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2025八省八校T8联考作文:范文6篇+人民日报时评2篇
教育
2024-12-22 19:13
北京
试题回放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论语》
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礼记》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
以上含有“止”字的语句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可以就以上某一句话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语句联系起来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分析
四个句子,都提到了“止”,但每一句的含义却不同。下面先来分别理解一下各句中“止”的不同含义。
以下是对各句中“止”字意思的解释:
1.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
“止”的意思:这里的“止”有“停止、止境”的意思,即在有所作为时要考虑知道适可而止,使百姓安宁。
2.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论语》
“止”的意思:第一个“止”是“停下来、中止”的意思;第二个“止”是“自己主动停止”的意思。整句话是说比如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
3. 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礼记》
“止”的意思:“止”在这里是“达到、处于”的意思,大学的宗旨在于达到最高的善。
4.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
“止”的意思:“止”是“停止、辞职、退下”的意思,意即能够施展自己才能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
写作启示
这是一道多则名言类材料作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研习任务明确提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学以致用,要认真理解并体会古代典籍中的经典语句。本题选取了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些经典语句,希望学生围绕“止”探讨其哲理情思,论述其在当今社会的 价值,领悟其对青少年的现实意义。
材料中的第一句“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出自《谏太宗十思疏》,这是学生必背篇目中非常熟悉的一句话,如果能想起它的上一句“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一语境,这里的“止”是告诉我们面对诱惑时能理智应对,可以联想到当代社会怎样面对安逸、懒散、物质享受等现实诱惑。
第二句“譬如为山,未成一讲的是不要半途而废、功亏一篑,止,吾止也”篑,而自己要承担因为“止”造成的后果,前一句讲的是“知止”,这一句讲的是“不止”,二者也可以结合起来加以辩证思考,探讨新时代的青年何时“止”何时“不止”的问题。
第三句“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的本义是,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是要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这句话是对君子道德修养提出的要求,学无止境,一个人的品行修养亦无止境,学生可以结合现代社会谈修身正心的重要意义。
第四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出自《季氏将伐额臾》,意思是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就可担任官职,如果不能施展才能就应罢官免职,也就是在其位谋其职的意思,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对社会的理解,谈谈各司其职以及自己对人生规划的想法。
参考立意
①“止”与“不止”;
②学无止境,德亦无止境;
③“止损”的智慧;
④“止”中乾坤大;
⑤勇往直前,奋斗不止;等等。
优秀标题
《知止而行,把握分寸》
《自我约束,追求至善》
《量力而行,适时而止》
《学无境,德无垠》
《止若山岳,不止如川流》
《不止于学,无尽于德》
《止是智慧的沉淀,不止是灵魂的飞扬》
《学之涯,德之远》
《于止处觅心安,于不止中寻梦远》
《学海无涯,德路无尽》
《止为成长之锚,不止是逐梦之帆》
《逐学不止,修德不停》
《奋学无终,进德无歇》
《青春路上,止与不止的交响》
《学无尽头书海阔,德无边际品行
《学涯止境待破,进取不止方兴高》
《人生驿站:止的休憩与不止的奔赴》
《学无止境展风华,德无止境铸品
《止与不止,勾勒人生的经纬格》
优质范文
心怀知“止”,人生至得
在《谏太宗十思疏》《论语》《礼记》《季氏将伐颛臾》中,“止” 字以不同的含义出现,引发了我对人生的诸多思考。“止”,一个简单的汉字,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只有懂得“止”,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有所得。
知“止”,是一种智慧的抉择,是对欲望的克制。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往往被各种诱惑所吸引,追逐着无尽的物质享受和功名利禄。然而,过度的欲望往往会使人迷失自我,陷入痛苦和焦虑之中。只有懂得知止,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欲望所左右。正如老子所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古往今来,无数的例子都证明了这一点。
商纣王因不知止,穷奢极欲,最终导致国破家亡;和珅因不知止,贪污受贿,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相反,陶渊明知止,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归田园,过上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惬意生活;王维知止,半官半隐,在山林之间寻得了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知“止”,是一种人生的境界,是对自我的超越。它要求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地审视自己的内心,明确自己的真正需求,不盲目跟风,不随波逐流。当我们达到一定的成就时,能够不骄傲自满,不贪恋已有的成果,而是懂得适可而止,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方向,继续前行。这种境界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地修炼和磨砺。苏轼一生坎坷,但他始终能保持一颗豁达乐观的心,在得意时不张狂,在失意时不气馁。他被贬黄州时,写下了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的千古名句,展现了他在困境中知止而不执着的胸怀;他在晚年被贬岭南时,依然能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名利的淡泊。
知“止”,更是一种责任的担当,是对社会的贡献。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要懂得舍小家,顾大家,以大局为重。古有岳飞,精忠报国,为了抵御外敌入侵,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最终成为了民族英雄,名垂青史;今有无数的科研工作者,为了国家的科技发展,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投身于科研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都懂得知止,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所在,不为个人的得失所计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 “知止而有得” 的深刻内涵。
知“止”并非是消极的不作为,而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学会停下脚步,审视自己的内心,明确自己的方向;它让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欲望所迷惑;它让我们在面对利益的诱惑时,坚守自己的底线,不被名利所累。只有心怀知止,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更加从容,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实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让我们以“止”为舟,以“得”为岸,在人生的海洋中扬帆起航,驶向幸福的彼岸。让我们在 “止” 的智慧中,不断地修炼自己,提升自己,向着人生的更高境界迈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之路。
知止而行,方得始终
《谏太宗十思疏》中有言:“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有所作为的时候,要懂得适可而止,这样才能使百姓安定。“止”,并非停止不前,而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既要勇于前行,又要懂得知止,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知止,是一种自我约束。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往往被各种欲望所驱使,不断地追求更多的财富、权力和名誉。然而,如果不懂得知止,就会陷入欲望的泥潭,无法自拔。就像《论语》中所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自我约束,当发现自己的欲望已经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时,就要及时停下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因过度追求而带来的痛苦和损失。
知止,是一种人生境界。
《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它要求我们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不断地超越自我,达到更高的境界。然而,“止于至善”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一种在不断追求中逐渐接近的境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懂得知止,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不被暂时的成功冲昏头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地反思自己,提高自己,最终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
知止,是一种责任担当。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要尽力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如果发现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胜任某项工作,就要及时停下来,以免给他人带来损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当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但当我们发现自己的能力已经无法胜任某项工作时,也要懂得知止,及时寻求帮助或者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知止而行,方得始终。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学会知止,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停下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前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我们以知止为舵,以行为桨,在人生的海洋中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止与不止,行之有道
“止”之一字,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意蕴万千。于《谏太宗十思疏》中,它是“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的适可而止,保民之安;于《论语》里,是“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的主动放弃,或半途而废之警;在《礼记》中,又成“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的臻于极境,德行圆满;而《季氏将伐颛臾》内,“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意为量力而为,当止则止。止,既是一种限度,也是一种抉择,更是一种境界。
人生之旅,当有所止。“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汉武帝穷兵黩武,以致国库亏空,民生凋敝,国家几近崩溃边缘,此为不晓“知止以安人”之祸。唐玄宗于开元盛世后骄奢无度,滥用民力,终致安史之乱,大唐盛世急转直下,亦是未明适可而止的悲剧。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知止而后行。
然而,止并非一味退缩与放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追求梦想与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上,不应轻易言止。屠呦呦在青蒿素的科研之路上,面对重重困难与无数次失败,未曾止步,以坚韧不拔之志,终为全球疟疾防治作出巨大贡献。苏炳添在百米赛道上,不因年龄与伤病而退缩,不断挑战极限,突破自我,让世界看到亚洲速度。若是在遇到困难时立刻放弃,又怎来那通往青藏高原的天路,又怎来人类之灵智凝成的伟业?
“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古人眼中,“止”更是一种至高的精神追求与道德境界。古有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安贫乐道,追求精神至善,为后世所敬仰。今有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个人奉献于伟大事业,达至善之境,成时代楷模。至善之止,是心灵的归宿,是人格的升华。
于国家社会层面,“止”亦有深刻内涵。国家发展当止战息争,以和平外交促共同发展,“止”于霸凌与侵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治理应止恶扬善,完善法治体系,保障公平正义,让民众安居乐业,“止”于混乱与不公。
当止则止,当行则行。“不止”意味着要有永不放弃的韧劲,君不见黄文秀来时惴惴,走时匆匆,咬紧牙关,从未叫过一次苦,喊过一次停;君可见张桂梅扎根雪山,教书育人,病痛缠身,却从未放弃一个山沟里的女娃娃!她们“不止”于现实的苍白,“不止”于人生的困境,而是选择“止于至善”,走向大无畏的人生。这何尝不是一种“止”与“不止”的辩证法?
止与不止,需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我们需把握好其中的分寸与平衡,以智慧抉择何时止,何处不止。在止与不止间,书写绚丽人生篇章,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共创国家繁荣昌盛。
止于至善,行于至诚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止”字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到《论语》中的“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再到《礼记》中的“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以及《季氏将伐额臾》中的“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这些古语都在强调一个共同的主题:在行动之前,应深思熟虑,明确目标,知道何时该停止,以实现内心的平和与社会的和谐。
“止”字在这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它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一种对自我行为的控制和对目标的坚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止”是对权力的自我约束,是对民众的关怀。在《论语》中,“止”是对个人修养的坚持,是对目标的不懈追求。在《礼记》中,“止”是对道德的至高追求,是对完美的不懈探索。在《季氏将伐额臾》中,“止”是对能力的自我认知,是对责任的明确界定。
这些古语中的“止”字,让我联想到了现代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知道何时该努力,何时该休息。在社会交往中,我们需要懂得尊重他人,知道何时该坚持己见,何时该退让一步。在职业发展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知道何时该追求卓越,何时该满足现状。
“止于至善”是一种人生境界,它要求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会的整体利益。这种境界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和反思。例如,在面对诱惑时,我们能否坚守原则,不为私欲所动?在面对困难时,我们能否坚持不懈,不轻易放弃?在面对成功时,我们能否保持谦逊,不骄傲自满?
“行于至诚”则是一种行为准则,它要求我们在行动中保持真诚和正直。这种准则不是空洞的口号,它需要我们在实际行动中不断体现和践行。例如,在与他人合作时,我们能否坦诚相待,不隐瞒事实?在面对错误时,我们能否勇于承认,不推卸责任?在追求目标时,我们能否脚踏实地,不投机取巧?
将“止于至善”与“行于至诚”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得到一种全面的人生哲学。这种哲学不仅要求我们在思想上追求高尚,而且在行动上也要体现出真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找到平衡,实现内外的和谐。
我深刻体会到了“止”字的深远意义。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一种对自我行为的控制和对目标的坚持。通过深入思考这些古语,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也更加坚定了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准则的决心。
总之,“止于至善,行于至诚”是一种值得我们每个人去追求和实践的人生哲学。它要求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会的整体利益;在行动中保持真诚和正直。通过不断实践和反思,我们可以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找到平衡,实现内外的和谐。
于 “止” 间寻道,绘人生华章
“止” 之一字,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智慧光芒。《谏太宗十思疏》中的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论语》里的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礼记》所载 “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以及《季氏将伐颛臾》中的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这些经典语句从不同维度为我们勾勒出 “止” 的深刻内涵,启迪我们在人生旅程中于 “止” 间探寻前行之道,方能绘就绚丽人生华章。
就个人成长而言,“止” 是一种关键抉择,关乎坚持与放弃的智慧。“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人生恰似堆山,每一份努力都是一筐土,在迈向目标的征程中,我们常面临诸多艰难抉择。以科研探索为例,多少科研人员在实验的漫长黑夜中摸索前行,有人在即将突破的前夕,因不堪重负或心生怯意而放弃,那 “未成一篑” 的遗憾便成为他们心中永远的痛;而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如屠呦呦,在千百次失败中坚持,在疟疾防治研究这座大山前不懈添砖加瓦,跨越重重困难,直至登顶摘星,成就非凡。这鲜明对比揭示出,在个人成长路上,“止” 与 “不止” 取决于内心的坚毅与信念,唯有坚守初心、克服万难,才能跨越 “未成一篑” 的困境,抵达成功彼岸。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社会发展,“止” 则是一种责任担当与秩序构建的基石。“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在社会这台庞大复杂的机器中,每个人都是一个零件,只有各就其位、各司其职,才能保障其高效运转。若有人能力不足却占据关键岗位,就如同孱弱小马拉大车,必然举步维艰;反之,当每个人依据自身才能精准定位,社会的车轮才能滚滚向前。例如在企业管理中,一个清晰合理的组织架构,确保员工在适合的岗位发挥最大效能,推动企业蓬勃发展;在国家治理层面,官员们秉持 “陈力就列” 的理念,凭贤能担当职责,促进社会稳定繁荣。这种基于能力的 “止”,是社会有序发展的内在要求,彰显着个体对社会责任的庄重承诺。
而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止” 还蕴含着一种追求卓越、把握尺度的精神境界。“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激励着我们在知识海洋中永不止息地探索,在道德修养上日臻完善,摒弃浅尝辄止的浮躁,涵养精益求精的匠心。古有孔子一生求道讲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境界,为后世树立道德与学问的丰碑;今有大国工匠徐立平,在火药微雕的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追求毫米甚至微米级的精准,以极致匠心为航天事业保驾护航,诠释着 “止于至善” 的时代价值。同时,“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与社会进步时,要心怀他人、顾全大局,把握好 “作” 与 “止” 的平衡。城市建设中大型项目的规划,既要积极推动发展,也要考虑居民生活不受过度干扰,在发展的 “进” 与适度的 “止” 间找到和谐共生点,实现社会整体的良性发展。
在时代浪潮中,我们置身于复杂多变的环境,“止” 的智慧愈发珍贵。它不是消极的退缩,而是积极的沉淀与调整;不是怯懦的逃避,而是勇敢的担当与权衡。让我们汲取先哲智慧,在个人成长中以 “止” 磨砺意志、抉择方向,在社会发展中以 “止” 明确责任、构建秩序,在追求卓越中以 “止” 涵养境界、把握分寸,于 “止” 间探寻人生真谛,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向着光明未来稳健前行。
明去就之分,知进退之理
徐建华 来源:苏派语文
从“明知其不可而为之”,到“人在江湖,仍心驰魏阙”,儒家强调陈力就列,积极用世。诚然,人生于世,当躬身入局,挺膺“就列”,。然而,我们不是无所不能的“六边形战士”,如果力不能胜任时,我们该怎样做呢?
《季氏将伐颛臾》中,作为季氏家臣,子路未尽匡正之职,尸位素餐,因此孔子疾言厉色正告子路“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劝其“出列”。孔子的教诲,对于今天我们对待工作、选择人生,亦有启迪意义。
陈力就列,是一种守职不废的担当。
魏征身为谏议大夫,知无不言,匡正得失,拾遗补缺,终使大唐成就贞观盛世;感动中国人物的孟二梅,作为党支部书记,治理一方,守职不废,平日里的惠政、善行,使她早已成为百姓的主心骨,所以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赢粮影从,让一个村庄,像一支队伍一样,上下同欲。反观之,热文《山海寻海树,不如就春风》的作者——一位边陲地区的公务员,大谈特谈文人风骨,却忘却了身为“公仆”的职业操守,也忘了古往今来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家国情怀,屡屡大放厥词。再美的青春,脱离了敬业、尽职和担当,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精致利己者的顾影自怜。与其不情不愿,将自己放逐,如同人生的囚徒,何不勇敢“出列”,又何至于交绝而出恶声呢?
不能者止,是一种学会转身的智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板,宝物放错了地方就是废物。有时候,面对错位的人生,我们深感“逆以煎我怀”时,是该像沈从文所说的“小鸡吃绿豆——强努”,勉强就列,还是拂衣而去、果断转身呢?
你看,陶渊明深感少无适俗韵,于是脱然有怀,归隐田园。马克•吐温早年从商,不懂管理,倾其所有却血本无归,但他没有纠结于“沉没成本”,而是放弃经商专职写作。不能者止,使世间少了一位刀笔小吏,一名落魄的商人,而多了两位文学骄子。你看,作家李娟,从办公室走向心中的阿勒泰;“北大屠夫”陆步轩,作为街道办事处办事员,深愧平生之志,从而走向他的商界传奇……
有人说,很多精彩的人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其实不如说,是他们明去就之分,知进退之理,懂得不能者止,及时止损,果断转身。而反观之,有人譬明知自己对工作、职业倦怠,觉得屈心抑志,度日如年,心为形役,在每日吐槽中又依然故我,越来越像“骈死于槽枥之间”的恋栈驽马。其实了无生趣、浑浑噩噩的人生,多源于此。
陈力就列,是情怀和担当;不能者止,是人生的智慧。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于个人而言,可使人追求人生最优解和内心的自洽;于社会而言,可使能者上、庸者下,人人恪尽职守,发一份光,发一份热,避免尸位素餐,涵养实干兴邦的浩荡国风。
时评
0
1
人民日报:体味人生“上、止、正”
一位老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晚辈追问怎样才能让人生行稳致远,他没有讲大道理,只是说了三个字:上、止、正。这三个字,形如玩文字游戏,细味之下,却颇富哲理。
“上”者上进,保持一颗上进心,对所认定目标始终如一地执着追求。俗话说得好,“地不耕种,再肥沃也长不出果实”。从呱呱坠地起,每个人几乎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后天努力不一样,便有了好差、先后、强弱的差别。浑浑噩噩的生活不值得过,人生只有不断超越,才能行稳致远,只有不断历练,才能愈发成熟。上进的关键在于实干,一切美好都源自踏踏实实的奋斗,精进不休,发愤图强,生命的充实、人生的价值才能显现出来。 “止”者知止
“止”者知止,适可而止,当止则止,自己给自己“叫停”。知止意味着心中有度,懂得节制欲望、控制本能。把握不好度,健康会在大吃大喝中受损,名节也会因贪占侵吞而受辱。知止也意味着心中有界与戒,哪些朋友不能交,哪些地方不能去,哪些东西不能拿,都要讲纪律、有分寸。朱熹有言:“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知止是成功和失败的分水岭,守住道德底线,不越法律红线,便可以筑牢成功的围堰。知止的关键在于清醒,意念清醒才能克制私欲、从不逾矩,志向清晰才会志之所驱、不受干扰。 “正”者守正
“正”者守正,心有正气,胸有信念,人以正气立,事行正道远。无论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慷慨献身,还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持身守洁,正气总能给人心以温润,给社会以光明。对居官从政而言,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比什么都重要。守正的关键在于坚定,所谓“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正气凛然不失节,邪气就会让路,正义昭彰不退缩,黑暗不驱而散。
上进、知止、守正,代表着人生的起点、拐点和支点,起点要高,拐点要慎,支点要牢,三者互为砥柱,互为护佑,一环环紧扣起来,人生画卷展现的才会是绚丽图画,而不是污淖或者凌乱。如果把人生看成一辆驶向未来的列车,“上”好比油门,加油提速完全由自己来控制;“止”好比刹车,危险时刻如不当机立断、紧急制动,结果就会车毁人亡;“正”好比方向盘,牢牢把好行驶方向,保持不脱轨、不跑偏,才能快速而又平稳地抵达梦想彼岸。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仅有一次的生命应该怎样度过呢?”保尔·柯察金的人生之问,让一代又一代人思考。现实中,“听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大有人在。年轻人上学怕苦、工作怕累,些小困难都扛不住,上进心长满荒草,梦想难免沦为侈谈。一些人退而不休、走而不放,利用各种关系干预插手原地区、原部门的工作,如能当止则止,怎会腐化堕落?落马官员忏悔自己的堕落过程,常自言被亲情压倒原则、欲望淹没党性、私利泯灭正气,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不走正道?人生没有涂改液,不可能推倒重来,该怎么设计自己的人生路,马虎不得,随意不得。
“若将世路比山路,世路更多千万盘。”人生之题言人人殊,但体味好“上止正”,必定受益无穷。
0
2
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
人民论坛网评 | 读懂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大学》的开篇首句,意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非常重视教育,强调德育贯穿其中,同时还注重“家国”文化教育。
近日,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这不仅对当前我国历史方位作出判断,而且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更明确的要求。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必须更加重视教育,培养优秀人才,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兴才育才的“主战场”,需要发挥好重要价值作用。一是强化与时俱进,定位世界一流大学,坚持系统思维,对标找差、分析研判,强化体系支撑、完善制度建设,明确新时代学校教育工作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紧跟时代步伐,勇对挑战,抢抓发展机遇。二是加强美育建设,当前社会环境下,强化学校美育建设,对于培养塑造人格健全、品德高尚、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学子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推动“馆校合作”,加大地方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与学校融合发展,齐头并进,有效发挥地方展馆的服务功能。三是注重科技培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提出“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实践证明,唯有不断开展教育科研,方能有效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从而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以“见贤思齐”为氛围,着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就是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新形势下,做好人才工作贵在精准,一是实现融合性发展,不断营造“容”的环境,持续放大人才价值,坚持组织、人社部门双向发力,健全人才流动机制、加大政策协调力度,加速人才集聚,促进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政策沟通、人才互通,积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建立开放、包容的人才机制。二是实现精细化管理,追求总量增、质量提、结构优,核心是要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人才与岗位的精准对接,及时关注人才认同感、归属感,由过去简单粗放式培养向专业化、精准化过渡。注重“高精尖缺”专业化优质人才的培养,突出品德过关、能力过硬、素质全面、专业过强。
以“理想信念”为追求,做到勇于探索,勇于突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人才是时代主力军,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是树立远大理想,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风范,自觉将个人理想同国家前途命运结合起来,肩负历史使命,担当作为,勇攀高峰。二是赓续奋斗精神。长征途中,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战严寒,在自然环境极恶劣的情况下,突破重重难关、战胜艰难险阻,最终冲破围追堵截。长征精神中体现的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的国之魂、民族之魂,青年人才当从中培养艰苦奋斗精神。三是发挥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青年人才要大力学习“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斗精神等,提升独立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学校、社会以及个人和家庭都应该找准自身定位,为传承优秀文明、促进社会进步,推动建设世界一流人才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作者:马东方 谢文文)
漂似鸥
石老师,教龄22年,高级语文教师,海淀区骨干教师。多年高三毕业班教学经验,5年参加北京市高考语文阅卷工作。2018年成立工作室,聚合好友及部分优秀教师,开设小班及一对一个性化课程,欢迎莅临参观,共同探讨教学问题
最新文章
北京市朝阳区2025届高三(上)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文言实词助记(18)亡、望、微、悉、相
2025届高考议论文系统训练(20)——中国力量
2025年高考记叙文系统训练(20)——守门人
文言实词助记(17)素、私、率、汤、徒
年度盘点!人民日报最优质时评2024合集! 每月最热时事+金句+精彩语段
曹韵 | “生命的时时刻刻。”
莫抱怨,前行!
2025各大媒体新年献词汇编来啦!已标注重点句、段
石老师工作室简介、团队教师介绍及学习资料获取方式
《南方周末》新年献词整理(1998——2024)
素材摘抄本:12月时事素材+名校考题
12月全国各地联考作文汇编二元、三元关系及思辨类、权衡类材料作文
【名师联盟】工作室团队教师介绍(47)—田老师(化学)
2025届高考议论文系统训练(19)—一个‘真’字见精神
2025年高考记叙文系统训练(19)——握手
黑塞|"悄悄成为你自己"
2024年12月最新时评素材精选
文言实词助记(16)识、使、适、属、数
2024年12月最新时评素材精选
文言实词助记(16)识、使、适、属、数
北京市2002-2024年高考作文题目解析及范文
文言实词助记(15)如、善、少、涉、
近三年高考满分作文拟题+开头+结尾集锦(2022—2024)
文言实词助记(14)内、期、穷、去、却
2023年朝阳区高三期末作文“知进与知止”
2025八省八校T8联考作文:范文6篇+人民日报时评2篇
10组优秀思辨文段汇编
文言实词助记(13)绝、克、怜、弥、莫
毕淑敏|"可以微弱,但要有光"
2025届高考议论文系统训练(18)——说“同行”
2025年高考记叙文系统训练(18)——脸
文言实词助记(12)
【名师联盟】工作室团队教师介绍(46)—王老师(物理)
梁晓声 | “于平凡岁月里低吟浅唱。”
文言实词助记(11)疾、及、即、既、假
但愿文字能明我们的目,醒我们的脑,软我们的心
文言实词助记(10)国、过、恨、患、或
“人生是可以慢半拍,再慢半拍的。”
回顾2024年,1~12月大事汇总(事件+评论)
思辨性超强的人民日报「时评文段」
文言实词助记(9)盖、故、固、顾、归
11月鲜素材人物+语段+时评+热点
2025届高考议论文系统训练(17)——也说‘学而时习之’
2025年高考记叙文系统训练(17)——念想儿
《人民日报》教你把背过的古诗文写进作文
【名师联盟】工作室团队教师介绍(45)—曾老师(数学)
2025热点素材:春节申遗成功(50个主题片段+时评+语文英语范文+解析)
【名师联盟】工作室团队教师介绍(44)—刘老师(物理)
高考议论文主题分组思维训练(十六)——距离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