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高产王】农业高产的逐梦人——记五九七农场有限公司大豆高产王崔婷婷家庭农场

文摘   2024-12-30 17:14   黑龙江  

我是高产王

崔婷婷,今年39岁,五九七农场第一管理区旱田种植户。自2009年从父辈手中接过农业种植的接力棒,已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了15载。其种植规模从最初的15亩逐步拓展至如今的150亩,凭借着对农业的满腔热忱与不懈努力,在2024年,她种植的大豆平均亩产达588.04斤,一举夺得大豆高产王冠军的殊荣。

织梦乡土,新思维扎根农业生产

崔婷婷生于斯长于斯,对这片黑土地饱含深情。儿时目睹父辈们驾驶小四轮、手持锄头在田间劳作,每日辛苦耕耘,深知农业生产的艰辛。怀着对乡土的眷恋与改变农业现状的决心,她毅然投身农业,立志在这片土地上闯出一片天地,为传统农业注入新活力。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动。”秉持这一理念,崔婷婷坚信科学种植是农业长远发展的基石。她自学农业知识,积极向技术人员与资深种植户请教,与丈夫并肩作战,在自家田地的选种、播种及田间管理等各个环节,严格遵循科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逐步摸索出一套契合当地环境的种植模式。

第一管理区28作业站地处山区,小气候显著,积温偏低,播种与收获时间均滞后于其他作业站,这不仅加大了农业受灾风险,还致使农作物产量长期处于低位。面对不利条件,崔婷婷凭借经验与研究选定垦农34大豆品种。播种时,每公顷精准播量,运用130厘米大垄密植、精量限深定位播种等技术,并遵循“以匀增密”原则,通过标准化作业提高有效结荚与收获株数,以玉豆轮作、超声波调优等方式为丰收夯实基础。

万物生长有规律,崔婷婷深知细节决定成败。田间地头常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笔与记录本不离手,仔细观察作物生长各阶段状况并详实记录。面对邻里疑惑,她微笑回应:“只有全面了解作物生长周期的营养需求与防病要点,才能实现高产目标。” 她总结出,精准施肥既要保证氮、磷、钾肥供应,微量元素补充亦不可缺;在病虫害防治与壮秧环节,药剂稀释倍数不同效果迥异。她巧妙融合传统“土办法”与现代新技术,其经验与做法成为周边种植户的借鉴的宝贵财富。

逐梦田间,新技术驱动农业创新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机技术的革新对农业生产起着关键推动作用。崔婷婷与丈夫深谙此道,在农机具领域不断探索钻研。崔婷婷心思细腻,善于发现问题;丈夫精通机械原理,二人优势互补,共同助力农业增产增收。从最初亩产300斤到如今的588斤,农机技术的升级功不可没。

回忆往昔,崔婷婷感慨万千。2002年,种植100多亩玉米时,丈夫借来“1075”玉米收割台,却因机械性能不佳与操作失误,致使玉米破碎率极高,近2吨玉米几近报废,销售陷入困境。丈夫四处奔走推销,仍遭商贩压价,当年玉米种植亏损2万元。此次挫折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坚定了更新农机具的决心。

此后,丈夫全身心投入新型农机具研究,积极参加各类农业技术培训与交流活动,向专家虚心求教,与同行深入探讨,不放过任何学习提升机会,积累了丰富知识。结合自身种植经验与土地特性,他们逐步淘汰落后、低效的农机具,引进智能播种机等先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调试优化,依据农作物种类与生长阶段灵活调整农机具参数与操作方式,确保其适配种植需求。同时,注重农机具日常维护保养,多年来累计投入80余万元,更新3台套农机具,使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大幅提升,为农业高产提供有力支撑。

筑梦阡陌,团结协作共克农业难关

农业生产之路布满荆棘,挑战不断。2024年汛期,暴雨突袭,持续降雨使大地泥泞不堪,道路阻塞,车辆无法通行,农田受灾严重。崔婷婷望着被雨水浸泡的农田,心急如焚,但她没有丝毫退缩,决心与困境顽强抗争。

返回家中,她与丈夫迅速钻进“农机改造室”,对家中农机具展开研究,探寻应对之策。经过深思熟虑,他们果断拆除农机具后轮单轮,换装坚固双轮。双轮设计有效分散农机在泥地的压力,增强抓地力,使其能顺利穿越泥泞。同时,鉴于传统播种方式在雨灾下难以实施,他们大胆创新,拆除农机具传动轴,换装先进的搭载卫星导航的播种机。借助卫星定位系统,精准定位播种位置,确保播种作业准确、连续,成功保障农业生产在恶劣环境下有序推进。

周边农户目睹崔婷婷家的成功实践,纷纷前来请教。崔婷婷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悉心指导,带动作业站多数有机户共同学习改造技术,凝聚起强大合力,携手突破农业生产困境,彰显了团结协作在农业发展中的巨大力量。

崔婷婷的农业征程,是一部充满梦想、坚持与奉献的奋斗史。多年来,她坚守标准种植与精细管理原则,用实际行动诠释农业精神,实现农业稳产提质增效,成为广大种植户的楷模与骄傲,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农业现代化建设。


文图:吴延敏  夏连双

编辑:丁   蕊

审核:李士会

终审:张丽欢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微看五九七
千里大荒神韵在 一品寒疆果都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