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中国SCOR)主办、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生物资源专业委员会和大洋深潜分会共同承办的“第8届深海微生物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全国海洋生物资源学术会议”定于2024年11月8日-10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
自2008年开始,每两年一届的深海微生物国际学术研讨会(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deep-sea microbiology)由国际深海微生物研究领域的专家自发组织。往届会议主要由中国、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国深海微生物研究领域知名科学家及其团队参会和轮流主办,具有较好的国际影响力。深海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汇聚深海微生物学和海洋生物资源研究领域的学者,内容聚焦深海微生物科学前沿,探讨生命极限和代谢机制,解析微生物参与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深海微生物资源开发热点等,本届会议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大会主办及承办单位
会议相关安排
会议议题:
专题1: 深海微生物环境作用
专题2: 深海微生物代谢机制
专题3: 深海微生物资源与应用开发
报告人简介(排报告顺序)
Andreas Teske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海洋科学系教授。关注极端海洋环境中的原核微生物的多样性、环境耐受性和生理特性,如海底热液沉积物中微生物驱动的碳/硫循环、石油/天然气输入对海底生态系统的影响等。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Nature Microbiology等期刊,谷歌学术引用24600余次,H-指数83。学术主页: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Andreas-TeskeHans-Peter Grossart
, 德国莱布尼茨淡水生态与内陆渔业研究所(IGB)水生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组负责人,波茨坦大学生物多样性与微生物生态学教授,ASLO(美国水文学会)董事会成员。课题组前期主要关注沉降聚合物的微生物和生理特征及其在水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作用;近年来,研究重点扩展至水生真菌的生态学与分类学、极端天气事件对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的影响、沉降颗粒的功能和物理特性、含氧水体中甲烷的来源和命运、藻类-细菌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重要性、水生-陆生耦合及其对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微塑料污染等方向。Hans-Peter在水生微生物生态学和水生生物多样性领域享有盛誉,文章发表在Nature、Nature Microbiology、PNAS等期刊,谷歌学术引用量超过32000次,H-指数96。课题组主页:https://www.igb-berlin.de/en/grossart张晓华
,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包括海洋微生物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海洋细菌的群体感应与群体抑制、海洋细菌分类及资源开发等,重点关注海洋微生物驱动的有机硫DMSP/DMS循环、碳循环机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类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等期刊,累计被引9300余次,H-指数47。学术主页: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Xiao-Hua-Zhang王大志
, 厦门大学南强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海洋环境蛋白质组学、海洋浮游植物功能蛋白质组学、海洋分子生物地球化学和分子生态学等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开展海洋有机物宏蛋白质组学、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海洋甲藻蛋白质组学等研究,建立了系统的海洋环境蛋白质组学研究体系。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等期刊,累计被引3400余次,H-指数36。学术主页: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Da-Zhi-Wang-2Maxim Rubin Blum
, 以色列海洋与湖沼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涵盖海洋微生物的分子生态学、海洋动物与微生物共生关系中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多样性、微生物烃降解、微生物固碳机制等。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Nature Microbiology、Nature Geoscience等期刊。课题组主页:https://www.mrblab.org肖湘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深部生命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主攻深海极端环境生命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高压下的深海微生物研究,建设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海深深海微生物研究平台体系。先后乘坐我国三代载人潜水器,到达过马里亚纳海沟、雅浦海沟(人类首次)和克马德克海沟底部,探索过深渊、热液、冷泉等三类典型深海生境。2020年起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一个深海生命方向的创新群体项目《深海及深部生物圈》。2021年10月发起并领衔了深渊环境与生态研究(MEER)计划。已建立极端微生物大数据集和特种微生物资源库。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The ISME Journal等期刊,累计被引用5100余次,H-指数39。学术主页: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Xiang-Xiao-5Federico Baltar
,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功能与进化生态学系副教授,欧洲地球科学联盟 (EGU) 杰出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研究对象涵盖细菌、真菌、古菌、病毒及原生生物等,主要关注微生物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探讨控制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的因素,具体包括:微生物在表层和深海元素循环中的作用、中尺度海洋特征对微生物功能和多样性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海洋微生物和有机物循环的影响。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PNAS等期刊,谷歌学术引用近4000次,H-指数36。课题组主页:https://fiskote.wixsite.com/website周之超
,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百人计划”副教授,深圳市海洋微生物组工程重点实验室和深圳大学古菌生物学中心PI。课题组以宏病毒组(Viromics)为立足点,结合基因组、转录组、稳定同位素标记、化学光谱分析、地化热动力学以及生信工具开发等多种手段,围绕深海热液等生境,系统开展病毒驱动碳、氮、硫循环的机制研究以及奇病毒(Mirusvirus)和巨病毒(Giant Virus)的生态进化和生物学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The ISME Journal等期刊,谷歌学术引用3700余次,H-指数28。学术主页: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Zhichao-Zhou-3邓龙辉
,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海洋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生理、生态和功能;海洋沉积物中碳循环过程的速率、通量和规模;海洋底栖宏动物对微生物群落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生物扰动);深海冷泉生态系统功能与演化。研究成果发表在PNAS等期刊。学术链接: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onghui-DengYuriko Nagano
,日本国立海洋研究开发机构(JAMSTEC)深海生物多样性研究团队研究员。研究主要关注深海不同生境真菌多样性及真菌来源酶、次级代谢物等资源挖掘。学术主页: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Yuriko-NaganoEva Breyer
,
维也纳大学海洋微生物生态学博士、上海海洋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是海洋中浮游真菌的生态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在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Microbiome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学术主页: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Eva-Breyer汤凯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微生物海洋学,微生物介导的海洋硫循环。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研究成果发表在Trends in Microbiology、The ISME Journal等期刊。学术主页:https://mel2.xmu.edu.cn/melwebold/staff.asp?tid=352金敏
,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青年科技人才”和“福建省杰青”资助。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病毒多样性和生命过程,主要研究领域:海洋环境病毒多样性和病毒生态研究、海洋病毒-宿主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海洋微生物极端酶的开发利用。相关研究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Microbiome等期刊。个人主页:http://www.tio.org.cn/OWUP/html/swyczyzdsys/20190803/1157.html张玉忠
, 中国海洋大学筑峰一层次特聘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院长、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基础科学研究中心(生物学)主任、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教授,山东大学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微生物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微生物学与微生物海洋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海洋微生物资源分类与系统进化、海洋极端微生物独特的生命特征与环境适应机制及结构基础、海洋微生物酶的结构与功能及其驱动有机碳、氮、磷、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与分子机制、海洋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863计划重点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多项课题项目。多篇论文发表在PNAS、Nature Microbiology、Nat Plants、Sci Adv等期刊。个人主页:https://cmls.ouc.edu.cn/2021/0228/c12080a313939/page.htmKarine Alain
,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主任(DR2),中法联合实验室法方负责人。主要研究极端环境(如深海热液口、极地等)中微生物的生物学、相互作用及适应性机制,特别是微生物介导的铁循环、硫循环和甲烷代谢。研究论文谷歌学术引用2600余次,H-指数26。学术主页: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Karine-AlainStefan Sievert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长聘副研究员。基于培养和非培养方法研究黑暗海洋中的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多样性和功能,特别关注深海热液区、氧最小区(OMZ)和含硫海洋沉积物中的微生物化能合成过程,强调参与硫循环的微生物,以及除CBB循环以外固碳途径的演化和生态重要性。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PNAS等期刊,谷歌学术引用10600余次,H-指数45。课题组主页:https://www2.whoi.edu/site/sievertlab姜丽晶
,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深海微生物研究,包括深海热液口微生物及其基因资源的获取,化能自养微生物硫氧化/硫还原/硫歧化的代谢机制,及其在深海热液区及近岸沉积物碳氮硫循环中发挥的生态功能。研究结果发表在The ISME Journal等期刊。学术主页: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jing-JiangMohamed Jebbar
, 法国布列塔尼西部大学极端环境微生物实验室(LM2E)教授。长期研究深海微生物嗜压机制与细菌对高渗透压胁迫的保护机制,当前主要通过功能基因组学(如转录组、蛋白质组)来理解深海热液口超嗜热微生物对高静水压的适应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The ISME Journal等期刊,谷歌学术引用4400余次,H-指数39。学术主页: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Mohamed-JebbarRoman A Barco
, 美国南加州大学地球科学系助理教授。研究集中在海洋化能自养微生物(如铁/硫/氢/锰氧化细菌)代谢机制以及它们与矿物、岩石之间的生物相互作用。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PNAS等期刊。学术主页: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Roman-BarcoClaire Geslin
,法国西布列塔尼大学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深海热液细菌、古菌分离培养以及嗜热、厌氧微生物的病毒-宿主互作,研究成果发表在Microbiome等期刊。学术主页: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Claire-Geslin王敏晓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深海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深海海洋生态及适应性研究工作,曾经多次作为首席科学家参与深海热液冷泉深海科考活动。主要致力于深海极端环境生命过程研究工作,通过多组学比较和深海原位实验研究揭示深海生物的特殊演化过程和极端环境适应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Microbiome等期刊。学术主页: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Minxiao-Wang钱培元
, 香港科技大学David von Hansemann科学教授、海洋科学系(OCES)讲座教授和生命科学部(LIFS)讲座教授。现任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实验室(GML)副主任、香港分部主任。曾担任香港科技大学董事会成员、大学监察委员会委员、教务委员会委员、环境科学和海洋实验室创始主任以及海洋科学系创系主任。专注于海洋分子生态学、海洋生物膜/微生物与海洋无脊椎动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化学信号以及海洋天然产物等方面的研究,在海洋生物污损与防污、分子生态学和化学生态学领域颇有建树,已发表近600篇 SCI 论文,谷歌学术总被引次超过33800次,H-指数91,其中17篇发表在 Nature 系列期刊上;在国际会议上做主旨/特邀报告100多次,已经获得13项美国和欧盟专利以及多项中国专利,涵盖无毒防污损化合物、新型抗生素和抗癌药物先导化合物,并担任许多国际期刊的编辑或主编。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海洋局科学技术一等奖、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研究奖。学术主页:https://facultyprofiles.hkust.edu.hk/profiles.php?profile=peiyuan-qian-boqianpyWei Zhang
, 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海洋生物制品开发中心主任, 澳大利亚海洋生物产品合作研究中心(MB-CRC)的竞标首席执行官和研究总监。长期致力于海洋生物制品与生物加工、基于微藻的生物能源开发和生物精炼、次生代谢生物合成途径的代谢优化等领域。曾获得了2008年南澳大利亚青年杰出科学奖、2014年泰山蓝经济领军学者奖、2016年阿德莱德大会奖,以及2022年南澳大利亚科学和工业合作卓越奖。累计发表期刊论文20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10700余次,H-指数55。学术主页: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Wei-Zhang-2孙超岷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近年来致力于深海微生物资源生命过程认知及应用潜力发掘,突破了多个深海难培养微生物高效获取的关键技术瓶颈,从元素循环驱动、光能利用等方面揭示了系列深海微生物物质代谢和能量转化新机制,发掘了多个在生物医药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有良好应用潜力的活性物质。研究结果发表在PNAS、EMBO J、ISME J、eLife等期刊,谷歌学术引用近2600次,H-指数28。先后获得中科院百人计划、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及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等人才称号,承担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及中科院先导专项等课题10余项。个人主页:https://people.ucas.ac.cn/~0036313Yun Jae Kim
,韩国海洋科学技术研究院(KIOST)深海与海底资源研究部研究员。研究主要关注深海热液微生物(如Thermococcus嗜热古菌)碳代谢机制解析与基因资源挖掘。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Nature Genetics等期刊。学术主页: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Yun_Jae_Kim会议注册
请通过会议官方网站注册并提交摘要。
网 站:https://www.8dsm.top/
摘要提交截止日期:2024年10月15日
摘要格式:https://www.8dsm.top/Abstract-template.docx
墙报尺寸要求:80厘米宽×110厘米高
注册费:10月 15日前教师代表(1800rmb),学生(1200rmb);10月16日后及现场注册教师代表(2000rmb),学生(1500rmb)。会议期间餐费(中、晚餐)、茶歇费和资料费等由会议统一安排,住宿费和交通费自理;
缴费方式:
1.将注册费提前对公转入以下账户,并备注:8DSM+参会人姓名(身份)+人数+单位;如: 8DSM 王云、李海(教师)2人XX大学;张一(学生)1人XX大学
户名: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账号:4100020709024905553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城建支行
Account Name: Thi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Account Number: 4100020709024905553
Bank Name: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Branch
2. 现场扫码,交纳注册费
由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开具注册费发票。
会议注册
官方网站:https://www.8dsm.top/
2. 现场扫码,交纳注册费
会后将统一由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开具注册费发票。
会议住宿
请参会代表自行预定酒店房间。
酒店名称:厦门明发国际大酒店
酒店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前埔中路325-327号
房间类型:豪华大床房/双床房, 协议价:400元/晚(含早餐)
联系人:林总 13860429156
酒店咨询电话:0592-2368888
会务组联系信息
期待与您在厦门相遇!