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城有三张金名片,一张是国家风景名胜区,一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一张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不过,这些只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还在于它是一处具有普遍价值的世界级文化遗产。
有关钓鱼城的文象信息,细说起来,不仅可以概括为一湾石佛(钓鱼城石刻群)、两大传说(钓鱼台传说、双王墓传说)、三江形胜(嘉陵江、渠江、涪江形胜)、八大景观(“鱼山八景”),还可以概括为卅载硝烟、满城英雄、千年遗风、万古坚城。这座城,仿佛是一部系列长篇,需要我们慢慢地读慢慢地品。
当然,所有的一切都还得从钓鱼城保卫战这一世纪之战讲起,本期选读的《钓鱼城记》,是合川历史文献中极为重要的篇章之一。通过它,我们可以大致了解钓鱼城坚守36年的主要详情和经过。
△钓鱼城东新门(合川摄影家协会供)
02 作者简介
无名氏,顾名思义,作者姓名、生卒年、事迹不详。其文引自明万历《合州志》卷一,初名《无名氏记》。
△钓鱼城区位示意(莫宣艳制)
03 诗文推送
钓鱼城记
山在州治之东北,渡江十里至其下。其山高千仞,峰峦岌岌,耸然可观。其东南北三面据江,皆峭壁悬崖,陡然阻绝。修城之后,凿山通路,路曲次之,方可登临。其西南稍低,于此筑城,高二十仞。城之门有八,曰护国、青华、镇西、东新、出奇、奇胜、小东、始关。其山周回四十余里。峰顶有寺曰护国,堂殿廊庑百有余间,宋绍兴间,思南宣尉田少卿所建。至元戊戌,为兵火焚熄灰烬。寺门之外,突然一台,曰钓鱼台,其上平正,可坐数十人。上有巨人足迹,年代虽远,风雨不能磨灭,岸边插竿之目犹存。此台在山之岭,俯视大江,悬岩千仞,相去险远,钓可施乎?名为钓台,似不侔矣。窃尝稽之,古之洪水为患,荡荡怀山襄陵,此山三面据岩,渠、嘉陵二江自西北而来,冲于山之西,流至合州城下则与涪江会同,皆浩浩荡荡环绕山足而东下。往古水患之际,势必环抱此山,则钓鱼之名,必自始矣乎。后有石庵,凡二十四片斵成,乃开山祖僧石头和尚自造也。宋高宗南渡之后,北兵益炽,彭大雅奉命入蜀,令郡县图险保民,太尉甘闰至州,观此山形势可以据守,故城之。郡目王坚,发郡所属石照、铜梁、巴川、汉初、赤水五县之民,计户口八万,丁一十七万,以完其城。西门之内因沟为池,周回一百余步,名曰天池。泉水汪洋,旱亦不涸,池中鱼鳖可棹舟举网。又开小池十有三所,井九十二眼,泉水春夏秋冬足备不干。城中之民,春则出屯田野,以耕以耘,秋则收粮运薪,以战以守。厥后,秦、巩、利、沔之民,皆避兵至此,人物愈繁,兵精食足,兼获池地之利,是以能坚守力战而效忠节。东有沟曰天涧,沟东北有山曰天涧嶺。龟山与鱼山对峙,城上呼语相闻,元宪宗蒙哥以此驻跸。王坚去任之后,继任乃安抚张珏也。有谋略,应敌出奇,制胜尤有过人。其时北兵大营驻汉中,利、沔初冬严寒,则来攻围;春夏喧热,则复退去。己未岁,值大早,自春至秋,半年无雨,北兵围逼其城,意城中无水,急攻之。一旦至西门外筑台建桥楼,楼上接桅,欲观城内之水有无。城内知其计,置砲于其所。次日,宪宗率其兵于下,珏命城中取鱼二尾重三十斤者,蒸面饼百数,俟缘桅者至其竿末,方欲举首,发砲击之,果将上桅人远掷,身殒百步之外。即遗鲜活之鱼及饼以赠,谕以书曰:“尔北兵可烹鲜食饼,再守十年,亦不可得也。”时北兵遂退。宪宗为砲风所震,因成疾,班师至愁军山,病甚,遗诏曰:“我之婴疾为此城也,不讳之后,若克此城,当赭城剖赤而尽诛之。”次过金剑山,温汤峡而崩。期年之间,世祖皇帝即位,北兵大集,总元帅蒙古等军于本州云门、虎头、渠口、鱼村、富峪、石子山等处,连营对垒,攻围甚急。而城中出奇制胜,或击却之,或掩袭之,斩获累捷。是后不敢久留城下,春去秋来,出没不常者十有余年。安抚张珏,以功升渝州制置使,继以王立为安抚。立至任,益严守备,兵民相为腹心。声息稍缓,即调兵讨捕邻邑之降北者,取果州之青居城,复潼、遂州境土,攻铁炉城堡,承命旌赏,擢授迁秩矣。奈何天运告终,少帝北狩,二王航海,故忠义之士,不克遂志效忠。至元丁丑,北兵围攻甚急,加以两秩被旱,人民易子而食,王命不通三年矣。戊寅春正月,渝城为守门者献之北兵矣。制置张珏被俘,而渝(鱼)城孤而无援矣。北军毕至攻城,且曰:“宋已归我国久矣,尔既无主,为谁守乎?”城中之民,惶惶汲汲,危如累卵釜鱼,知其祸在顷刻,然皆协力而无异谋。王立命众曰:“某等荷国厚恩,当以死报。然其如数十万生灵何?今渝城已陷,制置亦擒,将如之何?”愁蹙无计,归家不食。其家之义妹者,乃所虏掠北营北平渠帅之妻名熊耳夫人。初至,王立问之,答云:“妾姓王氏”,立乃喜曰:“作吾之妹,侍我之母,待获尔夫,俾其完聚。”待之若同母之妹,已数年矣。至是,熊耳夫人,亦忧城危祸及。素知有兄在北营而不敢言,因见王立之忧而告之曰:“妹本姓李,今成都总兵李德辉是吾亲兄。若知安抚待我恩礼,必尽心上闻,亲来救此一城人民。”立乃大喜,即令致书。熊耳夫人尝为兄作鞋有式,兄甚爱之。仍作一鞋以奉,必见手泽为信。遂遣儒生杨獬等潜赴成都纳款。李相得其降书,知妹在鱼城,喜不自胜。乃遣使星驰赴阙闻奏,仍领兵亲至城下。先遣獬归,语王立,夤夜竖降旗于城上。次日,北兵见说纳款降,欲登城而门闭,壁坚而不能入。又次日,乘舟至城下,民皆懽呼,焚香望拜,李相公麾退围兵。汪总帅蒙古军曰:“我等攻守此城十余年,战而死者以万计。宪宗皇帝亦因此城致疾而崩。临崩遗诏,来降必因攻困致毙,赭城剖赤,当上为先帝雪耻,下为亡卒报仇。”李相谕慰未决。又数日,朝使适至,奉诏旨:“鱼城既降,可赦其罪,诸军勿得擅便杀掠,宜与秋毫无犯。”李帅仍推其功于汪总帅,赍(怀着)立降书,大军随退。李相令城中之民,悉力修城筑门,旬日仍徙其民复旧治所。士农工商各复其业,黔黎老稚,咸感李相再生之恩。安抚王立,随李相至京,奏贺对品,蒙授怀远将军、合州军民安抚使。合民遂于城之西南隅,建楼立祠,以奉李忠宣公。岁时祭祀,以报其恩云。
释义:
在《钓鱼城记》中,作者较为全面地记述了钓鱼城的历史过程,所涉及人物、事件众多,背景关系较为复杂,其内容梗概如是——
⑴在合州城东北十里许,有一座三面临江、四面为峭壁悬崖的山,一眼望去,山势耸然、峰峦岌岌。人们据此筑城,修起城墙八公里,开设城门八座(即护国、青华、镇西、东新、出奇、奇胜、小东、始关八门)。峰顶有寺院称护国寺,始有堂殿廊庑百有余间,后被毁。寺前有一石台名钓鱼台,台上、台边分别有传说中的巨人神足印和他钓鱼插杆的孔洞。寺后有石庵,系寺院创始僧人石头和尚建造。
⑵宋高宗迁都临安(今杭州)后,为抵御蒙军侵扰,四川制置史彭大雅令各州县择险要之地筑城以保国安民,太尉甘闰观钓鱼山形,认为可以据守,便开始筑城。此后,经过多次营造,待到王坚完善城防体系时,城中不仅有地可耕种,还有泉水可饮用,人们“春则出屯田野,以耕以耘,秋则收粮运薪,以战以守”。此后不久,秦、巩、利、沔等州逃难民众也纷纷前来加入,一时间,钓鱼城人口剧增,兵精粮足。
⑶蒙哥汗率大军攻打钓鱼城时,历经多次战斗均不能破城。为窥城中虚实,他命令部下在钓鱼城西门外筑台,以便从台上观望城内守军虚实。一日,蒙哥汗命部下士兵登台窥望,士兵攀缘台上所立长杆,正在了望时,城上一阵矢石突然飞来,不仅长杆打断,杆上的人也被击落在数丈之外,就连蒙哥汗本人也为砲风所伤。第二天,张珏(实为王坚)命人在钓鱼台上竖起一根长杆,并取来三十斤大鱼两尾、大块面饼数百,再附上书信一封,通过发砲的方式投入蒙军阵中。信上称:尔等北兵,请你们烹食烹食我们的鲜鱼和面饼吧!就算你们再攻十年,也不可能攻下我固若金汤的钓鱼城。于是蒙军只得退后。蒙哥得信,从病床上负痛爬起,愤怒的留下遗诏:“我的伤病,皆因攻城而起,万一我死了,你们将来也要攻下这座城,杀尽全城军民,以为我报仇雪恨”。
⑷元世祖忽必烈继位后,元军多次攻打钓鱼城,城亦不可得。相反城中军民出没无常,出奇制胜,使围攻之师不得不完全撤退,这样又坚守了十几年,直至张珏升任四川制置副使兼知重庆府后离开合州去到重庆。
⑸张珏调离后,王立遂成为钓鱼城守将。他进一步严明军纪,加强防守,还不时调兵讨捕临近州县叛降者,收复青居城及梓潼、遂州等部分失地。无奈天运告终,南宋灭亡,忠义之士已无忠君之事,忠义之城已无朝廷之命。
⑹1277年,元军再度围攻。1278年,重庆沦陷,张珏被俘。此时的钓鱼城形势万分危急。一方面,合州大旱,两秋失收,粮草不济;另一方面,朝命不通,外援断绝,人心惶惶。
⑺为安定人心,也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王立对全体军民说:“我深受国恩,今天已是以死相报的时候了,但我又不能只顾自己而置大家于不顾。希望大家处变勿惊,只要我在一天,我便保证大家不受屠戮。”
⑻回至家中,就在王立愁蹙无计时,其义妹熊耳夫人告诉他,她本姓李,为当今成都总兵安西王相李德辉之妹。于是王立便修书一封,并以熊耳夫人做的一双布鞋为信物,派人潜至成都,希望李德辉能救一城军民。
⑼李德辉得到降书,又知其妹在钓鱼城,十分欣喜。他一面派人奏明朝廷,一面亲自率兵赶至合州。
⑽来到合州,李德辉便以安西王相兼西川行院副使的身份与围城的东川行院军首领商量受降之事,殊不知却遭到东川行院军首领的抵制,核心的还是要不要按蒙哥汗的遗命实施屠城。对此双方争执不下。
⑾数日后,诏书至,“鱼城既降,可赦其罪,诸军勿得擅使杀掠,宜与秋毫无犯。”至此,钓鱼城开门投降,围城之军随即退去,战争状态结束。
⑿根据李德辉的官令,大家合力修城筑门,恢复合州城。不日,民众均从钓鱼山迁回,士农工商也各自复其业,东川大邑合州城得以还其旧貌。合州民众有感李德辉的再生之恩,遂在城西南为他建楼立祠,每年祭祀,以示纪念。
△钓鱼城的山水格局(资料图片)
04 鉴赏提要
这是一篇有关合州军民坚守36年抗击蒙(元)之师的历史记录,是我们认识和了解钓鱼城不能不读的珍贵文献。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散文性质,其功用主要是记叙描述事物,并通过写景、状物、记人、叙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表达作者的观点。
《钓鱼城记》从三个方面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宏阔的战争图景。一是介绍了钓鱼城的概貌,主要写了钓鱼山的地理形势、名称由来、佛寺城垣。二是记述了钓鱼城的兴废,重点写了甘闰、二冉的“筑城”,王坚、张珏的“守城”,王立、熊耳夫人的“献城”。三是描写了钓鱼城的神圣,重点写了合州军民的御敌智慧、斗争精神、辉煌战绩。
文章用了很大篇幅记叙了钓鱼城战后的和平收场,以“合民遂于城之西南隅,建楼立祠,以奉李忠宣公。岁时祭祀,以报其恩云”作结,表达了作者的见解。
全文条理清楚、线索明晰、语言生动、内容具体、感情充沛、叙述客观,是一篇难得的史记。
△钓鱼城古战场遗址文物点(资料图片)
05 漫读拾遗
钓鱼城坚守三十六年,最后以朝廷不屠一人为条件开城投降,结束了战争状态。这其中最有功德的一个人,便是元朝安西王相李德辉。正是通过他的斡旋和极力主张,才没有造成钓鱼城的悲情结局。为感李德辉的功德,合州人民在城中建楼祀之,并以李德辉的谥号“忠宣”命名该楼。
张乃孚曾写过一首《登忠宣楼》诗:“长空初纵目,信步上南楼(忠宣楼)。雨霁山余黛,江寒水带愁。壮怀天际远,好句(佳句)坐中收。不醉涪陵(合川历史上曾置涪陵郡)酒,庾公(庾信,北周文学家、诗人)空此游。”
该诗最后两句为点睛之笔,间接表达了合州人民的人情之味和感恩之心:登忠宣楼缅怀其大德大恩,不畅饮两杯家乡的美酒,岂不枉此一游,岂不有负自己(有如庾信那般)对家乡的一片深情。
总编辑:刘露、谢瑜
副总编:陈美西
责编:高海坤
编辑:谭亚庆、袁浩
来源:合川政协君
声明:除原创内容特别说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