朝堂之上是非难辨、真假难分,一时间儒学正统不断衰落式微,儒学精神遭到打压限制。各方势力可谓相互争斗,水火不容。

(3)值得肯定的是,西蜀魏了翁继程朱理学一脉,并将其发扬光大,使之如日在中,光耀世间。

(4)前有周敦颐任职于合州,弘扬儒学思想,开启理学端绪,后有魏了翁奉命出使东川,来到合州,借《养心亭说》石碑的发现,上书朝廷,使理学成为国之道学而被尊崇。两位堪为圣贤的前辈一前一后如磁石相合来到合州,在我们心里烙下了深刻的印记。

(5)想那魏了翁寓居过的杂草丛生的废弃旧屋,有幸改为祭祀他的祠堂,并赋名“瑞映山房”,是一件多么有正义价值和得人心的事啊。

(6)受他们思想影响,明时合州又出了一位孤勇忠贞、“直声动天下”的耿介之臣——邹智。缅怀起他们来,真是道范庄严,影响宏廓。

(7)望着青葱茂密的瑞应山,伫立在魏了翁的旧居前,我辈所处时代,有先贤的道范如衡岳嵩山一般耸立在面前,可瞻仰可学习,实乃有幸。虽说我们成为不了古之圣贤豪杰,可他们的高尚情操却能如这瑞应清风一般,激励着将来。


△冯镇峦《晴云山房诗集》


04 鉴赏提要


自古正邪不两立,真伪有分明。作者开篇便以“真伪不并立,辨义难通融”来表达自己对于是非曲直的爱憎;以“谁将双南贵,下等严山铜”来表达自己对杰出人物的敬仰。由此为后面的怀古叙事提了纲挈了领。

面对眼前的瑞映山房,作者追忆了周敦颐通判合州开启儒学新篇的功绩,追忆了魏了翁对推动程朱理学立为正统之学所做的贡献,追忆了合州人邹智凛然直谏的忠心。这些人物俨然历历在目,都是尊奉义理的德行君子,为世人所敬仰所祭祀。所谓“缅维数君子,正谊垂无穷”,颂的就是他们的风范。

然而,朗朗乾坤,却难免会有“薄雾掩明”的黑暗。有时是“众女疾娥眉,谬肆谣诼工”,有时是“苍蝇乱黑白,聒耳闻飞虫”,这就需要我们细加判别,敢于秉公理、持正义,不与之同流合污。

末尾部分,作者借景抒怀,回应开篇。“我来时异代,道范瞻衡嵩”“款客山一房,瑞木郁青葱”“古人不可作,高台生清风”六句,说的是作者的怀古之思:回望过去,先哲先贤已为我们树立了一座有如衡(山)嵩(山)一般伟岸的道范丰碑,我辈虽然无法望其项背,亦当竭尽所能,让他们的道德情操永照后世。


△冯镇峦《红椒山房笔记》


05 漫读拾遗


冯镇峦被称为“文教先贤”,是个教育的实干家。在清溪做县学训导时,面对清溪县囿于“道不传”、“文学缺”的窘境,他积极奔走呼号。终于在道光四年(1824年)创建了颇负盛名的崃山书院(即今汉源一中的前身)。崃山即邛崃山脉,因清溪位于邛崃山脉南麓,故有此名。

崃山书院的落成,开启了汉源文教圣殿的大门,自此之后汉源文风为之一振,崃山书院走出的举人、秀才不胜枚举。这里记下一幅冯镇峦题崃山书院的对联,供大家一赏:

“道德衍(衍生)虞夏商周,问谁为(堪为)先生(圣贤)弟子;文章传汉魏唐宋,待汝(你)作理学名臣。”

道德、文章是古代读书人的两大修为,前者指思想品德,后者指知识学问。道德是文章的承载,文章是道德的教化。因此这幅对联很有蕴味,上联发问下联作答,自问自答,自答自问。


清溪古城及崃山书院(今雅安汉源)



总编辑:刘露、谢瑜

副总编:陈美西

责编:高海坤

编辑:谭亚庆、袁浩

来源:合川政协君

声明:除原创内容特别说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合川文旅
合川文旅委官微,为您提供“水秀三江·古韵合川”之文化、旅游等最新、最权威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