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12月14日至15日,第七届“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暨“百所经院人才招聘会”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成功举办,来自全国206所院校的36位校长和229位院长出席论坛。论坛由开幕式、第二届“孙尚清发展知识研究与交流奖”颁奖仪式、荣誉教授授予仪式、国际参会嘉宾代表致辞、捐赠仪式、圆桌论坛、平行分论坛、百所经院人才招聘会、中国经济学博士生论坛等环节组成。12月15日上午,本次论坛设置的九个平行分论坛同时展开。
分论坛三: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2024年12月15日上午,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第七届“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暨“百所经院人才招聘会”之分论坛三在经济学院302会议室举行。南京大学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院副院长葛扬,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冒佩华担任召集人。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常务副主任方敏,北京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熙担任联系人。本场分论坛的参会嘉宾有: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戴魁早、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凯杰、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刘园美、浙江工业大学现代化产业体系研究院副院长叶瑞克、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志新。
本场分论坛的主题是“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专家学者围绕这一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与会嘉宾共同指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保障;新质生产力的重点是创新:创新驱动、创新环境、创新主体和创新路径。
在讨论中,与会嘉宾特别强调了因地制宜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他们普遍认为,各地区应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所处发展阶段,选择适合的产业发展路径,避免盲目跟风或造成资源浪费。例如,一些地区可以依托农业优势发展智慧农业,而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则可以聚焦绿色化工和新能源材料等相关产业。
与会嘉宾阐述了关于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协同发展问题。嘉宾指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生产力的否定,而是要通过新技术改造优化传统产业,使其焕发新的生机。同时,产业升级势在必行,要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适应未来产业的发展需求。
嘉宾们还对数据要素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他们认为,数据要素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对于促进信息对称、提高要素协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包括数据产权、流通交易、分配和安全治理等方面的制度建设。
在科技创新方面,与会嘉宾普遍认同企业应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他们指出,高校和科研院所虽然也是创新的重要力量,但最终的产业化落地需要依靠企业。专家们通过案例分享,展示了如何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
最后,嘉宾们提出了对新质生产力研究的思考。他们认为,当前的研究多集中于理论层面,而对于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如何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分论坛四: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研究
2024年12月15日上午,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第七届“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暨“百所经院人才招聘会”之分论坛四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305会议室举行。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严兵与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利国担任本次分论坛的召集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副主任刘新立担任联系人。本场分论坛的参会嘉宾有: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李成明、无锡学院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刘震、浙江工商大学泰隆金融学院副院长倪禾、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彭珂、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吴本健、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杨子晖、东北财经大学中国经典经济学研究院院长钟永圣、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徐建卫等。
围绕“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这一议题,与会嘉宾结合各自的研究与实践经验,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交流。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数字经济作为新的主要经济形态,正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治理方式。在此背景下,实际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结合,更是经济形态和治理模式的全面转型。嘉宾们强调,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交易成本、确保市场自主运行对于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与会嘉宾还探讨了金融科技在赋能城商行方面的巨大潜力,特别是在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上。他们提出,利用信息优势和校企合作,推动“好金融”理念,实现银行与商户共生发展,进而促进普惠金融的深入开展。这不仅能够提升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也有助于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识别与防范数字经济中的金融风险方面,嘉宾们呼吁需未雨绸缪,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数字经济的发展不损害社会信用基础。同时,加强对金融科技应用的规范管理,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是实现健康发展的关键。
与会嘉宾提出了通过“首发经济”、“平台经济”和“包容型经济”三种模式,解决数据转化、平台垄断和数字鸿沟等堵点问题,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他们强调发展普惠经济,确保经济增长能够惠及更多弱势群体和区域,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加强地方高校与产业的协同发展方面,专家们指出,应通过校企合作与地方政府支持,推动数字经济与地方经济的协同发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优势,提升学院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这不仅有助于高校自身的发展,也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嘉宾们呼吁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建立健全的制度框架,确保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他们强调跨学科协作的重要性,指出信息技术带来的风险如信息茧房和算法歧视,需通过规范管理加以防范。呼吁加强跨学科合作,利用多学科的优势,共同应对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各种挑战,确保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健康融合发展。
供稿单位:科研与博士后办公室
供稿人:王璠、闫昱
美编:初夏
责编:孙锦萍、王璠、雨禾、度量、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