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在五九七农场文体中心一楼3名身披大红花、手捧奖金牌的种植户是本次“高产王”表彰大会的焦点。粮食高产不但获得高效益还带来了额外的奖励,这让第五管理区获奖农户尹葵葵欣喜万分,这是这个农场创新举办“我是高产王”擂台赛活动促单产提升的又一举措。
今年,五九七农场大力发展“四个农业”,以“粮食高产稳产增产”为目标,突出“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系统集成和“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力机型”系统融合,通过开展“三大作物高产创建”和“我是高产王”活动,实现水稻单产806.4公斤/亩,大豆单产294公斤/亩。
良种先行
增产有保障
一粒良种,万担好粮。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优质的种子是提单产的基础。
今年,五九七农场总播面积87.42万亩,其中水稻面积36.65万亩,玉米面积20.75万亩,大豆29.42万亩,其他作物面积0.6万亩。
在农作物品种选择上,农场严格按照“两优一早”原则,对现有品种进行对比筛选,以市场为导向,以订单为牵引,筛选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优质高产品种。水稻以食味好、抗倒伏、抗逆性强的品种为主;玉米以抗倒伏、抗逆性强,耐密宜机收的品种为主;大豆以高油、高蛋白的优质高产品种为主,合理选择品种严禁越区种植。
“我今年种植的品种不但抗倒伏、抗逆性强而且产量还高,虽然6月份遭受低温冷害,但经过管理区指导增施硅肥、磷酸二氢钾、氨基酸等叶面营养剂,对产量的影响不大。”获得水稻“高产王”的第十二管理区种植户韩海洋欣喜说。
“我们严把种子选择关,水稻品种主推龙粳31、龙垦2021等产量高、食味好、抗倒伏、抗逆性强的品种,还引导种植户发展黑稻、香稻、糯稻等优质特色品种种植。”农场副总经理李边海介绍。
种子品鉴会、观摩会、评估会……农场农业发展部还积极组织各管理区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规模化经营家庭农场场长等到佳木斯开展水稻品种观摩评鉴会,参观水稻研究院,与专家面对面深入交流,为明年生产“多种选择”做好充足准备。
农场还在15个管理区优选地块开展品种对比实验,让种植户更直观、更清晰地了解各品种特征特性,生育期、长势、抗病性、产量潜力及优势,为选择优良品种提供可看、可学、可交流的平台,为科学选种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垦丰种业五九七分公司还利用“冬训”契机,对当前农户种植的大豆长势、株数、株粒数、产量、百粒重等指标进行分析,并结合种子发芽试验的数据,为农户讲解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助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农场还在秋收结束后组织人员深入种植户家中对水稻、玉米、大豆应用的品种、产量进行调研,根据本地的土地环境、气候条件、种植户需求等因素现场对比新品种的优势,确保农户用上优质、高产、稳产、抗性强的“放心种”,为明年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科技赋能
增产有底气
科技是粮食生产的支撑,更是破解土地产出的“密码”。
今年,五九七农场坚持以科技赋能单产提升行动,通过集成应用新技术,积极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智能化,持续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
“往年大豆每亩地播种150斤左右,今年我们这块‘高产王’地块采用了130厘米大垄宽台匀密栽培技术,垄上种植大豆4行,亩保苗株数从以往的22666株增加到25300株,有效提高大豆结荚数、收获株数。”第一管理区副主任孟德海介绍。
不止于大豆种植领域,增密度同样成为玉米增产的关键词。
想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先决条件在科技,今年农场采用了密植技术,原来种植密度为每亩4000株左右,现在增加到每亩6133株左右。这种密植技术可以保障玉米的通风和透光,实现节水节肥与单产提升协同推进。
水稻“三化两管”、玉米“四精两管”、大豆“大垄密”是农场重点推广的栽培模式,除此之外,农场还推广种子超声波调优增产、有机肥替代化肥、立体分层施肥、大豆钼酸铵拌种、大豆根瘤菌剂接种、旱平免搅浆等28项农业实用技术。
千方百计将增产潜力转化为现实增量,将示范攻关转化为大田实产,以标准化大提升筑牢农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科技攻关明确不同区域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攻目标,打造百亩攻关田46个、千亩示范方24个、万亩高产片8个,开展“我是高产王”擂台赛,参赛种植户67户,参赛面积1.3万亩,80%以上“高产王”种植户粮食平均单产提升3%以上,以小面积高产攻关,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农场在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和科技应用的同时还加强与北京瀚景锦河科技有限公司、八一农大、哈工大智研有限公司、东北农业大学、华南农大等全国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东北粳稻轻简智能化应用》《寒地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示范推广》品种对比试验及大豆高蛋白品种种植试验等项目合作,通过落实各项技术和合作,切实提高科技支撑能力,以汇聚更多的智慧和资源,助力粮食单产提升。
“数智”一体
增产更增效
田间有“耳目”、云端有“大脑”、地里有“医生”……当前,农场农户正从“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变。技术新、装备强、科技范儿十足的智慧农业,既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添底气,也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五九七农场以农机农艺融合为核心,突出农业科技创新,树立农机农艺协调发展理念,形成作物品种、农机技术、农机装备相配套的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体系。
“好苗八成粮,春天播种我家用的就是这台电控气吹式精密播种机,它不但配备了种肥监控设备,拖拉机还有导航,将种子间距误差控制在厘米级别,每一株都是精准定位,苗出得又齐又壮。”农场第二管理区农户陈海波抚摸着播种机向前来“取经”的邻居介绍道。
“为了把‘科技力量’变成‘粮食增量’,提升作物出苗的匀度和整齐度,今年,农场引进了5台电控气吹式播种机,保证播种位置‘精、准、直、匀、齐’……”农场农业发展部副部长李岩说。
今年,农场加大农业机械更新引进力度,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022万元,更新了智能电控气吹式播种机、宽窄行侧深施肥插秧机、无人驾驶系统、双层施肥起垄机、自走式喷雾机、辅助导航驾驶系统等各类智能农机具共计813台套,实现农业机械化率99.8%,为粮食单产提升提供装备支持。
同时,农场还在第七管理区新建超级育秧大棚53栋,建设本田、秧田生产智能管控设备和系统各1套。力争实现控制育秧成本,减少劳动强度,保证壮苗标准,探索规模化育秧、社会化服务实现方式。
“如今水稻育苗由原来‘苦力活’变成‘轻松事’,仅轨道运苗这一项就能减少用工50%,运苗效率提高50%。”看着一栋栋智能育秧大棚,家住五九七农场第七管理区的种植户李桂荣心里说不出的喜悦。
智能巡检机器人、秧田环境智能控制器、秧田喷淋智能控制器、智能水肥一体机……五九七农场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实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环境进行定期信息获取,生成动态空间信息系统,对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过程进行模拟,达到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文图:李士会
编辑:丁 蕊
审核:李士会
终审:张丽欢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