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鲜素材人物+语段+时评+热点

教育   2024-12-12 20:49   河北  
01

一、金句篇

1.时代犹如一束光,由各种色彩交织而成,我们当追光而遇、沐光而行。面向新的图景、打开新的画轴,每个人都不妨恰到好处地添上一笔,勾勒热烈的红、清新的绿、开阔的蓝、温暖的橙……执笔绘多彩,必能为发展添新彩。

2.从“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古训,到“兴家犹如针挑土 败家好似浪淘沙”的民谚,勤俭节约向来被认为是修身养德的行为规范。

3.“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同志的至理名言,至今仍被广为传颂。坚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才能把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

4.滴水成河,粒米成箩。

5.文化是流动的历史,文化是生活的风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

6.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国家需要价值导航。

7.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02

二、段落篇

01.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体现了一种勇于探索、艰苦奋斗、求新求变、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展现了面对挑战时坚定不移的信念与行动,是时代精神熠熠生辉的璀璨瑰宝。敢为人先,意味着勇于突破常规,敢于走在时代前列,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爱拼会赢,意味着兼具勇于拼搏的勇气和善于拼搏的智谋,面对逆境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并在拼搏过程中不断学习、总结和优化,争取最大的成功概率。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格的重要体现,贯穿于党的整个发展历程之中。【来源:孙银玉 《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

02.敢为人先是开拓创新的前提。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比如,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薛其坤院士,凭借一股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在材料与物理学领域钻研,最终取得了丰硕成果。广大党员干部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拘泥于传统观念和经验束缚,打破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式,勤于思考、敢于质疑,突破自我限制,不断迭代优化;在行动中始终保持“闯”的劲头,敢想敢干、敢试敢闯,勇于尝试、创新突破,以开拓者的姿态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争当排头兵、勇做先行者,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在奋勇争先、锐意创新中为推动社会进步、为人民创造福祉贡献一份力量。【同上】

03

三、人物篇

01.期待更多“逆袭”故事

【来源:唐天奕《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01日   第 05 版)】

【人物】布云朝克特

【故事】2024年中国网球公开赛男单四分之一决赛中,中国选手布云朝克特2∶0战胜俄罗斯选手卢布列夫,晋级四强,创造了中国网协男子选手在该赛事上的最好成绩。出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布云朝克特,一度由于家庭变故,只能被送到乌鲁木齐的公益儿童村生活。但他从未向命运低头,在接受专业网球训练后,他在有限的训练条件下,以过人的毅力写下属于自己的“逆袭”故事。

【点评】

半决赛最后一球落地,布云朝克特遗憾不敌世界排名第一的意大利选手辛纳,但他仍然享受到了钻石球场最热烈的掌声与欢呼——作为首位闯入中网男单四强的本土选手,他已经创造了历史。

布云朝克特的成长经历令人动容。家庭变故迫使年幼的他离开亲人,前往新疆乌鲁木齐公益儿童村生活。5岁时,他被教练挑中,只身远赴浙江湖州练习网球。命运在他人生的开端设下荆棘,他却从中汲取成长的养分,用汗水浇灌出绚烂之花。

“从他的眼神里面可以看到渴望跟不服输”这是教练对布云朝克特的初印象。网球之路上,面对挫折,布云朝克特最不缺乏的就是从头再来的勇气。从最低级别的赛事打起,一点点实现突破:迎来职业生涯首个完整国际赛季、拿到个人职业生涯巡回赛首胜、站上大满贯正赛赛场、世界排名闯入前100……体育为他打通了向上奋进、改写人生的通道,他也不遗余力地诠释了永不服输的竞技精神。

放眼体坛,这样的“逆袭”故事还有很多。

来自云南临沧的网球小将王发曾因一张“背篓少年”照片走红网络,他每日挥拍7000余次,梦想着用网球为国争光;生活在四川大凉山的女孩杨思琪,从小没见过大海,却在接触冲浪项目后成为中国首位奥运冲浪选手;位于秦岭深处的陕西留坝县,一支县中学女足帮助山村留守儿童成长为足球教练、职业球员,有人甚至入选国家队……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在农村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容的有力支撑下,来自偏远地区的体育人才接连涌现,为中国体育事业注入更多新鲜力量。

逆风生长的故事背后,是青少年成长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双向奔赴,更是深化东西部协作、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硕果。在帮助布云朝克特走上体育道路的湖州网球中心里,就有不少队员是由教练从各地的儿童村、福利院发掘的。偏远地区体育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不少运动项目的群众基础也比较薄弱。让“好苗子”展现天赋、脱颖而出,既需要人文关怀,也呼唤机制创新。

近年来,面向偏远地区青少年的体育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健全。例如,武汉体育学院冠军志愿服务团通过研发课程、体育支教等方式,构建起完备的培养链条,并研发“智慧选材”系统,对青少年进行数字建档、数据分析等,帮助更多偏远地区的青少年走上专业体育之路。创造条件让偏远地区的孩子有机会了解更多体育项目、接触高水平的专业训练,将为体育强国建设注入更多人才力量,更多孩子将拥有以体育成就出彩人生的宽广舞台。

以体育人,助力每一棵“好苗子”长成参天大树,激励更多有潜力的青少年奋发向上,相信在万众瞩目的大赛舞台上,一定会有更多来自“草根”的优秀选手创造佳绩、书写辉煌。

02.让善行接力 让爱心传递

【来源:漆袁雯《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14日  第 05 版)】

爱的力量不仅在于它内嵌于人性之中,更在于它能够感化人、带动人,形成同频共振的力量,这会让整个社会都更加崇德向善

【人物】杨恩泽教授

【故事】2019年10月9日,天津大学教授杨恩泽逝世,但此后5年里,杨恩泽生前捐赠的奖学金,依然能在每年如期到账。捐款来自杨恩泽的儿子杨石,他遵照遗嘱,继续兑现父亲“连续捐赠20年”的承诺。捐电脑、建科学楼、资助生活困难学生……怀着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杨恩泽生前持续努力改善家乡基础教育,诠释何为立德树人的“大先生”。斯人已逝,爱意仍在延续。

【点评】

将大半生精力献给教育事业后,杨恩泽教授留下一份令人动容的遗嘱:卖掉自己名下唯一的房产,一半的钱留给天津大学,另一半留给广东潮州饶平县所城镇中心小学。连续给该小学“成和奖教奖学金”捐赠20年的承诺,由子女帮着完成。“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杨恩泽倾其所有的奉献背后,有甘为人梯的无私,也有仁而爱人的赤诚。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国光纤通信事业开拓者之一、“八二工程”总工程师、天津第一个光纤通信实验室创建者,这些闪耀的身份在杨恩泽口中,不过是云淡风轻的一句“这是大家一起做的”;单人床用了几十年、衬衣领口和袖子磨破、菜刀木头把脱落,杨恩泽常说“已经很好了”“过得去就行”。70多年躬耕教坛,潜心治学、桃李天下,这是教育的播种;几十年如一日甘于清贫,无私奉献、舍己为人,这是精神的垂范。去世后子女继续兑现承诺,让善行成为一场代际接力跑,让爱心超越生命的界限、向未来延伸。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感动人心的不只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行善,更是爱心的传递及其在不同人之间形成的共鸣“布鞋校长”李振华在71年间捐款170余万元,设立“振华奖学扶困基金会”,让1.24万人次贫困生受益。曾受他资助的学生任纪兰,在大学毕业后,回到李振华曾工作过的小学执教,并拿出部分工资继续资助贫困学生。从四川大山深处走出的蒲邦顺,创办兴农中学,允许农家学子用粮食、蔬菜或猪肉抵交学费,或给贫困孩子减免学费,圆了无数农村孩子的求学梦。从兴农中学毕业后,昔日学子解囊资助兴农在读的学弟学妹。正所谓“德不孤,必有邻”,善念和爱心在循环往复的正反馈中不断强化,为社会和谐注入了更强大的正能量

“一灯燃百千灯”。师生之间传递的,不只是有形的知识,更是无声的美德。无数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优秀教师,用温暖的爱心托举学子求学路,同时也以人格魅力塑造着学生的价值追求,为他们的人生选择树立起标杆。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当爱心激起爱的涟漪,当善行激起善的回响,人们从中可以直观看到,爱的力量不仅在于它内嵌于人性之中,更在于它能够感化人、带动人,形成同频共振的力量,这会让整个社会都更加崇德向善、向风慕义

从爱出发、用爱抵达、以爱回馈,期待更多用真心打动真心、用爱心传递爱心的故事,让美好就发生在人们身边,让每个人都成为爱心的火炬手

03.叶嘉莹:以诗度苍生,“诗教”无量功

叶嘉莹出生于1924年,距今整整一个世纪。因自幼便开始作诗填词,许多过往的记忆与感伤,被她以古代文人的方式记录下来。“我所有的诗词都是源于现实中真实的触动,从小就是。”叶嘉莹是蒙古旗人,家族是典型的书香门第,其祖父是光绪年间的进士。十几岁的叶嘉莹,写过一首《咏莲》,其中两句“如来原是幻,何以度苍生”。后来她自己想起,也觉得奇怪——正值妙龄的少女,为何就有这样的想法?答案其实也简单。出生在军阀混战年代的叶嘉莹,小时候就常在北京看到从各地逃难来的百姓。她17岁那年,母亲便因病去世。那时又是抗战最艰苦的阶段,国之难与家之灾,沉甸甸压在她单薄的肩上。她父亲因工作长期在外,战火连天,信息难通,直到母亲去世的第二年,叶嘉莹才接到父亲的来信,而他还不知道妻子早已不在了。叶嘉莹的丈夫1948年结婚,那年冬天,夫妻一起去了台湾。她和丈夫的姐姐、姐夫住在一起,条件十分艰苦,生活也颇多操劳。后来有人介绍她去中学教书,20多岁的叶嘉莹就这样走上了教书育人之路。从年轻到年老,多少年里,叶嘉莹一次次梦见过回到自己在北京胡同的老家,但梦中的院子总是空空荡荡,每个房门都进不去。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叶嘉莹的诗词课名气越来越大,到处都在邀请她去讲课。作家白先勇在台湾大学念的是外文系,但他和他的不少同学宁愿逃掉专业课也要去听叶嘉莹的诗词课。“中国古诗词的殿堂,是叶先生引我进入的。”课堂上的叶嘉莹是怎样的形象?白先勇记得很清晰。“一口北京话,纯正而富有教养,念诗的声音很迷人……她讲唐诗,我觉得她本人简直是把那种盛唐的精神带到课堂上来了。这种有形或无形的气场和启发,对学生来说最为重要。”著名女诗人席慕蓉也听过几次叶嘉莹的讲座,佩服到五体投地,甚至听得流泪。她之前就听叶嘉莹的学生说过:叶老师讲杜甫就是杜甫,讲李白就是李白,讲辛弃疾就是辛弃疾。席慕蓉见过“辛弃疾上身”的叶嘉莹。她当时讲辛弃疾的《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当叶嘉莹讲到最后那句“系斜阳缆”时,席慕蓉一瞬间感到:再没有比这四个字更能说出辛弃疾作为一个垂暮英雄的无奈与清醒了。

上世纪70年代初,叶嘉莹受邀去加拿大教书,她的初衷不是为了开眼界,更多是为了生计。之前,她从来没有用英文上过课。为此不得不每天晚上抱着英文字典查到深夜,第二天早起再去给学生上课。“从那时起,我养成了每天夜里两三点钟睡觉的习惯。”那时,她已经四十好几岁,却拼得比她教的学生还苦。虽然辛苦,但叶嘉莹也因此深入了解了许多西方的文学理论和英语文学作品,无形中让她拓宽了对文学理论的阐释能力,不仅能用传统诗论,还可以用西方文学理论来阐释中国的诗词。渐渐地,她在海外中文学界的名气也越来越大。1976年3月,叶嘉莹遭遇晴天霹雳的重击——长女和女婿遭遇车祸,双双去世。那年,她的大女儿才27岁。叶嘉莹以泪洗面,痛不欲生。“没想到我一生的磨难还不够,上天还给我这么大的打击。”最终拯救她的,还是诗词,以及拳拳爱国之心——痛失爱女的叶嘉莹决定跳出“小我”,把身心都献给更大的生命目标。她决定回到祖国去教书,“我要把余年都交付给国家,交付给诗词。”1978年,叶嘉莹回到祖国,先去北大,然后应著名翻译家李野霁之邀去了南开讲课。在南开,叶嘉莹掀起了一股如痴如醉的听课浪潮。学生们闻风而来,把阶梯教室挤得水泄不通。不但座位上、阶梯上坐满了人,窗台上、窗外边也都是人。有时候叶嘉莹来到教室门口,发现自己都挤不进门。1978年考上大学的徐晓莉回忆起当年听课盛况,光景仍历历在目。“我们恨不得把每一句都记下来……大家如醉如痴,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叶先生的南开一课,像春风化雨,催发了中国古典诗词里的真性情、真生命。”

叶嘉莹自创了一个词“弱德之美”。这是她假想的一个名词,指那种在被压抑之中、无法自由表达出来的坚守之品德。这个词,她用来形容过许多诗人,与她自己的经历和气质也极为贴合。这样一位柔弱文静的女子,在艰难的岁月中,以她单薄的双肩扛起家庭重担,以她华彩的学识教书育人,以她坚韧的勇气面对人生中一次次重大打击。自从到加拿大教书后,每晚补习英语的经历,让叶嘉莹养成了熬夜读书的习惯。她总是在吃中药,身体也不算强健,却得高寿。她的许多朋友都认为,那是一股纯净的精神之火在始终支撑着她。如果长寿有秘诀,那么,这就是叶嘉莹的秘诀。叶嘉莹自己也说:“我一直觉得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一切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有‘识’是不能消灭的。因此,如何真正保持我们不灭的‘识’,保持它的纯净、完美,这才是人生第一重要的事情。”“我们古代那些伟大的诗人,他们的理想、志意、持守、道德时常感动着我。”叶嘉莹说,“你能从陶渊明、李杜、苏辛的诗词中看到他们有那样光明俊伟的人格与修养,你就不会丧失你的希望和理想。”她不止一次说过,自己之所以九十多岁了还在讲授诗词,就因为觉得既然认识了中国传统文化里有这么多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就应该让下一代人也能领会和接受它们。“如果我不能传给下一代,在下对不起年轻人,在上对不起我的师长和那些伟大的诗人。我虽然平生经历了离乱和苦难,但个人的遭遇是微不足道的,而古代伟大的诗人,他们表现在作品中的人格品行和理想志意,是黑暗尘世中的一点光明。我希望能把这一点光明代代不绝地传下去。”“在创作的道路上,我没有能够成为一个很好的诗人,在研究的道路上,我也没有能够成为一个很好的学者,那是因为我在这两条道路上,都没有做出全身心的投入。但是在教学的道路上,虽然我也未必是一个很好的教师,但我却确确实实为教学工作,投入了我大部分的时间和生命。”这是叶嘉莹先生说过的话,这也是先生的伟大之处。

致 敬叶嘉莹先生毕生的功业,聚焦于“诗教”复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在孔子看来,“诗教”是提升国民素质、创造美好社会、通向美好自我的根本。“诗教”不是让人会写诗、会读诗这么简单,而是后代获得身份认同、提升人格、承继前贤的必经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说,叶嘉莹先生帮助一代人找回了对中国文化的自信——我们有那么伟大的传统,一代代前贤寄托以生命和豪情,他们的孤独、狂放、挣脱、悲悯、爆发与才情,如惊涛拍岸,作为后人,我们有义务传承这一切。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叶嘉莹先生用“诗教”,架设了一条通往永恒的桥。先生虽去,但人类“生于尘世,仰望光明”之心永在。传统必将回归,“诗教”必将复兴。

【来源:新华社、红星新闻、新京报等】

04

四、精彩文

01.以最好的行动彰显新时代青年担当

【来源:2024-11-04 人民论坛网 作者:吴敬秋 中国青年网】

“我们庆祝共和国华诞的最好行动,就是把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广大青年要用最好的行动描绘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画卷,在充满光荣与梦想的新征程上彰显新时代青年担当,共同谱写更加绚丽精彩的新篇章。

以“一心一意跟党走”起笔,写好忠诚篇。一面鲜红的党旗,召唤着亿万人民生死相随。革命战争年代,坚定不移跟党走,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推翻“三座大山”,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平建设年代,坚定不移跟党走,一代代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广大群众艰苦奋斗,砥砺前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广大青年要头脑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立场特别坚定,把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本原则刻印在心、融入血液,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以“一枝一叶总关情”运笔,写好为民篇。75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来讲,却是沧桑巨变、换了人间的75年。数据显示,1952年,我国人均GDP仅119元,2023年达89358元,比1952年增长89倍,年均增长6.5%,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和划分标准,2023年我国已经由新中国成立初的低收入国家跃升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历史川流不息,发展永无止境。广大青年要牢记嘱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正确政绩观,始终牢记“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始终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干事情,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一以贯之抓落实”落笔,写好实干篇。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发展成绩是拼出来的。75年来,我们靠实干,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发生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今天,我们还要靠实干赢得成功、赢得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广大青年要当好改革促进派和实干家,始终葆有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在攻坚克难中长本领,在真抓实干中出业绩,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步一个脚印把中国式现代化美好蓝图变成现实。

02.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

【2024-11-01 人民论坛网 作者:唐代远 中国青年网】

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用极大力量做好青年工作,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需要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知识、有道德、有担当的青年为之奋斗,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

旌旗猎猎燃斗志,循青春之“光”指引前行。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无论是在乡村全面振兴一线摸爬滚打、埋头苦干,还是在卫国戍边岗位迎风战雪、保家卫国,抑或是在竞技赛场争金夺银、顽强拼搏……每一个成就、每一次成功,不论大小,都是一个个斑斓的青春梦想在奋斗中开花结果,为中国故事写下青春注脚。“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生逢其时当奋斗其时。青年与奋斗、青春与奉献从来都是同频共振的。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在不懈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将“优势”转化为“胜势”,用奋斗为青春上色。

强国有我接力行,担青春之“责”践行誓言。秉继往开来之志,行担当有为之事。对于一个始终为人民谋幸福的政党来说,民生改善只有进行时,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青年干部,担当着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当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勇立潮头。从“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壮举到“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建设热情,从“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时代各不相同,青春一脉相承。作为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青年始终是不可或缺的先锋力量,要在新征程上主动找准定位、调好坐标、定好志向,以“一心向党、使命如磐”的坚定信念奔赴“许党报国”之约,真正把青衿之志融在血液里、写在岗位上、落在行动中,跑好“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奉献“接力棒”,在大有可为的时代大有作为。

青春奋楫正当时,以青春之“姿”照亮征程。通往梦想的征程并不总是“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也有“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当下,我们已然处在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的关键时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也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从“嫦娥”奔月到“蛟龙”潜海,从“北斗”组网到“神舟”飞天,从C919直上云霄到大邮轮下海远航……一个个大国重器的背后,是无数听党话、跟党走的青年干部,立“愿得此身长报国”的青春之志,答团结奋斗青春之卷的实证。新时代青年干部要跳出“舒适区”、勇蹚“深水区”、敢闯“无人区”,在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最前沿出“真招”“实招”“新招”,以顽强意志,挺膺青春之姿,奔赴强国之约,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以实干担当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05

五、话热点

11月20日下午,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主论坛在浙江乌镇开幕。本次乌镇峰会以“拥抱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数字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围绕全球发展倡议、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治理等议题举办24场分论坛。

【活动主题】

2024年乌镇峰会聚焦“拥抱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数字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全面探讨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的合作与发展路径,为全球数字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解决方案。

本届博览会设置了五大活动板块,包括展览展示、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产业人才引智、产业合作对接、“新光”系列推介,博览会采取“线下实景+线上云展”相结合的形式,全面呈现全球互联网发展前沿成果与人工智能最新技术,吸引了来自53个国家和地区的665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今年博览会特别推出“十大看点”,从算法模型、数据算力到场景应用,全链条展示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进展。同时,聚焦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数字文创等跨界融合热点,打造“看世界 智科技”“新灵感 新势力 新动能”等特色展区,为观众呈现多维度的科技与产业融合魅力。

2014年11月,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今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迈入第11个年头,正式开启“下一个十年”的新篇章。  

【会标解读】

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标志采用图形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整体效果稳重,而富有现代气息。标志图形取大会中文全称中的互”一字,以点明互联网的主题。“互”字中心由八个圆形交织而成,寓意互联网信息的纵横交错。圆形的色彩叠加,描绘出互联网中信息的缤纷色彩。同时,叠加所形成的晶格,形同于水乡乌镇中楼阁的窗纹,蕴含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地的地域特点。“互”的上下两笔以书法来表现,赋予标志以空间上的视觉张力感。标志整体形似眼睛,意指会议中见识的拓展。标志的主色调为蓝色,一种互联网惯用的专属颜色。紫、绿、黄、橙、红的加入突显标志的灵动。灰色主要运用于文字部分,使标志拥有经典沉稳的视觉效果。

【峰会介绍】

【给孩子们讲讲乌镇峰会】

联通世界惠及你我,筑梦网络强国十年风云激荡,乌镇之约再启。11月20日,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下称“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正式开幕,这已经是我国第十一次举办乌镇峰会了。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强国战略目标10周年,也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从实践来看,连续多年举办乌镇峰会很有必要、意义重大。

那么,引得世界瞩目的乌镇峰会到底是个什么会?跟网络强国有什么关系?对中国和世界将起到什么推动作用?会为我们日常生活带来哪些改变?今年的乌镇峰会又有什么特色和看点……想必大家对这个洋溢着“未来感”的乌镇峰会还有很多疑问,接下来让我们一探究竟。

大家应该都能感受到,在我们身边,有一个看不见却充满魔力的互联网世界,它就像一张巨大而隐秘的网,把全世界的人和物连接在一起。自2013年开始,每年在美丽江南水乡乌镇举行的乌镇峰会,就像互联网世界的“奥运会”。它也不仅仅是一个会议那么简单,还是一个展示最新科技、交流思想、碰撞火花的大舞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会聚在一起,分享最新的科技成果,讨论如何让互联网变得更好、更安全、更有趣。

因长久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早已换了新颜。无人驾驶的智能车,替代了曾经的“车马慢”。科技力量对传统空间的温柔渗透,体现在方方面面。从首发无人车,到第一家互联网医院……乌镇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浓厚的互联网科技氛围。

把视野从乌镇拓展至全国,再给大家看一份成绩单。目前,我们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像人工智能、云计算、量子信息等新兴技术,都踏入了全球科技创新第一梯队;我们的数字经济规模总量也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我们的电子政务水平成为全球增幅最高的国家之一,这意味着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都可以在网上办理解决,“让数据多跑路”带来的便捷,大家肯定都深有体会;在网络安全领域,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的出台消除了法治“隐蔽点”,建设网络安全学科专业和院系找准了人才“切入点”,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等,则让“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观念深入人心……

从一根仅64K的国际专线起步,到如今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我们以“御剑飞行”的速度,让互联网走进了千家万户。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十年前提出的“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战略目标的指引下,我们牢牢把握住了信息革命的“时”与“势”,才取得今天的成就。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未成年网民规模接近2亿。网络已与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而面对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庞大的数字社会,要在数字基础设施、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数字文化产业等方面强劲发展,实为不易。今年的乌镇峰会以“拥抱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数字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恰恰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和世界范围的伙伴们互相学习好产品、好创意的机会,同时也把我们的创新成果推广出去,大家在学习交流中实现共赢,让世界人民的生活都更加美好。 

风好正是扬帆时。孩子们,你们是未来的希望,也是网络世界的小小探索者。每一次的世界互联网大会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它告诉我们未来有无限可能。今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既有“AI体验区”(AI全息舱、AI绘画、AI戏乐等)、也有人形机器人展示专区,更提供以“视、听、赏、玩”等多元展陈手段营造零距离观展体验。通过这些体验,你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网络世界增添更多的色彩和活力。

也期待着你们作为新时代的小主人翁,好好学习科学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网络世界中游刃有余。无论你们的梦想是什么,都要勇敢地去追求,因为在这个神奇的网络时代里,一切皆有可能!

【人物金句】

1.我们倡导文明互鉴,构建更加平等包容的网络空间。

2.中国愿通过互联网架设国际交流桥梁,推动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推动各国人民情感交流、心灵沟通。

3.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4.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走出一条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数字经济活力迸发、数字治理精准高效、数字文化繁荣发展、数字安全保障有力、数字合作互利共赢的全球数字发展道路。

5.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缩小数字鸿沟,在互联网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更多国家和人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

6.乌镇的网络化、智慧化,是传统和现代、人文和科技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是中国互联网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也生动体现了全球互联网共享发展的理念。

7.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适用话题】

1.合作 共赢

2.开放 发展

3.创新 守正

4.机遇 未来

5.命运共同体    

【写作速用】

【速用示例1】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开放合作。网络空间,承载着人类的无限憧憬。网络空间孕育着新的商业文明,也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创造了舞台,拓展一片新的天地。乌镇峰会进入“新十年”,期待各方在对话交流中促进共商,在务实合作中推动共享,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速用示例2】“新”意满满,勇立潮头,把握人工智能时代新趋势,点亮梦想灯塔;创新求变,注入峰会发展新元素,厚重峰会内容;精益求精,打造品牌活动新亮点,照亮奋斗征程;携手并进,共促交流合作新热潮,赋能未来。数智闪光,光彩夺目,智能场景纷纷亮相,让人耳目一新;智能科技同台竞技,激发创新活力;智能理念碰撞交流,启迪未来奔腾。独行者快,众行者远。共建全球互联网交流合作平台,对话交流中促进共商,务实合作中推动共享,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启新征程,擘画新未来。

【速用示例3】从探讨数字发展之路、网络安全之理、文明互鉴之道,到开展技术交流、项目合作、成果展示,十年多来,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始终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宗旨,积极凝聚各方智慧共识,成为全球互联网领域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交流平台,为世界互联网发展注入绵绵动力。“网”事如歌,韵味十足。乌镇峰会始终闪耀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的光芒。我们以网聚“大道”,携手向“新”行,共同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

【速用示例4】乌镇以其独特的魅力,见证了互联网发展的辉煌历程。从乌镇向外传递的思想、倡议、展望与实践,如同涓涓细流汇成江海,不断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中国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同世界各国携手并进,共同拥抱一个由数字驱动、展望数字未来的全新纪元,共同书写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速用示例5】一路走来,乌镇峰会见证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的提出、深化,不断深入人心。乌镇峰会汇聚全球有识之士,凝聚共识,促进交流,推进合作,持续在网络空间创造更多利益的契合点、合作的增长点、共赢的新亮点,共同开创合作共赢的数字未来,为网络空间全球治理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力量。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致力于搭建全球互联网共商共建共享平台,中国同世界各国一道,不断深化交流、务实合作,倡导发展优先、安危与共、文明互鉴,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开放包容、安全稳定、富有生机活力的网络空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来源于刺客语文


漂似鸥
石老师,教龄22年,高级语文教师,海淀区骨干教师。多年高三毕业班教学经验,5年参加北京市高考语文阅卷工作。2018年成立工作室,聚合好友及部分优秀教师,开设小班及一对一个性化课程,欢迎莅临参观,共同探讨教学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