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5日,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和全国信用教育联盟(筹)主办的“中国信用4.16高峰论坛”在北京国谊宾馆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中国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王佐书,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国家一级教授、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刘伟,国家公共信用和地理空间信息中心副主任吴阿明,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时任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教授吴晓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残联第七届主席团副主席吕世明,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法部民商经济法室主任王伟教授,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主任章政教授等专家发表了主旨演讲。来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的主管部门、全国信用教育联盟成员单位、省市行业协会的领导与专家、信用服务企业及各行业精英共200余人参会。
合影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信用4.16高峰论坛组委会执行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信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成本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田侃主持。
田侃主持开幕式
王佐书在致辞中指出,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长期以来在信用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走在前沿,取得了显著成果。作为国内领先的信用研究机构之一,中心为推动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并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特别是由中心主办的信用高峰论坛,历时十八年,已成为推动我国信用领域发展的重要平台。本次论坛聚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中国高质量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王佐书强调“信用体系建设,它不是直接生产力,但是它为推动构成生产力各要素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信用体系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润滑剂、增效剂和推动力”。
王佐书致辞
刘伟在致辞中指出,现代市场制度创新需要信用体系提供支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并为新质生产力与创新提供公平竞争的信用环境。随着科学技术蓬勃发展,增强信用激励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信用体系不仅是市场秩序的维护者,也是资源配置效率的催化剂,应紧密结合教育、科技和人才强国战略,推动资源向创新领域流动。
刘伟致辞
吴阿明在致辞中强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要求提升新能力,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各部门、各地方及社会各界都在积极行动。要持续提升信用数据归集治理能力,推动信用信息共享,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提升信用服务效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员,中心希望能得到信用领域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共同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吴阿明致辞
董志勇表示,北大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始终肩负着推动人类进步、促进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北大中国信用研究中心是我国高校中最早成立的信用研究机构,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依托各级政府部门、兄弟高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已成为我国社会信用建设领域的重要智库,承担了大量国家重点课题,并在信用研究领域开创了多项先河。近年来,中心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激发新发展动能,创新性地开展了以信用指数、数字监管和信用激励为核心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持。
董志勇致辞
吴晓求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必须把握以下三个关键点:首先,要正确理解资本市场的战略意义。过去中国资本市场在规则、制度和政策上存在一些漏洞,特别是在减持规则方面,需要进行重大调整。过去的IPO缺乏边界,几乎只要有需求,就可以进行IPO,导致“天使化”企业现象严重。其次,资本市场的理念问题至关重要,它应当成为社会重要的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机制。金融资产的持有比例及证券化资产的增长应逐步提高,以促进更均衡的财富分布。第三,流动性储备至关重要。必须形成有效的流动性预期机制,不能依赖社保基金等外部力量来“救市”。
吴晓求发表主旨演讲
吕世明在分享《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出台与实施时,重点探讨了无障碍环境建设中,中国信用的价值及社会信用的人文意义。他表示,全国人大已高度重视无障碍环境的立法与落实,并对信用体系在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关注与支持。在北大中国信用研究中心的支持下,无障碍环境建设首次成为中国信用高峰论坛的议题,标志着无障碍环境建设进入中国信用建设的新时代。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在无障碍环境中将体现出独特的价值,推动中国社会信用的发展,必将创造新的社会奇迹。
吕世明发表主旨演讲
陈功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养老服务领域,“时间银行”作为一种创新探索,突出了“爱心无价、爱心等价”的理念。时间银行能够实现社会对需求的及时反馈和支持,让每个人通过奉献自己的时间和善意,参与到社会的公益事业中,形成良性循环。他还提到,时间银行的目标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公益”,并强调这一切都需要以社会信用体系为基础,才能支持社会文化和价值的充分体现。
陈功发表主旨演讲
王伟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的信用立法”进行了深入阐述。他强调,信用法治化建设应从诚信价值观入手,将诚信融入各类法律体系,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信用立法体系时,诚信应成为普遍的法律规定之一。同时,应加快制定社会信用等级法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确立基本法地位,引领信用体系建设。他还提到,经济领域的信用体系应通过专门法律进行有效部署,并加强信用法律的实施机制。与西方主要聚焦经济金融信用不同,中国则通过广泛的社会信用体系来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王伟发表主旨演讲
章政从“信用理论范式”角度,展开了对“十五五”期间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战略思考。他指出,信用范式是信用理论的核心框架,决定了其发展路径。随着新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技术已成为信用范式的重要特征。章政预测,未来信用实践将可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从“被动型”转向“主动型”,并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重点也将从“道德范式”转向“技术范式”,推动国家信用建设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创新化等新领域的发展。
章政发表主旨演讲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信用建设论文征集评选委员会副主任杜丽群发布了“2024中国信用建设优秀论文征集评选情况报告”,公布了2024年度“太平洋建设杯”中国信用建设优秀论文的获奖名单。杜丽群指出,在评审过程中,各位专家以匿名方式对论文开展独立评审,遵循科学、客观、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根据评审结果,一等奖空缺,二等奖3篇,三等奖5篇,优秀奖12篇。此外,她期待在未来的论文征集活动中能够有更多优秀的论文参赛,并希望能够评选出一等奖的杰出作品。
杜丽群公布论文征集评选结果
开幕式期间,还举行了书法捐赠仪式。龙门石窟研究院石窟艺术中心的张东辉教授为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捐赠了以诚信为主题的书法字画。此外,论坛还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信用共建优秀案例推荐榜”。
下午的论坛由主题论坛、专题论坛、工作经验交流年会、优秀论文学术交流会等四大板块组成,并平行召开。在主题论坛环节,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王大树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亚光长聘副教授共同主持,嘉宾们围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赋能中国高质量发展”展开讨论。来自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上海市信用服务行业协会、广东省信用协会、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南京市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厦门国信信用大数据创新研究院、太平洋建设集团、大公国际、第一亚洲商人金银业有限公司、内蒙古信用促进会、洛阳市信用建设促进会、中都文化艺术教育基金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如何更好地发挥信用赋能作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畅所欲言,提出真知灼见。
主题论坛会场
在专题论坛中,商务部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长韩家平研究员和首都师范大学信用立法与信用评估中心主任、北京信用学会会长石新政教授共同主持,参会嘉宾重点讨论了数据治理、信息保护与信用立法等热点问题,围绕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难点、焦点展开了深入交流。来自商务部研究院信用研究所、北京信用学会、广东省信用协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深圳市信用促进会、中国政法大学品牌与社会信用研究中心、武汉理工大学科技保险与科创金融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北京法大律师事务所、北京智慧星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为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慧和新思路。
专题论坛会场
在第18届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经验交流年会上,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主任章政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田侃研究员共同主持,来自30多个省市的信用主管部门、地方信用协会、科研机构和优秀案例代表深入研讨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在2024“太平洋建设杯”中国信用建设优秀论文学术交流会上,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的获奖论文作者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杜丽群教授和庄晨老师与来自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信用管理专业负责人武英涛教授进行了精彩点评,并为获奖作者颁奖。
工作会议会场
优秀论文颁奖仪式
在中国信用共建优秀案例2024年度推荐榜颁布仪式上,共有75个优秀案例入选。其中,上海市信用服务行业协会、广东省信用协会、威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0家单位案例被选为“中国信用共建年度创新案例试点单位”。厦门国信信用大数据创新研究院、深圳市龙华区卫生健康局、泰安市社会信用信息中心等12家单位案例被选为”中国信用共建年度政务诚信实践案例“;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亚洲商人金银业有限公司、国研流通产业控股(北京)有限公司等26家单位案例被选为“中国信用共建年度商务诚信实践案例”;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办事处、枣庄市山亭区发展和改革局、威海市文登区社会信用中心等16家单位案例被选为”中国信用共建年度社会诚信实践案例“;荣成市社会信用中心、冠县教育和体育局、好习惯国际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案例被选为”中国信用共建年度教育诚信实践案例”。首都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京市残疾人服务示范中心、杭州达那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案例被选为“中国社会信用无障碍环境建设示范案例”。
论坛期间,60多位专家学者发表了精彩演讲,10多家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论坛作为连续举办18年的信用行业学术盛宴,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自2004年起,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联合20多家全国性行业协会和55所高等院校,每年定期举办中国信用4.16高峰论坛,已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政策理论创新的重要平台。
2024中国信用4.16高峰论坛开幕会现场
供稿: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
美编:初夏
责编:度量、雨禾、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